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兩基”攻堅為四川民族地區托起“明天的太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1月24日電(記者劉大江)從2000年啟動《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到2004年國家實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再到2007年民族地區46個縣完成“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四川“兩基”攻堅走過了7年的艱辛歷程,民族地區終於整體實現了“兩基”。

    山高路遠、交通不便、氣候條件惡劣制約著四川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與教育事業的發展。2000年,四川省宣佈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時,剩下的13個未“普初”、45個未“普九”、17個未“掃盲”的縣全都在以3個少數民族自治州為主的少數民族地區。

    四川省教育廳廳長涂文濤向記者介紹,為促進民族地區的“兩基”攻堅,2000年,四川省委、省政府開始實施“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10年行動計劃”,決定用10年時間,每年投入3億元共30億元資金,助推民族地區完成“兩基”任務,從此拉開了四川“兩基”攻堅的序幕。5年來,兩個“計劃”(即“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10年行動計劃”與“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已經投入資金21億元,相當於實施前30多年的總和。

    民族地區推進“兩基”工作的艱難,是沒有實地經歷的人們難以想像出來的。在這樣的地方要完成“兩基”,意味著十二分的努力與十二分的傾情投入。

    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金陽縣層巒疊嶂、溝深坡陡,整個地形以山為主,平壩和臺地不足1%。城中一塊籃球場大的壩子,就是金陽最平整的壩子。高聳入雲的獅子山海拔4076.5米,金沙江畔的葫蘆坪子海拔僅460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金陽的春江中心校轄5所村小,有幾所都在高山上,不通車、只能步行。這樣的情形使村小的管理非常艱難。但金陽的創新辦法卻層出不窮:去年開始,在統計入學率、鞏固率的基礎上,金陽發明要統計“常到率”,即一個孩子實際到校的情況,而非學生在校人數的籠統計算。究其緣由,這是由於在少數民族地區,一個家庭可能有幾個適齡兒童,為應付檢查,一些家庭讓孩子輪著上學,造成“輪缺”現象,“常到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帶有地方特殊性的問題。而這個“常到率”也和當地黨委、政府的政績挂鉤。

    在四川,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及“兩個計劃”的實施已經成為全省教育工作的重點,民族地區黨委、政府把“兩個計劃”作為“一號工程”,形成了“黨政負主責、職能部門具體抓、對口支援單位和群眾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民族地區涌現了一批重教興教的書記、縣長。

    四川還實行了省“一級目標”考核制度,將年度攻堅任務作為省政府為民辦的實事之一納入省政府的一級目標,對州、市也實行嚴格的考核。除此之外,還用一系列的制度為“兩基”攻堅護航,如建立了“專戶儲蓄,專賬使用”和“兩基”攻堅縣優先的資金管理、投入制度;建立完善了農村寄宿制工程建設的進度報告制度、資金審計制度、土建工程監理制度等;建立了“縣、鄉鎮和村民委員會主要負責動員學生入學、學校主要負責學生鞏固”的“三級兩線”聯動制度等。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財政局長劉華説:“我們那裏是少數民族地區,集邊遠、高寒和貧困于一體。過去由於牧民要在夏季牧場和冬季牧場之間遷徙,小孩子只能留在定居點,由老人照顧,孩子們就像散養的牦牛一樣在牧場上亂跑。現在有了寄宿制學校,這些孩子都可以上學了。”據劉華介紹,現在甘孜州牧區孩子的入學率由2003年的47.89%提高到2007年的90%以上,其中包括4800多名從寺廟返學的18歲以下少年。

    劉華自豪地告訴記者,在甘孜州,寄宿的孩子除了享受“兩免一補”(免除雜費和書本費、每天補助生活費2元)外,還有免費被褥,而且一週一換洗,孩子們也養成了每天刷牙的衛生習慣。

    涂文濤告訴記者,正因有了這兩個“計劃”,讓過去那些河谷溝壩、高原牧區的帳篷學校和幹打壘學校徹底成為歷史,民族地區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至少跨越了20年。

    記者了解到,在民族地區廣無人煙的草原、溝壑縱橫的山區,有很多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幾十年如一日地為了十幾位或幾十位孩子堅守。他們的腳步雖然艱辛,卻為農牧民子女開闢著求學之路;他們的情感雖然質樸,卻為民族地區托起了“明天的太陽”、奠定了其跨越之基。

 
 
 相關鏈結
· 陳至立在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講話
· 教育部:將採取一系列措施鞏固“兩基”攻堅成果
· 教育部向河南省府授予實現“兩基”目標紀念牌
· 教育陽光普照草原—記內蒙古落實"兩基"攻堅計劃
· 四川民族地區實現“兩基” 在校學生增加到139萬
· 陜西:把“兩基”作為民生工程 辦人民滿意教育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