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9月22日電(記者張桂林、林紅梅)交通部有關負責人22日在此間表示,隨著水上安全監管和搜救應急機制建設不斷加強,長江幹線水上交通安全應急體系已明顯完善。
交通部海事局常務副局長劉功臣在“2007年長江三峽庫區水上聯合搜救演習”期間介紹説,在交通部和沿江省市的共同努力下,歷時4年的長江幹線水監體制改革實現了幹線海事集中統一管理和長江航運公安機構“離企歸政”,為長江水上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體制保障。近年來,長江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工作以庫區、港區、橋區、渡口等為重點水域,以客船、客滾船、高速客船、旅遊船和危險品運輸船為重點對象,以枯水期、洪水期、黃金周等為重點時段,始終強化客渡船安全監管,在長江上編制了牢固的安全管理網絡。
同時,按照交通部在長江幹線實施“海事巡航與搜救一體化”的總體要求,長江海事部門不斷加快長江水上搜救應急體系建設,至2006年底已經在長江幹線設置了118個一線應急搜救站點,建立了10個巡航救助基地,配備了156艘救助船艇,明確指定了包括拖(推)輪、消防船等在內的社會搜救船舶186艘,在三峽庫區確定了150艘“川江人道救生船”,初步建立了現代化水上監管系統框架,有效提升了水上應急救助能力。僅2002年至2006年,長江海事部門共組織搜救行動1820次,救助人員28528人次,救助遇險船舶2159艘,獲救財産價值約18.5億元。
專業海上救助隊伍三峽演習顯身手
新華社重慶9月22日電 (林紅梅、宋立仕) 9月22日上午9時30分,三峽庫區萬州水域突發險情:兩船碰撞後20多名船上人員墜入水中。危急時刻,交通部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的B-7309號直升機飛抵遇險現場,一名救生員動作嫻熟地從飛機上滑落水面,將落水者救上飛機,整個救助時間不到2分鐘。
這是三峽庫區水上聯合搜救演習中的精彩一幕。在本次三峽庫區搜救演習中,交通部救撈系統的B-7309救助直升機從上海飛行1200公里,“華英388”“華英390”兩艘救生快艇從上海沿江而上2000多公里,共參加直升機搜救落水人員、救助小艇搜救落水人員、直升機吊運重症傷員、直升機吊運防爆專家等5個演練科目。
交通部救撈局救助處處長朱寶柱在演習現場告訴記者,將國家專業救助隊伍的救助從沿海延伸到內地湖泊、庫區,是救撈系統面臨的新課題。為了做好這次演習,救撈系統做了大量細緻有效的準備工作。
東海飛行隊隊長孫岳對記者説,直升機起飛的萬州機場海拔600多米,而與其近在咫尺的三峽水面海拔只有180米,直升機起飛後要立即狂降400米執行任務,這對飛機和機組人員都是個巨大的考驗,再加上附近山勢險峻,産生的複雜陸效更增加了直升機操控的難度。因此,直升機抵達庫區後,立即展開了訓練,以保證演習萬無一失。
機長郭正偉把他們在演習中的完美表演歸結為日常的訓練。他對記者説,“像救助一樣訓練,像訓練一樣救助”是他們日常訓練的宗旨。救助現場千變萬化、險惡無比,要完成艱苦、危險的救助任務,只能靠日常艱苦、嚴格的訓練。
為了三峽庫區的百姓平安出行
--寫在三峽庫區水上聯合搜救演習舉行之時
新華社重慶9月22日電 (記者林紅梅、張桂林) 2007年長江三峽庫區水上聯合搜救演習9月22日上午在三峽庫區萬州港水域舉行,這是我國在長江上舉行的最大規模的聯合搜救演習,演習的目的是檢驗我國在長江三峽庫區的水上安全應急能力,提高應急水平,讓百姓放心出行。
三峽蓄水成庫後,隨著庫區航運條件的明顯改善,一些新的不安全因素也隨之産生,長江三峽庫區安全面臨巨大壓力。一是航行于庫區的客船、客滾船、高速客船、旅遊船、危險品運輸船數量大。據長江海事局局長袁宗祥介紹,目前,長江幹線上有8萬多艘船舶航行。其中,在三峽庫區航行的船舶有5萬多艘,船員有30多萬名。這些船員和船舶承擔著為兩岸百姓提供出行服務、為兩岸企業提供運輸的重任,一旦發生事故,將會造成極大的生命和財産損失;二是通航環境發生了變化,庫區水域由三峽蓄水前的窄、險、急,變化為水更深、河更寬、浪更大,對船舶的穩定性造成不良影響;三是隨著長江水變深、變寬,霧更多了;四是三峽蓄水後,人們對庫區通航環境變化的規律仍沒掌握。
交通部海事局常務副局長劉功臣表示,正是由於這些客觀因素的存在,長江迫切需要有一套高效、可靠的搜救指揮、協調體系,有一支招之即來、來之能救、救之有效的搜救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