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奧運有朋自遠方來 交往細節不可小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7月1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記者 任沁沁)一名外國遊客走進一家中國飯店,用生硬的中文對老闆説:“來一碗‘混蛋’,再來個‘麻婆媳婦’。”知道這位外國人點的是什麼菜嗎?“混蛋”其實是餛飩,“麻婆媳婦”則是麻婆豆腐。

    這個笑話反映了中外人士交往中的語言交流障礙,至於穿著、飲食、應酬等方面的中西禮儀差異可能就更大了。

    奧運期間,北京預計將接待50余萬境外賓客,由此産生的跨文化交流挑戰不可小覷。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國家有不同習慣,如果彼此都有所了解,會避免很多誤會,為奧運帶來更多驚喜,”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主任、禮儀與公共關係研究中心主任金正昆教授説。

    這位中國著名的禮儀專家強調:“禮出於俗,俗化為禮。”人際交往既要相互尊重,也要入鄉“知”俗。他列舉了中西交往中許多值得注意的細節。

    各國對數字的喜好是有差別的。在中國,尤其是南方地區,人們偏愛“6”或“8”,認為其代表了“順利“和“發達”;同時,人們往往不喜歡“4”,因它與“死”諧音,不吉利。

    金正昆説,相反,在西方許多人不喜歡“666”,認為它是魔鬼撒旦的代表;討厭“13”,因為背叛耶穌的猶大在“最後的晚餐”中排列第13位。

    各國人們對顏色的喜好也各不相同。中國自古對“黃色”有一種敬仰,因皇帝身上的“龍袍”就是黃色的;中國女性可能視“紫色”為高貴之色,但地中海和拉丁美洲的人們則通常忌諱這種顏色。

    送禮是門學問。給中國的老年人禮物,一定不要送“鐘”(諧音送“終”);戀人不送傘(諧音“散”);夫妻不分“梨”(諧音“離”)。

    “人際交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互相尊重。以上這些例子,是要提醒中外朋友,在交往中要注意對方的一些喜好和禁忌,減少人際交往方面的不暢。”金正昆説。

    各國民間都有自己的禁忌,有時它們甚至是相反的,尤其需要引起注意。

    “龍”是中國的吉祥物,中國人把自己稱為“龍的傳人”。然而,在一些西方國家,“龍”則有凶神惡煞的意味。對於“龍”這一形象,中西常有不協調的音符出現。

    菊花在西方多用於喪、葬,絕對不會在吉祥如意的場合出現。然而,北京則以菊花和月季為市花,大家都喜歡“春蘭秋菊,冬梅夏荷”。

    中國有句古話説“民以食為天”,但是在吃的方面,中外卻有很多差別。比如,粵菜特色菜之一的“乳鴿”,在歐美、拉美客人看來,恐怕是一道“不合適”的菜品,因為他們會問“畢加索的鴿子怎能吃掉”?在國外,人們往往不分乳鴿與肉鴿。

    至於“魚翅”,在過去可是中國人款待貴賓的重點名菜。但西方人卻不能接受魚翅,他們認為“魚翅沒有營養,含鉛量高”,更要緊的是,吃它還會導致珍稀動物鯊魚的滅絕。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籃球明星姚明帶頭承諾,在任何情況下都拒絕食用魚翅。這對喚醒中國人的動物保護意識已産生了積極作用。

    中國人待客,喜歡讓客人多吃,祝酒、勸酒,在西方,這是難以接受的,他們更喜歡安安靜靜地吃飯,自己進行選擇。

    中國有句話“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在西方剛好相反。乾杯的時候,中國的晚輩會儘量壓低杯子,而在美國,杯子則往往舉得越高越好,因為這代表“high”。

    談到中西文化的差異,金正昆還舉了一個例子。中國人喜歡自謙,本來花很長時間才買好的禮物,他可能會説“隨便買的,也不會買,請笑納”;花很長時間做的一桌飯菜,他可能會説“不會做,您就將就著吃吧”。

    金正昆説,雖然外國友人通常更習慣“這是我認為的最好的禮物”,“這是我做得最出色的菜,專門為你做的”這樣的表達,但不能因此而認為中國人的自謙是虛偽、不自信。

    “中國人民熱情好客,講究‘主隨客便’,”金正昆説。“當然,中國也有需要外國友人理解和包容的地方,比如個別人在公共場合手機不靜音,街頭上能見到個別赤著上身的‘膀爺’。這些個別人的失禮,並不代表中國人民的整體禮儀水準。”

 
 
 相關鏈結
· 北京國際新聞中心力爭媒體採訪申請"件件有回復"
· 土耳其議員:北京奧運會將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國
·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北京地鐵近期沒有調價的計劃
· 全程信息化急救系統將服務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
· 中國履行承諾 奧運間境外記者採訪只需被訪者同意
· 世界看奧運:北京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天空變得藍了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