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 (記者 齊中熙)中糧集團自1952年成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經從單一的進出口公司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糧食貿易、農産品及食品加工、生物質能源生産企業,並在房地産開發、金融服務等領域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在國內外業界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但中糧人並不滿足,從2005年至今,中糧以戰略轉型為特徵,重塑商業模式,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探索出了一條“新國企”的發展道路。
“有限相關多元化”戰略推動中糧轉型
“作為國有骨幹企業,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改革發展是硬道理,不進則退,進得慢也是退。必須敏銳地把握國內外經濟的發展趨勢,拓展發展空間,儘快形成中糧集團發展的新優勢,才能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掌握主動權。”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説。
2005年4月,中糧集團核心管理團隊首次按照規範的戰略分析方法,對公司戰略、行業戰略、地域戰略等進行了研討,理清了中糧在轉型和發展方面的許多關鍵性問題。
在明確使命的基礎上,中糧集團確立了“集團有限相關多元化、業務單元專業化”的發展戰略。
寧高寧解釋説,所謂有限度,就是中糧今後不搞過度多元化,新進任何行業都要慎之又慎,集團的第一要務是發展好主營業務。
所謂相關多元,就是中糧的業務雖然有分類和多元,但行業之間要具備相關、協同性,要有邏輯關係,能互相支持,形成合力。
而專業化的業務單元,就是每一個業務單元要形成自身發展目標和行業競爭戰略,找準行業標桿,明確自身定位,尋求符合自身發展的商業模式,在所在行業中形成行業領導地位。
通過資源分配,中糧集團把資源配置到有發展前景的業務單元,支持業務單元專業化的發展。並通過不斷調整業務組合增強集團整體競爭力,提高了整體股東資金的回報率。
截至2006年底,中糧集團資産總額達1067.1億元,實現營業收入794.9億元、利潤總額37億元、上繳稅金24.3億元,分別比2004年底增長78.6%、78.3%、134.2%、63.1%。
並購重組,以産業化經營提升核心競爭力
圍繞集團戰略,中糧集團近兩年來實施了對新疆屯河、深寶恒、華潤酒精、中谷集團、豐原生化等企業的並購重組,完成了“中糧國際”分拆和“中國糧油”香港上市,逐步形成了具有中糧特色的産業發展的新格局,逐步打造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經國資委同意,2006年3月,中谷糧油集團公司正式併入中糧,成為中糧的全資子公司。中谷集團併入中糧後,與中糧原糧油貿易經營中心進行了融入式重組整合,積極發揮兩家公司優勢資源,貫通了國內國外兩個糧油貿易市場。
2005年11月25日,中糧集團收購了37.03%華潤生化、100%華潤酒精和20%吉林燃料乙醇的股權,為中糧進軍生物質能源行業提供了重要平臺。
2006年12月,中糧購買了豐原集團轉讓的豐原生化2億股權,以佔上市公司20.74%股份實現控股。此舉提高了中糧在生物質能源産業的地位,並迅速成為這一行業領導者。
通過收購新疆屯河,使中糧集團不僅進入了番茄醬加工和甜菜糖加工産業,從而在服務農業、致富農民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而且通過重組新疆屯河,中糧探索出了一條並購、整合産業的模式,為公司産業化經營做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2004年12月31日,中糧受讓深保投公司持有的深寶恒59.63%股權。2006年2月,中糧地産順利完成股改,持股比例變為50.52%。4月,深寶恒變更為中糧地産。
深寶恒的收購,搭建了中糧在地産業務的資本運作平臺,中糧地産也因此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了中糧地産業務的品牌價值。同時也為中糧未來的地産業務發展打通了融資平臺。
2006年底,“中糧國際”完成飲料業務和農産品加工業務的注資,同時啟動分拆上市工作。2007年3月21日,“中國糧油(606)”分拆上市成功,在港交所發行融資32億港元,認購數與發行數之比達到606倍。
“通過分拆上市,實現股權多元化,引入國際資本市場監督與評價機制,把國家作為股東的評價和資本市場的評價有機結合起來,這對於放大國有資産功能,創新激勵和評價機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寧高寧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