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太湖水質總體好于去年同期,藍藻發生頻次、密度和面積均處於較低水平。今年1—7月,太湖全湖綜合營養狀態指數均值為60,比去年同期下降2.5;53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比去年同期提高30.2個百分點;15條主要入湖河流有9條水質明顯好轉,其中有3條達到或好于Ⅲ類,5條達到Ⅳ類。
按照江蘇省政府印發的《防控太湖藍藻暴發確保安全度夏實施方案》,江蘇省于4月8日提前啟動太湖治理應急機制,全面進入安全度夏實戰狀態。環保、水利、建設、氣象等部門聯合行動,實行衛星遙測、自動監測、人工巡測相結合,24小時嚴密監控太湖水質和藍藻變化情況。同時,大力實施“引江濟太”,最大限度地增加太湖生態水量,加快水體流動,促進水質改善。
從今年1月1日起,江蘇省執行與國際接軌新的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在工業點源治理方面,重點是對主要入湖河流沿線地區污染企業全面實行限産限排,對六大重污染行業首批527家企業實施限期治理。在湖泊內源污染治理方面,完成貢湖清淤13.5平方公里,土方391萬立方米;完成梅梁湖清淤2.75平方公里,土方165萬立方米;全面疏浚167條入湖河流。
江蘇省還創新太湖治污工作機制,成立了專家委員會,把太湖治理納入沿湖市、縣小康建設指標考核體系。
為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江蘇省開展排污權有償分配和交易試點,全面推廣環境資源區域補償辦法。完善落實環境價格調控措施,明確將太湖地區污水處理費標準調整到每噸1.3-1.6元,同時實施差別價格政策,進一步增強了企業治污的內在動力。(記者 龔永泉、汪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