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西藏自治區“三包”政策破解“兩基”攻堅難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3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拉薩1月30日電(記者 胡星)西藏教育部門提供的一組數據為新舊西藏的教育狀況作了詮釋:民主改革之前,西藏95%的青壯年都是文盲;2007年底,西藏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4.76%,“普六”人口覆蓋率達到100%,“普九”人口覆蓋率達到90.2%。

    數字上的巨大變化是西藏現代教育發展的縮影,而這一縮影背後的推動力之一是西藏對農牧民住校生實施了22年的“三包”政策,即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用農牧區百姓的話來説,就是“有了‘三包’政策,小孩到學校上學,家裏沒有一點負擔”。

    “兩基”攻堅的難題之一是如何讓農牧民家庭主動送孩子讀書,而“三包”政策的實施正好從經濟層面解除了不少家長的後顧之憂。這樣一項特殊的“優待”政策讓越來越多的農牧民家庭特別是經濟條件差的家庭感受到:送小孩到學校讀書不再是負擔,他們送小孩上學的動力開始由被動轉為主動。達孜縣幫堆鄉的婦女央金告訴記者,現在不需要別人做工作她都會把兩個兒子送往學校,因為“在學校裏不用花家裏的錢,還能學到文化”。

    從2007年秋季學期開始,西藏再次提高了“三包”經費標準,村完全小學、鄉中心小學、縣完小和各級初級中學的農牧民子女住校生均能享受“三包”補助。其中,小學生每人每學年的“三包”標準由原來的1100元提高到1200元,初中生由1250元提高到1350元,邊境縣、鄉小學生每人每學年為1300元,初中生為1450元。

    達孜縣幫堆鄉的16歲小孩索朗多吉和妹妹一同在達孜縣中學上學,他們都是“三包”政策的受益者。索朗多吉説,兩兄妹每月只需要用家裏10元錢買一點文具用品,此外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沒有讓家裏負擔過一分錢。

    達孜縣中學黨總支書記黃始全説:“學生到學校來就行了。”每天的早餐學校為享受“三包”政策的1245名農牧民子女住校生提供兩個雞蛋、一杯牛奶、酥油茶和饅頭等,午餐和晚餐是三菜一湯。此外,學校還提供冬夏季服裝、牙膏、毛巾,這所有的費用都是由國家負擔。

    黃始全把“三包”經費比喻成“高壓線”,他説這是國家惠民利民的特殊經費,必須小心翼翼地使用,專款專用,把為學生買的每一條毛巾、每一罐牛奶做專門的細緻登記,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學習生活上。

    據記者了解,從1985年起,西藏就開始試行“三包”政策。黨中央和國務院非常關心政策的實施,在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要在農牧區中小學校繼續實行“三包”政策。1985年至今,西藏對“三包”政策先後進行了6次修改,完善了相關內容、調整了受益範圍。隨著西藏物價水平的上漲、“三包”學生大量增加和“兩基”攻堅步伐的加快,“三包”標準有了大幅度提高,從最初的學生每學年最高可享受的353元提高到現在的1450元,基本滿足了農牧區中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需要。

    西藏自治區財政廳行政文教處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包”政策實施以來,有力地推動了西藏基礎教育的發展,加快了義務教育普及步伐,對做好中小學校控輟保學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政策的實施減輕了農牧民的負擔,調動了廣大農牧民“送子讀書”的積極性,提高了民族的綜合素質。

    據統計,目前西藏74個縣已全面完成了“普六”目標,63個縣達到國家“兩基”驗收標準,初中入學率達到90.7%。同時,脫盲縣達到70個,掃除青壯年文盲43萬人,15周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5.8年。教育部門稱,西藏的教育發展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相關鏈結
· 教育部向河南省府授予實現“兩基”目標紀念牌
· 教育陽光普照草原—記內蒙古落實"兩基"攻堅計劃
· 四川民族地區實現“兩基” 在校學生增加到139萬
· 陜西:把“兩基”作為民生工程 辦人民滿意教育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