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化建集團職工唐志勤沒有想到,由於企業不能正常繳費而懸置多年的醫保問題,隨著南京市有關文件的出臺,很快得到解決。困難企業職工、被徵地農民、城市拆遷居民……涉及這些群體的諸多社會矛盾,如今在南京隨著各項制度的建立健全而得到有效緩解。
南京原有500多家困難企業因為不能正常繳費,影響到10多萬職工未能納入醫保。市委、政府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先後出臺《關於解決市屬困難企業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問題的意見》等,明確提出“困難企業為超出在職職工數1/3以上的退休人員一次性繳納10年基本醫療保險調節資金後,在職職工可以參保”的解決辦法。目前,南京市16萬名困難企業職工已全部參加醫療保險。
“種地無田、工作無崗、生活無著落”,説的是被徵地農民的困境。2004年4月,《南京市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施行辦法》公佈。按照這個《辦法》,南京將部分補助款項轉為基本生活保障基金,使這些農民進入基本生活保障範圍。目前,該《辦法》已在全市範圍全面施行,2.21萬名被徵地農民有了社會保障。
城市建設中的拆遷是個“老大難”問題,如何使拆遷居民的居住得到保障?南京實行“市場+保障”的拆遷政策,有計劃地推進經濟適用房、中低價商品房和廉租房建設,為拆遷市民實行住房托底保障。2005年,全市房屋拆遷面積230萬平方米,但涉及拆遷問題的上訪卻比往年明顯減少。
南京市委書記羅志軍表示:“矛盾與和諧看似對立,但只要我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矛盾,在破解矛盾中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制度,就會在根本上促進社會的長久和諧。”在南京市每月一次的“市民論壇”上,經常可以看到市領導與市民直接交流的場面。針對各種矛盾、難題,南京在建立健全專項制度的同時,構建起多渠道的民意表達機制,力保群眾意見在基層能夠得到反映和解決。(龔永泉 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