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人類月球探測大事記:1959年——2007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1959年1月2日,前蘇聯發射了月球1號探測器。月球1號從距離月球表面5000多千米處飛過,並在飛行過程中測量了月球磁場、宇宙射線等數據,這是人類首顆抵達月球附近的探測器。

    1959年9月26日,前蘇聯成功發射了月球2號探測器,它是首個落在月球上的人造物體。在撞擊月球前,月球2號向地球發送了月球磁場和輻射帶的重要信息。

    1959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了月球3號探測器,它從月球背面的上空飛過,拍攝並向地球發回了約70%月背面積的圖片。這是首次獲得月球背面圖片,使人類第一次看到月球背面的景象。

    1961年5月25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在國會作特別演講時宣佈,在20世紀60年代結束之前,將把人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面,阿波羅計劃正式啟動。

    1964年7月,美國發射了徘徊者7號硬著陸月球探測器。該探測器在撞到月球之前,成功地拍攝了4308張月面照片,照片顯示了小到直徑只有1米左右的撞擊坑和25厘米大小的岩石,這是人類獲得的第一批月面特寫鏡頭。

    1965年3月至1966年11月,美國共發射了10艘兩人駕駛的雙子星座號飛船。雙子星座號計劃是阿波羅計劃的輔助計劃,用來驗證載人飛船變軌道飛行、交會與對接、艙外活動等技術。

    1966年1月31日,前蘇聯發射了月球9號軟著陸月球探測器。三天半之後,月球9號成功地降落在月球表面,成為首個在月球上實現軟著陸的探測器,並且在隨後的4天中發回了包括著陸區全景圖在內的高分辨率照片。

    1966年3月31日,前蘇聯發射了月球10號探測器,幾天后,探測器進入環繞月球飛行的橢圓軌道,成為首個環月飛行的月球探測器。

    1966年6月2日,美國發射了勘察者1號探測器,該探測器是美國首次實現月球軟著陸的探測器,它共發回11237張高分辨率的照片。此後,美國又發射了6顆勘察者號探測器,其中4個取得成功。這些探測器對阿波羅飛船的備選著陸區進行了考察。

    1966年8月10日,美國首顆環月探測器月球軌道器1號發射成功,進入近月點200千米、遠月點1850千米的軌道。1966年8月至1967年8月,美國共發射5顆月球軌道器,對月表進行了大面積探測,確認了10個阿波羅飛船著陸點,並通過測量軌道數據,得到月球重力場詳圖。

    1967年1月27日,裝在土星-1B運載火箭上的阿波羅1號指令艙在發射臺上起火,3名航天員在這場火災中遇難。

    1968年9月15日,前蘇聯的探測器5號發射升空,經過7天飛行後,它的返回艙濺落在印度洋上,成為首個到達月球附近又返回地球的航天器。但因探測器5號控制系統故障,返回艙未按預定方式再入大氣層並在預定地點著陸。此後發射的探測器7號順利完成了各項任務,並以預定的跳躍方式成功返回地球。

    1968年10月11日,美國阿波羅計劃首次進行載人飛行試驗,2名航天員乘坐阿波羅7號飛船由土星-1B火箭送入環繞地球飛行的軌道,這次飛行對飛船的指令艙與服務艙進行了驗證。

    1968年12月21日至27日,載有3名航天員的阿波羅8號飛船成功飛臨月球上空,這是世界上第一艘飛到月球附近的載人飛船,也是人類第一次親臨月球附近,飛船繞月飛行10圈後返回地球,在太平洋安全濺落。

    1969年7月16日至24日,人類完成了首次登月任務。3名美國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柯林斯乘坐的阿波羅11號飛船于7月16日升空,並於7月20日飛臨月球,格林尼治時間7月20日20時17分,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駕駛的登月艙在月面靜海區著陸,然後他們先後走出登月艙,人類的足跡第一次印在了月球上。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艙在月面停留了21小時36分,2名航天員採集了21.7千克月球樣品,安裝了科學儀器,在艙外活動2小時31分,然後他們駕駛登月艙離開月球,與柯林斯駕駛的繞月飛行的指令服務艙會合,並一同返回地球,最終於24日安全濺落在太平洋。此後,又有5艘阿波羅飛船成功完成登月任務,總共有12名航天員分6批成功登上月球。

    1969年7月,前蘇聯為載人登月計劃研製的N-1重型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發射場起飛66秒後炸毀,到1972年,N-1火箭4次試驗發射均告失敗,使前蘇聯終止了載人登月計劃。

    1970年4月11日發射的阿波羅13號飛船,在起飛55小時55分時,服務艙2號氧貯箱爆炸,導致無法正常供電、供水、處理二氧化碳、保持艙內溫度等一系列嚴重後果,航天員面臨無法返回地球的危險。但是,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正確決策和指揮下,3名航天員逐一解決了面臨的難題,最終利用登月艙發動機成功返回地球,創造了人類航天史上的偉大奇跡。

    1970年9月12日至24日,前蘇聯的月球16號探測器成功完成了月面自動採樣,並攜帶101克月球樣品安全返回地球,使人類首次實現了月面自動採樣並返回地球的探測活動。1970年9月至1976年8月,前蘇聯共發射了5個自動採樣探測器,其中,月球16號、20號和24號取回了月球樣品。

    1970年11月10日,前蘇聯發射了攜帶月球車1號的月球17號探測器,7天后,月球17號成功降落在月球的雨海區域。隨後,世界首個月面巡視探測器--月球車1號開始進行月面巡視考察。它在月球上工作了301天,行走10.54千米,考察了80000平方米的月面,在500多個地點研究了月壤的物理和力學特性,在25個地點分析了月壤的化學成分,發回2萬多個測量數據。1973年1月8日,前蘇聯又成功將月球車2號送上月面,並進行了更大範圍的月面巡視考察。

    1990年1月24日,日本發射了飛天號探測器,該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驗證借助月球引力的飛行技術和進入繞月軌道的精確控制技術,飛行中飛天號還釋放了繞月飛行的微型羽衣號探測器。

    1994年1月21日,美國發射了克萊門汀號探測器。該探測器在對月球南極進行探測時,首次發現月球南極可能存在水的直接證據。

    1998年1月7日,美國發射了月球勘探者環月探測器,它的主要任務是尋找月球上的水。它攜帶的中子譜儀的探測數據表明,月球南北兩極可能存在凝結的水冰。月球勘探者號完成繞月探測使命後,高速撞向月球上可能存在水冰的區域,以便通過巨大撞擊能量産生水汽雲,以進一步證明水的存在,但最終地面和太空中的望遠鏡都沒有觀測到期待的水汽雲。

    2000年11月,中國發表了《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正式提出將“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2002年8月13日,在山東青島召開的2002年深空探測技術與應用國際研討會上,中國正式對外宣佈將開展月球探測工程。

    2001年11月,歐洲空間局各國部長批准了旨在對太陽系進行無人和載人探索的曙光計劃。該計劃將分為5個階段完成,並計劃于2024年實現載人登月。

    2003年1月,印度宣佈將於2007年發射自行研製的月球初航環月探測器,該探測器將運行在100千米的月球極軌道上。

    2003年9月27日,歐洲成功發射了它的第一顆月球探測器--智慧1號,標誌著歐洲探月活動正式開始。智慧1號2005年3月進入預定的環月軌道,2006年9月3日撞擊月球優湖地區,在此期間取得了豐富的科學成果。該探測器採用了太陽能電火箭等多項新技術。

    2004年1月14日,美國總統布什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總部發表講話,宣佈美國將在2020年前重新把航天員送上月球,並將以月球作為中轉站,向更遠的太空進發。這次講演的主要內容,被人們稱為“美國太空探索新構想”。

    2004年1月23日,中國探月一期工程--繞月探測工程正式立項,自此,中國探月工程正式啟動。

    2006年2月9日,中國政府發佈的《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將探月工程列為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的重大專項。

    2007年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始為期一年的月球探測活動。

 
 
 相關鏈結
· 我國將在2020年前分三步完成對月球的無人探測
· 圖表:5大因素推動航天大國關注月球探測
· 探月曆程紀實人類零距離觸摸月球腳步緩慢而艱難
· 欒恩傑委員:中國首顆人造月球衛星已研製完成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