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韓潔)亞洲開發銀行助理首席經濟學家比仕奴·潘特21日在北京表示,過去20多年中,中國的統計一直在經歷不斷改革,正是這些改革使得中國統計逐步接近國際標準。
比仕奴·潘特是在出席亞洲開發銀行編著的《中國國民核算:測度方法、最新進展和未來出路》一書的首髮式上説這番話的。
作為亞行“改進中國服務業統計”項目的總協調人,比仕奴·潘特説,一直以來,中國服務業的産出和增加值的官方估計值難以充分反映服務業快速擴張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因為統計口徑不全導致服務業的低估,另一方面是諸如住房、公立學校和公共交通服務定價偏低,也導致服務業的低估。
但他強調,中國國民核算中過去對服務業的漏統情況目前正在逐步改善,主要表現在國家統計局和地方各級統計部門都在致力改進服務業統計。目前,國家統計局正在與國際規範和SNA的標準逐步接軌,並不斷努力提高國民核算數據的質量。
據介紹,1992年,中國放棄使用計劃經濟時代沿用的物質平衡表體系(MPS)編制國民賬戶,正式採用聯合國國民賬戶體系(SNA)作為官方國民核算體系,並從此以後沿著SNA的要求著重開發數據來源和改進核算方法,以便直接編制國民賬戶。
2001年,中國政府向亞行申請幫助國家統計局改善中國服務業統計質量,最新出版的《中國國民核算:測度方法、最新進展和未來出路》一書紀錄了近年來亞行及國內外專家通過該項目對中國改進統計的評價和建議。
比仕奴·潘特認為,要改進中國服務業統計數據質量,就必須對現有數據收集中的缺陷進行糾正。國家統計局的長期目標應該是建立起一個科學的抽樣調查系統,涵蓋涉及所有服務活動的所有企業類型,這就意味著法人企業和個體經營戶都應該包括在抽樣調查中。
目前,亞行正在協助國家統計局在北京開展服務業試點抽樣調查。比仕奴·潘特認為,北京服務業試點調查結果表明,服務業增加值核算數據質量是可以改進的,而通過這一試點,國家統計局在按照國際標準進行數據收集方面已經邁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