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記者周英峰、朱立毅)近日,一組來自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讓人們看到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和中國經濟穩健有力的前進步伐。
GDP同比增長10.6%
統計顯示,按可比價格計算,我國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是2006年二季度以來增長率單季最低水平。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是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之一。一季度經濟增速放緩,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當前,需要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重點和力度,既防止經濟增速回落過猛,也防止經濟增速出現反彈。
CPI同比上漲8%
數字顯示,我國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8%,比上年同期升高5.3個百分點。但與2月份相比,3月份CPI環比下降0.7個百分點,是去年12月以來首次出現環比下降。受國內外綜合因素影響,目前價格總水平仍高位運行,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很大。但是,近期肉類、蔬菜等農副産品價格逐步回落,意味著導致CPI上漲的主要因素正在減少,物價持續上漲勢頭有望趨緩。
糧食播種面積10562萬公頃
儘管遭遇年初冰雪災害的不利影響,我國各地春耕生産勢頭依然良好。據調查,全國糧食播種面積有望達10562萬公頃,基本接近去年的水平。不過,5年來最嚴重的春旱、農資價格的持續上漲以及國際糧價的暴漲等因素,給當前糧食生産和農民增收敲響了警鐘。今年,中央加大了強農惠農政策的力度,全力夯實農業穩定發展的基礎。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通脹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穩定糧食生産任重而道遠。
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幅回落27.3個百分點
今年1至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6.5%,比上年同期回落27.3個百分點。事實上,石油加工和電力盈利能力下降,是造成企業利潤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由於原油、煤炭價格大幅上漲,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由去年的盈利轉為今年的虧損,電力、熱力的生産和供應業盈利大幅度下降。如果剔除這兩個行業,其他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37.5%,上升6.1個百分點。
外貿順差同比下降10.6%
統計表明,一季度我國出口同比增長21.4%,增速低於去年同期6.4個百分點。受此影響,外貿順差同比減少49億美元,下降10.6%。在去年以來一系列調控政策的作用下,貿易不平衡狀況有所改善。當前,我國外貿進出口形勢仍比較好,但出口增長面臨新的挑戰。我們在繼續優化進出口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同時,需要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採取有效對策,促進對外貿易平穩發展。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破7”
儘管近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7左右反復震蕩,但從數據顯示的趨勢來看,匯率進入“6時代”已不可避免。今年前3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升幅分別是1.7%、1.1%和1.3%,大大超過去年月均0.6%的升幅。人民幣的加速升值對外向型經濟影響極大,造船、機電、紡織、服裝等行業被擠佔了絕大部分利潤,一些企業處境艱難。所幸,一些擁有自主知識産業的産業卻表現得遊刃有餘,比如,國際需求下降對自主研發能力不斷提高的工程機械行業出口影響就比較小。
滬指大漲9.29%創下7年來單日最大漲幅
4月24日,上證綜指大漲9.29%,創下自2001年10月23日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然而,這一巨大漲幅産生的背景卻是:上證綜指從去年10月的6124點一路跌至近日的3000點左右,跌幅之快為十餘年來罕見。引發股市大漲的最直接原因是印花稅率下調至1‰的利好。事實上,管理層打出的“組合拳”正努力推動股市穩定健康發展:《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管理辦法》公佈、“大小非”問題終於明朗、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證券公司監督管理和風險處置條例草案。
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上漲11%
2008年一季度,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11%,房價總體漲幅明顯趨緩。其中新房售價前三個月的環比漲幅在0.3%和0.2%之間,明顯低於去年月均1.0%的漲幅。此外,今年3月份有13個城市為負增長。儘管如此,但從股市和生産流通環節流出的資金將會拉動房價繼續走高。在流動性過剩,人民幣升值,鋼材、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的情況下,今年二季度房價上漲壓力加大。對此,仍需高度警惕。
實現新增就業303萬人
數字顯示,一季度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為303萬人,完成全年新增就業1000萬人目標的30.3%。在我國經濟發展形勢非常複雜嚴峻的情況下,實現新增就業人數穩定增加實屬不易。這得益於經濟快速增長,也表明國家實施的一系列積極就業政策的效應開始顯現。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就業形勢依然比較嚴峻,努力做好就業工作仍是今後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61.3%
統計顯示,一季度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約274億美元,同比增長近61.3%,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9.7個百分點。在進入“門檻”不斷提高、企業運營成本加大的背景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出現大幅增長,表明外資仍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不過,外商直接投資大幅增長的背後,也不排除其中暗含國際短期資本借道流入。對此,需要加強監管,防範熱錢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