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 黃全權)國內房地産市場近年來的發展態勢持續成為社會關注熱點,與此同時,“宏觀調控效應”一詞也迅速進入公眾視野。
面對房地産市場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和隱患,國家頻頻“亮劍”。僅從去年以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穩定住房價格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等相繼出臺,發力點直指住房供應結構調整、住房價格穩定等核心方面。
9月下旬,建設部等十部門對北京、天津、江蘇、廣東等11個省(區、市)進行了集中檢查,這既是對各地房地産市場情況的一次摸底,也是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在各地的落實情況的一次考量。從檢查部門30日披露的情況看,當前房地産市場一些積極的變化開始顯露:
住房供應結構調整有了良好的開端。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已有276個城市按期公佈了住房建設規劃。與此同時,備受社會關注的落實新建住房套型結構比例工作開始啟動。一個讓人欣慰的數字是:28個上報數據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新出讓土地的商品住房項目中,套型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比重佔75%。
住房保障工作力度逐步加大。截至2006年9月底,已有26個省(區、市)將廉租住房制度納入目標責任制管理。268個地級以上城市建立並實施了廉租住房制度。在浙江、四川、北京等省(市),經濟適用住房竣工面積佔商品住房的比重超過10%。
稅收信貸土地政策穩步落實。檢查結果表明,各地房地産稅收一體化管理、一窗式徵收逐步實現,有力保證了住房轉讓環節營業稅調整政策的落實。金融部門加大了對房地産信貸業務的監督檢查力度。土地供應調控力度進一步加強,閒置土地清理力度不斷加大,北京、南京、蘇州、廣州、大連等城市積極開展了“限套型、限房價、競地價、競房價”普通商品住房建設試點。
飽受詬病的房地産市場秩序有所好轉。房地産開發建設全過程監管在各地得到加強,一批違法違規案件受到查處。福州市查處違法違規建設項目32個。北京市開通網上投訴窗口,對20家企業的違規行為進行了通報處理。
在一度引起激烈批評的城鎮房屋拆遷規模上,一組引人注目的數字是,全國城鎮房屋拆遷面積在2004、2005年同比分別下降13.59%、40%的基礎上,2006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5%。
成效固然讓人欣慰,但據此樂觀地估計房地産市場調控形勢顯然為時尚早。事實上,當前房地産市場中的種種情況清楚地表明,打造健康樓市依然任重道遠,進一步加大調控的力度將成為唯一的選擇。
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是,一些地方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認識仍存在一定差距。建設部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這一問題已成為一些地區落實政策不堅決、調控措施不到位的重要原因。”
住房結構調整工作在取得較好開端的同時,也僅僅處於起步階段。來自建設部的數據表明,截至2006年9月底,全國還有65%的地級以上城市、91.1%的縣級城市未公佈住房建設規劃。
與中低收入人群密切相關的住房保障制度建設在部分地區明顯滯後。截至今年9月底,尚有5個省(區、市)沒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目標責任制,19個地級以上城市沒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
不僅如此,落實土地調控、信貸政策的具體措施也被證明“有待完善”。
針對當前房地産市場及調控中的有關情況,權威人士30日對新華社記者明確表示,國家對房地産市場的調控力度不僅不會削弱,而且將更注重針對性和執行力。據悉,全國房地産市場調控部際聯席會議近日已發出通報,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統一認識、穩定政策、完善配套、狠抓落實”,進一步嚴格貫徹國務院關於房地産市場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