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身擔大義 砥柱傲中流——寫在七七事變70週年之際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記者 張景勇、魏武)70年前的7月7日,日軍炮轟宛平縣城、進攻盧溝橋,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古老的宛平城墻上,日軍炮擊留下的彈洞至今仍然清晰可辨。
國家處於危難時刻,在血與火的洗禮中,中國共産黨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在中國共産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抗日烽火在全國燃起,經過艱苦卓絕的長期抗戰,最終取得徹底勝利。
“在這場事關民族生死存亡的抵禦侵略的戰爭中,中國共産黨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産黨力挽狂瀾、救中華民族于水火之中。”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黨建專家葉篤初説。
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危難關頭,中國共産黨人挺身而出
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者狂妄叫囂:三個月滅亡全中國。
中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災難,已處於生死存亡的危難關頭。
“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七七事變爆發的第二天,中國共産黨就發出通電。
1937年8月,中國共産黨召開著名的洛川會議,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確定了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抗戰的戰略方針,為中國人民指明了堅持長期抗戰、爭取最後勝利的正確道路。
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説,這個時期中國面臨的矛盾中,民族矛盾上升為壓倒一切的矛盾,而“中國共産黨首先做出號召全民族抗戰的鄭重聲明,則表明中國共産黨不僅是無産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毛澤東曾説,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衝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
擔負起凝聚全民族力量這一重任的,正是中國共産黨人。
中國共産黨在通電全國、表明抗日立場後不久,就下達了有關專門指示。“這代表了民族的呼聲。從根本上講,代表了民族大義,表明中國共産黨願意充當民族解放的前驅。”葉篤初説。
七七事變兩年後的7月7日,41歲的朱自清以“這一天”為題,寫下一段激情洋溢的文字:東亞病夫居然奮起了,睡獅果然醒了。從前只是一大塊沃土,一大盤散沙的死中國,現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國了……
而這種巨大變化的背後,是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的中國共産黨的挺身而出,舉起了全民族奮起抗戰的第一面旗幟,倡導和推動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提出了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廣泛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據地,浴血奮戰于最前線,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戰場,逐步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戰場
在中國共産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中國人民同侵略者進行了氣壯山河的鬥爭。
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組織了一系列大仗,特別是全國抗戰初期的淞滬、忻口、徐州、武漢等戰役,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4萬名紅軍戰士,眼含著熱淚,接受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萬名走出深山的遊擊隊員,組成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成為堅持團結、堅持抗戰、堅持進步的中堅力量。
作為一名司號員,84歲的強勇老人一生中吹響過無數次進攻的號角,其中令他最難忘的,是1937年9月的平型關戰鬥:“號聲一響,我們全線出擊,鬼子的隊伍當時就亂了。”八路軍沒有辜負民眾的期望,取得了震驚中外的平型關大捷,這是全面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沉重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的民心士氣,提高了中國共産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廣泛發動群眾,開展遊擊戰爭,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東北抗日聯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奮勇作戰。敵後戰場鉗制和殲滅日軍大量兵力,殲滅大部分偽軍,逐漸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戰場。
在歷時8年的全面抗戰中,中國共産黨所領導的人民武裝抗擊了侵華日軍的三分之二以上,以及幾乎全部的偽軍。
經過抗日戰爭烽火洗禮,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産黨
抗日戰爭烽火的洗禮,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
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産黨。
——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産黨號召工農紅軍和被壓迫民眾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全民族團結起來抗日救國,反對不抵抗政策。
——在中國共産黨救亡圖存、全民抗戰的號召下,一二九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誌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發動的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為推動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團結抗戰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7年七七事變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在東方的爆發點,中國的全民族抗戰開闢了世界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
一名叫香川孝志的日本兵在戰鬥中被八路軍俘虜。他想用自殺來效忠天皇,卻因為一本書而改變了命運。“這本書不能完全讀懂,但我翻看了一遍,如雷擊頂,真使我震驚。”
令這位日本兵震驚的是,這本書的作者在戰爭的第二年就預見到將來的戰略大反攻。就是在這本名叫《論持久戰》的小冊子裏,毛澤東清晰而又有説服力地分析了戰爭的發展全過程,明確指出,中國共産黨所提出的全面全民族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思想,才是唯一能使弱國打敗強國、奪取抗戰勝利的正確的路線和戰略總方針。
面對“亡國論”“速勝論”,毛澤東集中共産黨人的集體智慧,以一部《論持久戰》理清人們的模糊認識,為奪取抗戰勝利指明方向。
葉篤初説,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國共産黨堅持原則性、靈活性的高度統一,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著作,為抗戰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捩點,中國共産黨成為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正是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上,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李忠傑説。
新聞背景:七七盧溝橋事變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今年是日本帝國主義為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而蓄意挑起的“七七盧溝橋事變”70週年。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吞我國東北後,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陸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麵包圍了北平(今北京)。從1937年6月起,駐豐臺的日軍連續舉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7月7日夜,在盧溝橋進行軍事演習的日軍以一名士兵失蹤為藉口,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在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影響下,中國駐軍奮起還擊,從此揭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序幕。
盧溝橋事變第二天,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中國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國各族各界人民熱烈響應,抗日救亡運動空前高漲。在這種形勢下,蔣介石于7月17日在廬山發表談話,宣佈對日作戰。
中國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擊和牽制了日本陸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國軍民傷亡達3500多萬人。經過8年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9月3日被定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