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17名科學勇士啟程奔赴南極內陸“冰蓋之巔”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12月22日,我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17名內陸冰蓋考察隊員臨行前合影。當日,我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17名內陸冰蓋考察隊員正式啟程,向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海拔4093米的冰穹A區域挺進。這是我國科考隊員繼2005年1月18日成功實現人類首次從地面到達冰穹A之後,再一次奔赴南極“冰蓋之巔”。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新華社南極中山站12月22日電(記者張建松)我國第24次南極科考隊17名內陸冰蓋考察隊員22日正式啟程,向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海拔4093米的冰穹A區域挺進。

    這是我國科考隊員繼2005年1月18日成功實現人類首次從地面到達冰穹A之後,再一次奔赴南極“冰蓋之巔”。

    從全國各地遴選的17名科考隊員,此行將歷時70天左右,從海拔200多米的冰蓋邊緣登上冰穹A區域,開展一系列科學考察活動,為我國在南極大陸建立第三個科學考察站選址做前期準備,同時執行“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的核心計劃——熊貓計劃。

    他們將具體執行8項科學考察任務,系統地開展冰川學、地球物理、天文學、測繪學、氣象學等多學科綜合考察,同時進行冰穹A深冰芯鑽探位置、天文環境和中國南極內陸考察站建站選址的調查。

    整個南極大陸95%以上的面積都被厚厚的冰所覆蓋,猶如頭上戴了一頂巨大的“帽子”,被稱為“冰蓋”。位於南緯80度22分、東經77度22分的冰穹A,不僅是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區域,也被國際社會公認為南極科學研究的制高點。

    冰穹A區域覆蓋的“甘伯採夫”冰下山脈,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發現造山運動新機制的地方;其獨特的穹狀頂部地形特徵,被認為是研究南極冰蓋形成與演化最理想的場所以及最具潛力獲取最古老冰芯的鑽取地點;此外,冰穹A在理論上還極有可能是南極地區最好的天文觀測站址。在冰穹A區域開展長期科學觀測,對研究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在過去12年間,我國科考人員曾5次深入南極冰蓋腹地進行科學考察。2005年1月18日,我國12名科考隊員成功抵達冰穹A,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支從地面到達“冰蓋之巔”的隊伍。

通訊:亮劍“冰蓋之巔”,一項“多美”的科學探索
——我國南極內陸冰蓋考察隊啟程側記

    新華社南極中山站12月22日電(記者張建松)嘹亮的國歌奏響在空曠的南極冰蓋邊緣,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雪白的天地間顯得格外醒目。在整裝待發的內陸冰蓋考察車隊前,我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魏文良,端起一碗壯行酒,為17位即將奔赴“冰蓋之巔”的科學勇士送行。

    此行來回2600多公里,茫茫前路,有深不可測的冰裂隙,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暴風雪,有危機四伏的白化天氣,更有許多不可預知的突發事件,送行的千言萬語凝成一句話:一路珍重,平安歸來!

    連日來,緊張的冰上卸貨、裝運物資等出發前的準備工作,使許多內陸冰蓋考察隊員十分辛苦疲憊,在南極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許多人的皮膚瞬間變得黝黑。出征在即,洋溢在他們臉上的,卻是萬丈豪情。

    亮劍“冰蓋之巔”,一項“多美”的科學探索!我國考察隊員對南極冰蓋冰穹A(DOME A)的形象音譯,正是此時此刻人們心情的真實寫照。

    在國際南極科學研究的大舞臺,我國由於歷史原因姍姍來遲,但在短短20多年裏,我國正迎頭趕上,一步一步從極地科考大國向科考強國邁進。

    白茫茫的“冰蓋之巔”,見證了我國一批又一批科考勇士們的夢想。我國科考隊不僅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支從地面到達“冰蓋之巔”的隊伍,而且科考隊員在這裡開展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在第四次“國際極地年”活動中,我國科學家提出的熊貓計劃,得到了各國科學家的積極響應,被確定為“國際極地年”核心研究計劃之一。

    儒雅博學的冰川學家孫波,擔任我國此次內陸冰蓋考察隊隊長。被譽為我國南極內陸考察“第一機械師”的徐霞興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他的最佳搭檔、優秀的機械師崔鵬惠,也再次從青海來到了南極。這三位曾經登上過冰穹A的老英雄,將帶領我國一批年輕的冰蓋考察健兒,奔赴“冰蓋之巔”。

    在過去12年裏,我國一批又一批內陸冰蓋考察隊員以自己的行動表明,我國在南極探索冰穹A的征程,不僅集中了人類探求地球奧秘的一切艱難與險阻,而且凝聚了中華民族最堅強的品質和最優秀的文化品位:協作與奉獻、忠誠與無畏、激情與浪漫。

    “在我國南極考察隊員的心中,冰穹A已經不僅僅是南極冰蓋的地理高點,不僅是集冰蓋科學于一體的冰砌高地,而且是一種高素質的象徵,是中國科考隊員藉以張揚激情、科學探索、創新求實的一種形式和載體,”孫波隊長説。

冰蓋考察 安全為先

    新華社南極中山站12月22日電(記者張建松)我國第24次南極科考隊17名內陸冰蓋考察隊員22日啟程,奔赴南極內陸“冰蓋之巔”——冰穹A。保障隊員的安全,是此次也是歷次內陸冰蓋考察最優先考慮的問題。

    考察隊此次制定了詳細的應急預案,例如每天北京時間22時與中山站電話聯絡一次,通報行程和進展;如遇到意外情況,將在第一時間向第24次科考隊領隊魏文良彙報;如現場條件不適合繼續考察,則卸掉物資就地返回,以確保人員安全。

    為應對冰裂隙、暴風雪、白化天氣等惡劣環境和天氣,冰蓋考察隊也根據以往經驗,制定了多種方案。例如遇到冰裂隙時,必須在探測出安全通道後方能通行;在穿行冰裂隙區時,盡可能從預定路線東側繞行;出現包括短波電臺、銥星手機等通信手段無法與中山站和外界實現聯絡的情況,車隊迅速按原路返回。

    為應對考察隊員突然發病,隨隊醫生攜帶了高壓氧艙、除顫儀、呼吸機、氧氣瓶等急救器材和大量急救藥品。考察隊同時規定,如果有人員發生必須返回治療的傷病,車隊輕裝後,全體返回至直升機可到達位置送回傷病員;在超過中方救援範圍的情況下,將通過短波電臺和銥星電話聯絡澳大利亞凱西站、戴維斯站和俄羅斯進步站等,尋求國際航空力量營救。

    此外,在此次考察過程中,隨隊醫生還攜帶了多种先進的醫學檢測儀器,對考察隊員的心、腦、肺、血液循環等系統進行動態監測,以配合中國醫學科學院有關科研人員開展高寒複合低氧的醫學研究。

    內陸冰蓋考察的裝備,代表了我國南極科考水平。在此前的考察中,我國主要使用德國凱斯鮑爾公司的PB系列雪地車。為了提升裝備水平,本次考察首次使用了兩輛新購置的卡特彼勒雪地車。可以説,本次考察是迄今我國規模最大的一次南極內陸冰蓋考察,也是裝備最為精良的一次。

 
 
 相關鏈結
· 我國第24次南極科考隊順利達到南極中山站
· 我國南極科考隊員對沿途"邂逅"的海冰進行"體檢"
· “雪龍”號和日本極地科考船“白瀨”號不期而遇
· 我國南極科考隊高度重視“探索者”號沉沒事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