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月10日電(記者程正軍)最近出臺的《重慶市關於加快水利發展的決定》表明,重慶市將在“十一五”期間投入300億元用於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以提升全市水利保障能力,並從根本上改變新農村建設中水利事業發展嚴重滯後的局面。
重慶市水利局最近完成的調查表明,儘管目前重慶市有各類水利設施18萬多處,但大都是小水庫、山坪塘、凼、池等微小型水利設施,全市至今沒有一座大型農業灌溉水庫,僅有的48座中型水庫中有一些是“有腸無肚”。到2006年底,重慶市人均蓄引提水能力為135.5立方米,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30%左右;農業旱澇保收面積僅478萬畝,佔耕地面積的22.8%,人均旱澇保收面積僅0.2畝。而且,重慶市還有1000余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尚未解決,全市還有10座縣城、一半以上鄉鎮嚴重缺水。
重慶市水利局局長朱憲生説,重慶市“十一五”期間300億元水利投入將為新農村建設帶來三大效益:一是將建成28處大中型重點水源工程,新增供水能力14億立方米,新增旱澇保收面積150萬畝,從而使全市農民人均旱澇保收面積翻一番;二是基本解決全市農村800萬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三是將新建一批防洪工程,可以有效保護253個城鎮、306萬畝耕地和416萬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每年減少洪災損失可達數十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