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增加社會科技投入 我國科技資源分配顯和諧主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4日   來源:光明日報

    “對付肝炎,科研人員正從幾個方向努力,預防性疫苗如同站在樓門口的保安,防止病毒進入,治療性疫苗是樓裏的警察,將體內的病毒或‘實施拘押’或‘當場擊斃’。相信經過科技工作者10—15年的攻關,我國將逐步摘掉‘肝炎大國’的帽子。”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王宏廣教授的形象介紹,給我們展現了治療這一疾病的前景。而這種局面的形成得益於我國社會科技經費的大幅增加。

    “十一五”時期,社會科技工作經費投入與生産科技經費的投入比,由“十五”期間的3:7調整為5:5,而隨著科技總投入的增加,將使“十一五”時期的社會科技經費大幅增長。在近日召開的全國社會科技工作會議上,科技部負責人宣佈的這一舉措,引起了社會的熱烈反響。

    社會科技工作涉及資源、環境、人口與健康、公共安全、城市發展等領域。在計劃經濟時代,曾有一句話很流行:“先生産後生活”。而這一發展思路也一直體現在科技管理工作中,雖然近一二十年來,社會科技工作逐漸受到重視,特別是在“十五”期間,我國在社會科技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但與飛速發展的經濟對科技的需求相比,社會科技工作還是被放在了較為次要的位置。因此,科技經費比例的這一調整,被專家們稱作“是我國科技發展思路的一次重大轉變”。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能夠進入社會科技領域的重大專項,是許多從事肝炎疾病研究的人員所沒有想到的。“對於一個有著1億多肝炎病毒攜帶者,3000多萬肝病患者的大國來説,每年百姓用於這方面的醫療支出,加之由疾病所帶來的對勞動力的影響,可以損失GDP的1%。”專家這樣分析道。

    過去在肝炎研究領域,我國雖然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但分散重復研究是其主要癥結。誰的成果都不錯,但誰的成果也都只是一個方面的成果,難以最終體現在患者獲得最佳效果上。而社會上的各種宣傳更讓患者真假難辨,莫衷一是。

    “我們的科學研究,需要在前沿領域進行部署,以在國際舞臺取得應有的地位,但我們更需要在涉及百姓利益需求的公共醫療問題上,加大關注力度。”科技部社發司司長馬燕合説。

    沒有安全哪來和諧。公共安全是經濟社會良性發展的最重要保障之一。我國每年因突發公共事件造成非正常死亡超過20萬人,傷殘超過200萬人,經濟損失約佔GDP總量的5%。從生産安全、食品安全、社會安全到自然災害等等,“十一五”期間,社會科技工作在這些方面都進行了部署。針對煤礦、建築等行業事故頻發的情況,重點開展生産場所安全綜合監測監控技術與裝備,重大事故災難的預防、預測、預警、應急救援等技術研究。食品安全方面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中的危害關鍵點入手,研究基於我國食源性疾病溯源的遠程鑒定、預警、應急與調查處置技術。此外,針對地震、暴雨、洪水、崩塌、滑坡、泥石流、風暴潮和森林火災等重大自然災害,建立和完善災害立體監測技術系統和預測理論與方法,開發災害應急救助關鍵技術。為有效預防和控制建築火災、森林火災,進行火災與爆炸的模擬預測、風險評估和安全性能化設計技術,阻燃、煙控、滅火、抑爆與應急救援技術等研究。

    不久前出臺的2006—2020年中醫藥中長期發展規劃,是另一個令人欣喜的消息。這使中醫藥的研究首次進入到國家規劃行列。

    據科技部社發司鄒健強處長介紹,每年“兩會”上,有關中醫藥的提案佔到科技提案的10%以上,顯示出廣大群眾對發展中醫藥的關注。然而,由於缺乏系統研究,中藥産業在經歷了迅速發展後,呈現出後勁乏力的狀態。人們終於認識到,中藥受制于中醫,中醫的研究跟不上,中藥也不可能大發展,發展中醫藥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站在國家的角度予以關注。由16個部門牽頭實施中醫藥中長期國家規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産生的,這也是近年來科技計劃管理工作中所沒有的。

    此外,圍繞社會科技領域的重要環節和薄弱環節,“十一五”期間我國社會科技工作還在資源勘探開發、生態保護與環境污染控制、城鎮發展,以及生物技術、海洋技術等方面進行了重點部署。科技資源分配的變化,將使社會科技工作在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更好地發揮出“支撐”和“引領”作用。  (記者金振蓉)

 
 
 相關鏈結
· 近年來文物保護的主要措施:著力提高文物保護科技水平
· “十一五”我國將進一步加強納米領域的科技研究
· 北京依靠科技優勢在發展生物質能源方面取得成果
· "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家電産品綠色回收研究啟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