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記者林紅梅)記者從交通部了解到,“十五”期間,青島港累計上繳各種稅費58億元,其中,上繳港建費32億元,名列我國沿海港口前茅。通過青島港進出口的外貿貨物,為國家創造了832.52億元的海關關稅稅源。
青島港集團總裁常德傳介紹説,青島港在連續四年沒有新碼頭可建的情況下,走內涵挖潛的道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港口資産由不足5億元增值到156億元。
目前,青島港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第二大口岸。其原油進口量居全國第一位,礦石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位,集裝箱吞吐量居全國第三位。
常德傳認為,良好的外部環境支持,是青島港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去年以來,青島港與青島海關合作,在蘭州、西安、鄭州、太原等地召開了四次集裝箱業務發展的推介會,為贏得貨源創造了外部條件。海關關員通過軟體開發等方式,提高了集裝箱進出關口的效率。
鐵路部門的支持是青島港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常德傳介紹,去年8月份,鐵道部在青島港召開了由濟南、太原、北京、鄭州等鐵路局和重點廠礦參加的鐵路運輸專題會議,制定了重點保證青島港礦、煤鐵路運輸的方案。目前,青島港礦石日均裝車都在800節以上。
青島港建設創新型港口紀實:創新之花處處開
新華社青島1月24日電(記者 林紅梅)青島港堅持自主創新,大力實施“科技興港”戰略,使創新之花在港口處處開放。2006年,青島港完成自主創新成果超過1500項,其中獲得國家專利的有29項,註冊版權有3項。這些成果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超過億元,間接效益巨大。
千項軟體
青島港集團總裁常德傳説:“我們實施‘科技興港’戰略,注重科學技術與生産實踐的結合,員工們搞技術創新,重在推廣、重在應用、重在實效。全港上下形成了勇於創新、支持創新、尊重創新和激勵創新的文化氛圍。”
青島港已連續三年在全集團開展群眾性的“千項軟體開發應用”活動,開發出軟體成果3148項。去年,青島港的幹部職工們完成了1000多項軟體開發成果,這些成果應用進了科室、進了基層、進了班組。
鐘惠澤是青島港輪駁公司的一名計算機管理員,他發現公司現有的辦公軟體速度慢、效率低、內容簡單。於是,他潛心研究,用半年的時間開發出了一套新的系統——輪駁公司生産計費查詢系統。新軟體的功能比以前增加了40%,以前做一個億萬條記錄的查詢需要7秒到10秒,現在只需要1秒。
前灣集裝箱公司閘口收箱是否順暢,直接關係到碼頭裝卸船作業和裝卸效率。及時提供一份信息準確的裝箱單,在閘口收箱作業中十分關鍵。公司IT部門軟體管理員郎勝梅和劉雪玲一起投入“編寫裝箱單報文傳輸應急系統的課題”研究,成功解決了裝箱單報文傳輸不暢的難題。
多法省油
用於裝卸集裝箱的輪胎吊是港口耗油“第一大戶”。當代産業工人的楷模許振超帶領“振超團隊”認真鑽研,去年7月成功實施了輪胎吊的“油改電”,橋吊兼容了軌道式和輪胎式集裝箱龍門起重機的優點,填補了這一領域的世界空白。通過4個月的試用表明,每作業一個自然箱,耗油成本由5.6元下降到現在的2.3元,能耗成本下降近59%;噪音也由原來的震耳欲聾,降到現在聽起來僅相當於一台變頻空調工作的聲音,廢氣排放接近於零。
輪駁公司船員們創造了燃油節約三法:停車滑行節油法、大船拖帶節油法和單車航行節油法。當拖輪協助大船離泊時,在離大船5倍船長時,可採取停車滑行的方法到達帶纜位置,避免高速行駛、倒車減速而浪費燃油,按照每艘船節約2公斤燃油計算,每天離泊5艘船,一天可節約燃油10公斤,一年可節約燃油3650公斤,可節約燃油費14600元。此法被稱為“停車滑行節油法”。
貨垛“摩絲”
當風力達到四級以上時,港口的礦石貨垛表面就會發生揚塵現象。前港公司庫場一隊隊長肖承讓看在眼裏,急在心頭。為了有效地控制揚塵,他開始查詢、收集相關資料,採用過水泥漿、礦粉漿、化學原料等方案,但抑塵效果都不明顯,且易造成混質現象,降低礦石品位。
“我就不信制服不了它!”肖隊長不罷休,他幾乎將業餘時間都花在了資料收集和各種原料的配比分析上。有些化學原料腐蝕性特別強,他的手被腐蝕得脫了皮。他研究出的化學抑塵方法的效果不很理想,只能維持一週時間,但用化學原料抑塵的方法得到肯定。他不氣餒,越是惡劣天氣,越是到現場觀察貨垛,通過實踐,逐漸改進配比,終於發明了礦粉抑塵劑。
為解決貨垛面積大而現有的水車噴灑高度不夠的問題,他又研製出專用的水龍帶接口,使水車與水龍帶對接使用,確保了貨垛的各個位置都能噴灑到抑塵劑。
這種抑塵劑被命名為QGKU-1抑塵劑。在乾燥天氣下,能在貨垛表面結成保護殼,在天氣濕潤時,則能濕潤貨垛表面,可以有效抑塵兩至三個月。與別的抑塵劑相比,價格低廉。
現在,在北風8級、陣風9級的情況下,青島港不起塵,人們在港口走上一天,皮鞋仍是乾乾淨淨的。
點石成金
20萬噸級礦石碼頭的2號、3號堆場的貨物,以前需要通過車輛搬運才能運到新堆場。大港公司經理宋士福提出了一個辦法,在機房底層預留出料口,架設一條長約30米的皮帶,使其跨越南北輔路至新堆場。皮帶架設後,有效加快了20萬噸級礦石碼頭2號、3號堆場的週轉率,全年節省礦石搬運費超過百萬元。
一個普通職工自行設計改造了62噸礦石大抓鬥,每鬥可多抓2噸貨,一年就可多接卸5艘20萬噸級大礦船。
在青島港,由工人們完成的發明還有許多。
輪駁公司的一個職工攻克了拖輪上用的旋轉機電子集成控制板國産化製作的難關,控制板的費用由進口時的13萬元降低到3萬元;青島港港機廠原本是一個修修補補的小廠,現在不僅能製造輪胎吊、門機,而且今年已經開始製造高技術含量的橋吊。
對職工的創新成果,青島港集團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和獎勵,對於突出成果,就用發明者的名字命名,打造“員工品牌”。目前,青島港在各條戰線和各個領域,命名了50個“員工品牌”,聞名中外的“振超效率”是其中的一個品牌。這些革新成果,為港口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