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7月20日電(記者 季明 俞麗虹)理順合作機制和合作思路之後,長三角區域合作開始展現出更為活躍的局面。記者日前在採訪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時了解到,近年來長三角16個城市已在30多個領域開展合作,其中在規劃、科技、信息、産權、人才、旅遊、海關、港口、協作等9大領域取得積極進展。
在規劃領域,提出了區域公路、軌道交通、內河航道的“十六樞紐、六廊、五圈”區域交通發展框架,實現了長三角地區各城市交通規劃的對接。
在科技領域,組織了區域內的幾千台(套)大型科技研發設備創建共享平臺,實現在長三角城市之間高尖端的科學儀器設備共享,為企業提供服務。這已成為長三角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標誌性成果。
在信息領域,實現了部分城市電子數據交換信息互通共享,為區域物流一體化發展奠定了管理基礎。
在産權領域,基本實現了區域産權交易規則、信息發佈和統計口徑的統一,推進了區域産權大市場的建設。
在旅遊領域,編制了區域主要旅遊景點道路交通指引標誌的設置標準細則,並組織設置標準的實施,為區域“無障礙旅遊”的發展和自駕車旅遊市場的培育創造了條件。
在協作領域,成立了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辦公室,增強了推進長三角城市合作的領導力量。與國家發改委、民政部和協調會成員城市有關部門協商,擬聯合探索籌建區域性行業協會工作,計劃率先在高新技術領域和現代服務業領域取得進展。
在港口領域,建立了管理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組織內河集裝箱碼頭、堆場、樞紐設施建設規劃的對接,推進區域集裝箱運輸體系建設和港口的聯動發展。
在海關領域,配合海關總署在全區域推行“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的異地通關新模式和“江海聯運制度”,使長三角的通關提升到世界先進水平。
在人才領域,編制了區域人才發展規劃,實施專業技術資格互認,推進區域人才柔性流動。
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副主任周賢行説,在上述已經取得積極成果的9大合作領域之外,長三角16個城市在今年新啟動的3個專題合作領域也取得了一定進展。
首先是長三角資料信息中心建設專題,目前已完成“長三角資料信息中心”的網頁設計與連通,《長三角觀察》作為長三角資料中心的信息載體將於7月出刊。同時,選擇熟悉政府發展規劃、在政府決策諮詢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的12位專家學者,組成“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一屆專家諮詢委員會”。
其次是交通卡互通專題。專題組已委託上海交通卡公司會同華虹計通公司、華騰軟體公司,研究制訂讀卡機具兼容模塊的技術標準。6月中旬,有關技術標準制訂並討論修改後,已經發函至成員城市徵求修改意見,標準修改完善後將著手兼容機具研發,“爭取今年四季度在滬寧杭等中心城市部分領域實現小範圍互通。”
第三是長三角高校畢業生就業專題。這一專題目前已經形成了就業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為長三角地區高校畢業生跨地區流動開闢了綠色通道,其共享視頻面試系統已處於網絡遠程視頻試用階段。與此同時,開展了長三角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彙編及就業狀況調研工作,為推進長三角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供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