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8月21日電(記者 黃會清)寧夏一法院副院長,因上班外出飲酒竟然丟了“烏紗帽”!此事在當地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點話題。群眾對政府加強機關幹部作風監督拍手稱快;有的群眾則擔心這樣的事不過是“偶爾為之”,難以使監督形成常態。
上班外出喝酒,編造謊言搪塞
今年7月25日,石嘴山市委幹部作風督查組一行對平羅縣法院機關工作運行及工作人員在崗情況進行明察暗訪發現,主持法院工作的副院長楊振榮帶領4名工作人員從上午10時外出,督查組一直與其進行電話聯絡,直到下午4時以後才聯絡上。督查組詢問楊振榮在哪?楊一開始回答在陶樂鎮辦案,後又稱在紅崖子鄉招商,最後又改口在內蒙古自治區查案。始終沒説清自己究竟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後經查實,楊振榮一行是到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朋友家中,從中午開始吃飯喝酒,直到晚7時許才回到平羅。
7月31日,中共平羅縣委發出《關於楊振榮同志免職的通知》,文件稱,經2007年7月31日縣委常委會議研究,建議免去楊振榮縣法院副院長職務。請按有關法定程序辦理。
此事一齣,猶如一枚重磅炸彈在當地幹部群眾中引起震動,有人認為領導幹部上班喝酒是黨紀政紀所不允許的,處理是理所當然的;也有人認為,上班喝酒的人不在少數,楊振榮不過是撞上了槍口。
平羅縣紀委一位領導稱,楊振榮身為黨員領導幹部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故意隱瞞事實真相,和同行人員互相串通,蓄意編造招商情節,給調查工作造成極大的阻力。同時,法院幹部管理鬆懈,組織觀念淡薄,作為主持工作的副院長楊振榮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紀委報經平羅縣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建議免去楊振榮副院長職務,報送平羅縣人大常委會批准。
上班喝酒折射幹部生活作風
一些幹部群眾在接受採訪時一致認為,在寧夏乃至全國,上班飲酒並非個別現象。尤其在西北地區,幾乎是一種司空見慣的事,多少年來一直存在。
今年7月下旬至8月初,由石嘴山市紀委牽頭,七部門參與,組成三個明察組和一個暗訪組,對全市各區縣及其所屬部門單位進行了督查。督查小組發現,一些窗口單位工作人員精神面貌好,服務熱情。一些單位積極整改,取得了明顯的轉變。但是,也發現了不少問題,主要是:有的單位對市委的安排部署沒有很好地貫徹執行,存在著跟不上節拍、執行不到位的問題,集中表現為一個“拖”字;一些單位工作人員的精神狀態不佳,集中表現為“懶和軟”;有的對自治區糾風辦暗訪反饋的問題,遲遲不上報處理意見;有的上班時間上網聊天、炒股甚至睡覺。
前不久,寧夏吳忠市一次幹部大會上,一位幹部由於中午醉酒,在會場打鼾,流口水,手機鈴響也聽不見,被市委給予了處分。
一些群眾反映,現在有的幹部不講身份,不顧形象,不管影響,什麼人都敢交,什麼場合都敢去,什麼東西都敢要;有的幹部認為生活作風是“個人自由”,用公款吃喝玩樂是“工作需要”,縱欲放任是“享受生活”。
寧夏回族自治區紀委一位幹部説,幹部生活作風不是小事。從這些年在反腐敗鬥爭中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件情況看,一些人走向腐化墮落、違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從貪圖安逸、追求享樂開始的。近些年來,隨著腐敗問題的不斷揭露,人們進一步認識到,玩樂奢靡成風極易銷蝕一個人的理想、信念和進取心,使人變得精神空虛、意志消沉、思想頹廢、行為猥瑣,並可能同時引發貪污受賄、買官賣官、失職瀆職、欺壓群眾等違法亂紀行為。所以説,生活作風確非小事,是一件關係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事,因而應力求做到耐得住艱苦,頂得住歪風,拒得住誘惑,管得住小節。
讓監督成為常態
平羅縣委領導説,領導幹部上班喝酒是黨紀政紀所不允許的,可為什麼卻成了普遍現象?就是因為沒有真正去有效地監督和管理。平羅縣在抓幹部作風整頓方面是動真格的!唯有如此,才不會讓領導幹部上班喝酒的禁令只停留在文件上、口頭中。
據了解,平羅縣今年推行“執政效能革命”,在全縣廣泛開展抓幹部作風整頓活動,廣泛發動群眾“挑刺把脈”,對本位主義、本本主義、官僚主義、好人主義、形式主義、保官主義大力破除。
記者採訪中發現,當地群眾十分讚賞政府的舉措。一位經常到機關辦事的私營業主説,無論從近年來一些媒體的報道來看,還是從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來看,公職人員工作時間內開小差的現象不在少數。在許多機關,人們或早退喝酒吃飯,或玩電腦遊戲,或脫崗幹私事,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並不新鮮。在許多地方的政府機關,尤其是有實權的職能部門,有的公職人員中午喝過酒後還要到一些娛樂場所消費。一般到這些單位辦事上午還行,下午就很難找到人,這已發展成行政機關的一種病態。從幹部作風抓起,從幹部喝酒問題抓起,是防患于未然之舉。
寧夏朔方律師事務所律師高宏都説,造成公職人員上班自由散漫的根本原因還在於缺乏真正的監督。監督管理需要由軟變硬,由粗變細,由虛變實,由寬變嚴。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糾正和防止不正之風的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