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記者周英峰、王優玲)十七大以來,我國積極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創新對外開放思路,著力提高對外開放經濟水平,使我國開放型經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我國進出口總額躍居世界第三
海關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兩萬億美元,達到21738億美元,在世界的位次由2002年的第五位躍居第三位。
這一數字,是2002年的3.5倍。過去的5年,是我國歷史上外貿進出口發展最快的時期,進出口總額在2004年已突破萬億美元。與此同時,我國的外匯儲備餘額2007年末達到1.53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立足中低端、逐步邁向高端的戰略思路,我國基本形成了穩定勞動力密集型産品出口、促進高附加值産品出口、限制“兩高一資”産品出口、積極擴大能源資源和先進技術裝備進口的對外貿易格局。
“進出口貿易規模和儲備資産天翻地覆的變化,標誌著中國徹底擺脫了外匯缺口等約束,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説。
為進一步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合理保護和利用國內環境資源,抑制順差過快增長的勢頭,國家通過加徵出口關稅和降低出口退稅等手段繼續加大對“兩高一資”産品出口調整力度,同時採取降低暫定進口關稅稅率、取消自動進口許可管理等方式鼓勵進口,使總體出口增速在2007年下半年開始趨緩,進口增速明顯回升。
外資利用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
我國利用外資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努力的方向更加清晰。最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進一步擴大服務業開放,嚴格限制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外資項目進入。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利用外資的內外部條件正在發生變化,成本上升,環境趨緊,土地瓶頸壓力越來越大。我國將創新利用外資方式,鼓勵在節能環保領域利用外資,鼓勵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外資並購,提高存量要素使用效率,把承接國際服務外包作為重點,促使國家級開發區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平臺。
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吸引外資從2002年的527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747億美元,連續15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2008年我國將充分發揮外資在自主創新中的積極作用,優化外資區域佈局,創新利用外資方式,積極穩妥擴大金融、保險、電信等服務業對外開放,拓展利用外資的新領域。同時,發揮國家級開發區精簡高效的管委會體制優勢,支持國家級開發區産業集聚和升級。
我國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
2008年2月1日,中國鋁業公司聯合美國鋁業公司,獲得力拓英國上市公司12%的現有股份,交易總對價約140.5億美元,這是中國企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化經營。2007年,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為187億多美元,比2002年增長7倍,投資總額從世界第26位上升到第13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2006年12月11日,中國入世所有過渡性措施到期,中國銀行業也於此日全面對外開放。在全面開放一週年後,中國銀行業開始加快“走出去”步伐,向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拓展。通過設立分支機構、入股或並購等方式,一些中資銀行正在實施新的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2007年,中國工商銀行于8月宣佈收購澳門誠興銀行79.9%股份,10月宣佈以約54.6億美元價格收購南非標準銀行20%股權,11月莫斯科子銀行開業。
與此同時,中國也加快了交通運輸、電信與信息服務、金融、文化旅遊等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進程。
雙邊、多邊和區域經貿合作進一步深化
2004年4月14日,新西蘭成為第一個承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西方發達國家。此後,包括澳大利亞、瑞士等發達國家在內的全球76個國家已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據商務部消息,經過15輪磋商,中國與新西蘭已就雙邊自貿區談判中的實質性問題達成一致。目前,雙方正在最終核定協議文本,待履行完各自的審批程序後,有望按照兩國領導人確定的目標,於今年4月正式簽署自貿協定。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自貿區已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新形式、新起點,以及與其他國家實現互利共贏的新平臺。據介紹,我國目前正在跟亞洲、大洋洲、拉美、歐洲、非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建設12個自貿區。
同時,我國已與123個國家簽訂了雙邊投資保護協定,對加強多雙邊經貿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在雙邊經貿關繫上也取得重大成就。2006年9月20日,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正式啟動。在迄今為止已舉行的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上,雙方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簽署了多項協議。此外,中國已相繼與日本、歐盟、東盟等建立了相應的經濟對話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