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鄭國光:把防禦極端氣候災害置於極端重要位置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23日   來源:人民日報

    ●為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必須把防禦極端天氣氣候災害置於應對氣候變化的極端重要位置

    ●我國天氣氣候的監測、預測和影響評估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但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預測預報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8月19日淩晨,今年第9號颱風“聖帕”在福建省惠安縣崇武鎮附近登陸。“聖帕”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雖然今年的颱風活動活躍期來得比較晚,進入8月份以來颱風活動才開始變得活躍,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颱風活動總體上強度可能增強,其致災因子如強風、暴雨、風暴潮等可能加劇的趨勢依然很明顯。熱帶風暴“帕布”給廣東湛江市帶來約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

    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颱風等各類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更加頻繁,災害損失和影響不斷加重。為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必須把防禦極端天氣氣候災害置於應對氣候變化的極端重要位置,這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特別強調堅持減緩與適應並重原則的一個重要出發點。積極防範和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引發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強防禦和減輕自然災害能力,必須堅持依靠科技進步,提升監測、預測、預報和預警水平。

    近幾年,我國天氣氣候的監測、預測和影響評估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但極端天氣預報與氣候預測仍然是一個世界性的科學難題,距離人類社會發展的需求仍有較大差距,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未來氣候變化趨勢的預測預報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因此,我們必須切實把增強防禦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擺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和優先位置。研究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頻次、強度和空間分佈特徵及其變化規律,進一步認識和把握大氣環流變化形勢,準確預報各類災害性天氣的生成發展趨勢、總體強度、移動路徑和影響區域,以及風、雨、溫度及其影響程度等精細化結構特徵,增強防災減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應加強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嚴格實施氣象災害風險論證制度,未雨綢繆,加強規劃,科學設計,使人居環境和重要的戰略基礎設施遠離災害多發區、易發區和自然環境脆弱區。提高對颱風、暴雨、乾旱、沙塵暴、冰雹、大雪、大風、高溫、霜凍、雷電、霧、霾、酸雨等氣象災害以及洪澇、滑坡、泥石流、山洪、森林草場火災等衍生和次生災害的監測預警水平。採取更廣泛和更有效的措施,重視和加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防禦工作,降低氣候變化的災害風險,化解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和經濟社會的不利影響。

    科學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還應積極研究全球氣候變暖對全球和我國主要糧食生産能力和波動性的影響。加強氣象能力建設,力爭近期在我國氣候變化趨勢、影響以及適應與減緩等領域取得重大科技創新,為國家防範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科技支撐和決策依據。推進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增強氣象科技創新能力。加強科普宣傳和輿論引導,提高全社會的氣候變化意識,普及氣候變化基礎科學知識。

    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未來100年全球氣候還將持續變暖並將繼續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生存環境産生巨大影響。我國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因此積極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努力減輕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應對氣候變化不僅僅是單純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它還包括科學、技術、教育、經濟、生産、生活、社會、外交、國家安全等諸多問題,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事關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改善。 (作者為中國氣象局局長、國際地球觀測組織聯合主席)  

 
 
 相關鏈結
· 鄭國光出席中國首屆生態小康論壇並做專題發言
· 鄭國光致電湖南指導防禦“聖帕”的氣象服務工作
·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慰問防臺一線預報服務人員
·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會見中國科協副主席齊讓
· 超百年一遇暴雨襲廣東粵西 鄭國光:做好抗災服務
· 訪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努力提供一流氣象服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