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又稱藍綠藻,是一種最原始、最古老的藻類植物。在營養豐富的水體中,藍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加劇了水質惡化。圖為太湖中的藍藻。丁煥新 攝
太湖藍藻暴發,無錫用水陷窘境
被太湖滋養了千百年的江蘇無錫,眼下正遭遇一場嚴重的用水危機!
進入5月份以來,太湖藍藻提前暴發,水體變色發臭。5月28日前後,居民用水開始感覺到明顯異味,其後,情況愈加嚴重,居民家中的自來水腥臭難聞,不僅無法正常飲用,甚至洗衣、洗澡等都成問題。目前已進入夏季,這場突如其來的水危機給城區100多萬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影響。
5月31日上午,記者趕到無錫。走出車站,空氣中隱隱有一絲腐臭味。“我們已經聞不到了!”出租車司機小楊笑著説。
路上,不時有裝滿桶裝水、瓶裝水的電動小三輪疾馳而去。不少小區、商場門前,堆放著大量的桶裝水。
市中心的一個規模不大的賓館,幾位正在用餐的客人竊竊私語。“剛才一開水龍頭,一股臭味撲鼻,現在,手上還有餘味呢!”服務員端著飯菜過來了。“你們燒菜做飯用的什麼水?”一位客人看著飯菜有些遲疑。“當然是純凈水啦!”服務員回答。“我們洗澡怎麼辦?”“這個……沒辦法。”服務員面露難色。
“洗澡怎麼辦?”記者問一位當地的朋友。“先用自來水衝,然後用桶裝水從頭頂上往下澆,沖掉臭味。”“那一天需要多少桶裝水啊?”“我們一家三口,三四桶肯定是要的。”
純凈水供應充足,總體價格穩定
水危機考驗著地方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
“引江濟太”(引長江水入太湖)、提高水質、打撈藍藻、加強監測、組織凈水、穩定價格……一系列措施漸次展開。
截至30日下午4時,無錫市20多家主要超市、大賣場緊急調運20萬箱純凈水。這些純凈水都是在市經貿委組織下從正常渠道進入市場的。從市區主要大型超市供應瓶裝水情況來看,總體上滿足了市場供應。除在29日發生了短時間的哄搶情況外,純凈水的市場供應和價格總體穩定,一些大型超市甚至還讓利10%銷售。對於困難群體,政府部門已經組織了20噸純凈水免費發放。
31日下午,記者走訪了一些小超市,瓶裝純凈水的價格基本沒有浮動。不過,在市區永樂路附近,幾位小販在叫賣桶裝水,標價是15元/桶。“比平時貴了1倍還多。”一位婦女搖搖頭走了。而據另一個市民説,有些城鄉結合部的小販心更黑,他們把價格抬高到每桶二三十元甚至更貴。
“這樣的情況,我們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手軟!”無錫市政府副秘書長朱仲賢説。目前,政府已經出臺規定,對有不正當價格行為的經營者予以重罰。
目前水廠出水已達國家標準
其實,太湖藍藻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暴發,但以往並未對城市自來水的水質造成太大影響。今年,藍藻暴發提前了1個多月,且來勢洶洶,猝不及防。
據分析,今年太湖藍藻提前暴發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溫,二是少雨。無錫市氣象臺解釋説,上一個冬季是該市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的冬天,整個冬季的日平均氣溫比往年要高2攝氏度多,這導致藍藻沒有被大面積凍死,為來年的暴發積聚了條件。繼“暖冬”之後,今年入春以來氣溫繼續走高,為藍藻的瘋長提供了適宜條件。據統計,整個5月份也是歷史上氣溫最高的月份。
溫度偏高,使湖水蒸發量加大,偏偏今年降水又奇少,直接導致太湖水位急劇下降。據了解,目前太湖水位是50年來的最低值:2.97米。
隨著“引江濟太”工程的實施和自來水公司採取了強化措施,“目前自來水廠出水水質已經達到國家標準,是無毒的水。”朱仲賢説,針對殘留的腥味問題,有關部門正在聯合攻關。
5月31日,朱仲賢接受記者聯合採訪時説:“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的自來水水質就比昨天好得多。”一些記者當即跑到盥洗間檢驗,發現臭味果然淡了不少。
跳出“越治越污”怪圈,太湖期待共同治理
有關人士指出,太湖污染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直接導致藍藻的瘋長。因此,這次太湖藍藻大規模暴發,除了天氣原因,水體污染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追溯太湖污染治理的歷史,時間可謂久矣,但太湖水質卻每況愈下。
上世紀90年代提出“2000年太湖水變清”目標,當時估算每年進入河道和湖泊的工業廢水只有5.4億立方米,生活污水的年排放量也只有3.2億立方米左右。而到了2000年,排放的污水量卻增加了5倍:監測數據顯示,當年太湖流域點源污水排放量53.3億立方米!
太湖,我國第三大淡水湖,面積240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蘇錫常、杭嘉湖地區最重要的水源。打開地圖會發現,如果把太湖流域視為人體的話,太湖就是上海和蘇錫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臟”。縱橫交錯的河網,就是維繫該地區生存和發展的各類“血管”。
既然如此,治理太湖不是一省一市的事情,環湖城市必須攜起手來!
“我們的態度是從自身做起,帶頭治理太湖。”無錫市有關人士表示。他同時大聲疾呼:“太湖涉及蘇浙滬兩省一市13個縣市,沿湖城市都要積極治污,共同保護太湖!”
“一定要樹立一盤棋的觀念。”區域問題專家、華東師範大學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長樂認為,目前已經有了一些現成的機制和載體,比如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關鍵是如何增強其權威性,使其充分發揮管理、協調、監督的職能。同時,在上下游之間、城鄉之間、不同功能區之間,應當建立一種利益補償機制。
“不要總等到發生危機才想到共同治污,這樣往往會很被動,經濟損失不説,還可能引起公眾恐慌,影響經濟和社會的正常運行。”徐長樂説。(汪曉東)
1.9億立方米長江清水調入太湖
為應對太湖藍藻暴發,根據水利部指示,5月30日太湖流域管理局最大限度地加大“引江濟太”調度水量,長江引水量已從160立方米/秒增加到220立方米/秒,入太湖水量已從100立方米/秒增加到150立方米/秒。同時,嚴格控制環湖口門運行,適時減少太浦閘泄量。
目前,已調引長江清水3.67億立方米,入湖1.9億立方米。通過“引江濟太”,太湖水量得到了有效補給,望虞河主要水質指標由劣V類改善為Ⅱ—Ⅲ類。直接受水的太湖貢湖水域水質明顯好轉,承擔著無錫市20%居民供水的錫東水廠水質穩定。(趙永平)
何為藍藻
新華社南京5月31日電 藍藻又稱藍綠藻,是一種最原始、最古老的藻類植物。藍藻在地球上出現在距今35億至33億年前,現在已知1500多種,分佈十分廣泛,遍及世界各地,但主要為淡水産。有少數可生活在60℃至85℃的溫泉中,有些種類和真菌、苔蘚、蕨類和裸子植物共生。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並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加劇了水質惡化,對魚類等水生動物,以及人、畜均有較大危害,嚴重時會造成魚類的死亡。
水利部調3.67億立方米長江水確保無錫市供水安全
記者31日從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了解到,今年4月以來,太湖流域高溫少雨,太湖水位正常偏低,梅梁湖等湖灣出現大規模藍藻現象,無錫市太湖飲用水水源地受到嚴重威脅。
太湖藍藻暴發致無錫飲水吃緊 政府啟動應急預案
從29日開始,江蘇無錫市城區的大批市民家中自來水水質突然發生變化,並伴有難聞的氣味,無法正常飲用。 >>>詳細
5月30日,無錫市前宋巷小區居民家中的自來水伴有刺鼻異味。從5月29日開始,江蘇無錫市城區的大批市民家中自來水水質突然發生變化,並伴有難聞的氣味,無法正常飲用。各方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入夏以來,無錫市區域內的太湖出現50年以來最低水位,加上天氣連續高溫少雨,太湖水富營養化較重,諸多因素導致藍藻提前暴發,影響了自來水水源地水質。目前,無錫市民飲用水緊張,有關方面專家正趕往無錫研究對策。 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 攝
5月30日,無錫個體商戶正在搬運從上海調來的純凈水,準備出售。 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 攝
專家建議環太湖城市加強合作:聯合治污共謀發展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然而,在去年“中國十大最美湖泊”評選中,太湖竟然榜上無名,這令太湖人無不扼腕嘆息。在日前于蘇州閉幕的第二屆長三角(太湖)發展論壇上,眾多專家、官員達成共識:為了進一步推進太湖的治理,應構建一個環太湖城市發展共同體,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先行。
潘岳:我國一季度"一江""二河""三湖"水污染加重
5月21日,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在發佈今年第一季度環境質量狀況時説,第一季度松花江支流、淮河干支流、海河干流及“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污染加重。
監測顯示,七大水系總體為輕度污染,與去年同期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主要污染物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長江幹流水質為優,支流總體屬輕度污染;黃河干流為輕度污染,支流總體為中度污染;珠江幹流、支流水質為良。但是,松花江幹流中度污染,水質較去年同期惡化,支流總體為重度污染;淮河干流、支流重度污染,水質明顯變差;海河干流重度污染,主要支流水質有所好轉;“三湖”為Ⅴ類或劣Ⅴ類水質。
外地純凈水緊急調運無錫解困
5月31日上午,無錫市民購買從上海調運來的純凈水。由於太湖藍藻提前暴發,從5月29日開始,江蘇省無錫市城區的大批市民家中自來水水質突然發生變化,並伴有難聞氣味,無法正常飲用。無錫市緊急啟動應急預案,從周邊城市調運大量純凈水,解決居民飲水問題。目前,周邊城市已開通純凈水運輸綠色通道。新華社發(宦瑋 攝)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