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成功與否應該成為評價高校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教育大眾化絕不僅僅是量的增加,更要有質的提高。”正在安徽調研工作的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4月16日為安徽高校負責人研修班舉行了一場專題報告,鮮明地提出:高校應當讓學生受到合格的素質教育。
吳啟迪認為,當今大學生的父母大都是經歷過“文革”,有的由於歷史原因失去了繼續深造的機會,因此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在要求孩子考高分、上名校的同時,卻忽視了孩子的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上了大學,就業和考研又成為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風向標”。再加上有些用人單位對學歷和考級證書的盲目追捧,不考慮應聘者的綜合素質,只是對那幾張薄薄的證書産生興趣,也迫使大學生把精力放在了各種考試上。
吳啟迪強調,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央16號文件專門提出要切實提高德育的感染力、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表現了黨對大學生群體的關懷。同時,吳啟迪指出,許多高校思想政治課枯燥乏味,政治學習流於形式,學生興趣不高。如何把思想政治課演繹得生動精彩,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想去上思想政治課?央視的“百家講壇”欄目裏的閻崇年、紀連海等老師給大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注解。
吳啟迪認為,高校應當讓學生受到合格的素質教育,對大學生接受良好的素質教育責無旁貸。但是,素質教育不僅僅是高校的事情,也是全社會都在關心的大事,更是全社會應當承擔的責任。吳啟迪呼籲,“素質教育的表現在大學,根子在社會”,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社區、家長都要積極行動起來,以對中華民族未來負責的高度責任感,形成共同推進素質教育的強大合力,使得和諧校園文化的構建置於和諧社會的良好氛圍之中。(記者 金振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