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三農"述評:水路氣電建設提速 農村面貌大幅改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19日   來源:人民日報

    興修水利 整理土地

    農業生産條件顯著改善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利於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近年來,隨著支農惠農力度不斷加大,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農業生産條件顯著改善。

    生産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國家發改委向社會公開發佈的《2007年政府支農投資指南》中提出,確保今年國家固定資産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繼續高於上年。初步安排全年用於農林水利氣象和扶貧,農村公路改造、農村電力設施建設、農産品市場建設等全口徑的中央投資約620億元,比去年年初計劃增加90多億元。

    農田水利建設紮實推進。去冬今春以來,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比上年增長12.8%,修復水毀工程26萬處,擴大灌溉面積1370萬畝,新建了一批水源工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3年以來,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確保了農業高産穩産。2003年到2006年,水庫總庫容增加247億立方米;灌區有效灌溉面積新增299萬公頃,節水灌溉面積新增380萬公頃。

    土地開發整理綜合效益日益明顯。1999年至2006年,全國共補充耕地面積3525萬畝,其中1270多萬畝是通過土地整理補充的。土地整理後,項目區農田生産能力普遍提高了10%到20%,生産成本降低了5%到15%,即使按10%計算,全國每年通過土地整理增加的糧食産能,就相當於增加400萬畝耕地的産出。僅國家投資的土地整理項目,實施範圍惠及1200多萬農民,新增耕地可以解決390多萬人的長遠生計。

    投入加大 建設加快

    農民分享到改革發展成果

    最近,湖北省鄂州市樊口街道辦事處月河村的村民們特別高興,村裏發生了一件大喜事:政府從城區把自來水引到了村裏,家家戶戶都通了自來水。以前,村民們喝井水、池塘水,不少村民因此患病。如今,打開水龍頭,看著自來水嘩嘩地流出來,村民許衛國笑著説:“這下好了,我們喝上了和城裏人一樣的自來水,水價還比他們便宜,感謝黨和政府為我們辦了件大實事,大好事。”用上自來水後,許衛國新買了臺洗衣機,把原來的茅廁改成了水衝廁所,並裝上了淋浴設備。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就是要解決農民生産生活的實際問題。圍繞“水、路、氣、電”四個農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實際問題,不斷加大投入,儘早讓農民喝上安全衛生的飲用水,走上更加順暢便捷的路,用上安全清潔的燃料,用上既經濟又有保障的電。為農民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給農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和許衛國一樣,不少農民群眾都感受到了改革發展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新變化。

    2007年,國債投資和中央預算內投資用於直接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的資金達到360億元,其中用在農村“水、路、氣、電”建設的資金達到300億元。

    ——2007年,國家投資64億元,解決農村3200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重點解決了農村高氟水、高砷水、苦鹹水以及血吸蟲病區的飲用水水質不達標問題,以及人口較少民族和項目區農村學校的飲水安全問題。

    ——今年1—10月,全國農村公路建設完成投資1462億元,同比增長20.4%。共新改建農村公路27.9萬公里,其中中央投資項目完成16.2萬公里,地方投資項目完成11.7萬公里。預計今年全年新改建農村公路里程將超過去年。

    ——截至2006年底,全國農村戶用沼氣已發展到2260萬戶,佔總農戶的9.2%,佔適宜農戶的15.3%,年産沼氣87億立方米,使7500多萬農民受益。

    ——2006年,國家電網公司為54.5萬無電農戶、約188萬人解決了通電問題,新增12個基本實現戶戶通電的省份;共建成19個電氣化縣、144個電氣化鄉(鎮)、1614個電氣化村,較好地滿足了建設新農村對電力的需求。特別是“戶戶通電”工程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新通電地區的生産生活條件。

    加快改革 完善管理

    建立農村基礎設施管護長效機制

    眼下很多地方正在利用冬天枯水季節進行農田水利建設,在江蘇阜寧縣的水利建設工地卻搞起了拍賣會,拍賣的是河堤的經營權。原來由於資金緊張,這裡河道疏浚一直停滯,就連原先修好的河道也缺乏管護。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阜寧縣從今年初起,把新修好的河堤承包給村民,競拍成功的村民在交納一定費用後負責河堤的日常維護,同時可以在堤壩上栽樹獲得收益。明確了責任,又有了收益,村民們管理起河堤來特別上心。結果是水變清了,河堤平整了,而且疏浚河道的資金也得到了一定的補充。

    長期以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一直存在重建設、輕管護的問題,阜寧縣的做法可以説是為解決這個問題找到了一個良方。目前,從中央到鄉村,各方都在為如何建立農村基礎設施管護的長效機制進行著探索。

    日前,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後我國將按照“誰投資、誰擁有、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結合各地實際,針對不同類型的基礎設施,加快農村基礎設施産權制度改革。對於如沼氣、基本農田、小型水利等單個農戶受益的項目,實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明確國家補助投資標準,項目建設所形成的資産歸農戶個人所有;對於如供水工程、農村水電、節水灌溉等受益人口相對分散,産權難以分割的工程,在盡可能明晰工程所有權的前提下,通過承包、租賃、股份合作或組建使用者協會等方式,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將經營權與工程管護責任相統一;對於如人口集中地區的農村水電、統一供水等具有一定收益、適合經營的基礎設施,可通過公開拍賣,轉讓工程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等方式,由購買者自主經營管理,並由其負責工程的管護,主管部門對其進行監督。(朱雋)

 
 
 相關鏈結
· 惠農政策效果全方位顯現—07年"三農"新氣象掃描
· "三農"述評:農民收入快速增長 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 "三農"述評:農業生産全面發展 糧食連續4年增産
· 服務三農“信息直通車工程”助推廣東新農村建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