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 (記者 林紅梅 錢春弦)中國港口正處於快速發展趨勢,主要是為了滿足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中國與周邊國家港口之間合作的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港口將共贏發展。
港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産業,是運輸業和貿易的重要樞紐,直接為經濟和貿易發展服務。交通部副部長翁孟勇6月7日在此間舉行的APEC港口服務網絡研討會上表示,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港口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更加凸顯,並已經成為現代物流鏈中的重要節點,承擔著區域經濟和相關産業的再組織功能。許多與港口相關的産業,如航運業、商貿業、相關物流産業、製造業、金融業都因港口而集聚,因港口而緊密聯絡,因港口而共存與發展。
近年來,亞太地區各經濟體工業化進程加速,不斷增長的國際貿易使亞太地區成為全球集裝箱、油品、礦石運輸的主要市場和世界港口吞吐量增長最快的地區,極大地推動了港口業的發展。
翁孟勇介紹,據統計,2005年APEC地區人口26億,佔世界人口的41%;GDP總量19.3萬億美元,佔世界GDP總量的60%;進出口貿易總額48600億美元,佔世界進出口貿易總額的47%。與本地區的經濟總量、發展速度和産業結構相適應,港口已成為亞太地區的重要經濟紐帶和生産組織中樞。
統計數據顯示,從港口貨物吞吐量來看,2005年在全球超過一億噸的18個港口中,APEC佔15個;從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來看,在全球排名前20位的港口中,APEC佔有16席,排名前6位的港口均屬於APEC成員。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穩步增長,中國已連續三年保持港口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已成為全球港口吞吐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交通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末,中國內地億噸大港已增至12個。2005年,中國內地已擁有上海、寧波、廣州、天津、深圳、青島、秦皇島、大連、南京、蘇州10個億噸港口。2006年新增了江蘇南通港、山東日照港兩個億噸大港。
上海港2005年的貨物吞吐量完成4.43億噸,首次超過新加坡港成為世界第一貨運港。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擁有億噸港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國家。
“中國港口吞吐能力的增長主要是為了滿足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快速增長的進出口貿易的需要。”交通部水運司港口管理處處長王金文分析指出:“上海港是世界上貨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但即使是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建設,也主要是為了滿足長三角地區以及長江沿線區域經濟持續增長的需要。”
交通部水科院有關專家研究認為,目前,中國港口發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國內日益增長的運輸需要與相對落後的港口通過能力之間的矛盾。
王金文説,中國內地還缺乏像新加坡、釜山這樣承擔國際中轉功能的大型港口。伴隨著中國港口發展和中轉需求的增加,新加坡、釜山等東亞大港都處於持續發展的態勢,中國港口與東亞其他大港處於和諧發展的狀態。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世界各國對港口行業管制的放鬆、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在港口業的應用、世界航運快速發展等因素的綜合作用,全球港口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呈現出運行高效化、管理科學化、生産市場化、服務優質化、經營民營化、産業國際化、作用多功能化等發展趨勢,港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在2006年11月18日在河內召開的第十四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國提出了有關成立APEC港口服務網絡的倡議,該倡議得到了會議的積極響應並被納入APEC領導人發表的《河內宣言》。2007年3月,在阿德萊德召開的第五屆APEC運輸部長會議通過的《部長聯合聲明》,進一步重申了關於成立APEC港口服務網絡的倡議。
翁孟勇指出,在這次APEC港口服務網絡研討會上,中國與周邊國家對當前港口與相關行業的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進行研討,將提出積極、務實的合作方案,必將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港口持續、快速、穩定、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