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記者馮曉芳、黃全權)工業和信息化部5日發佈《關於當前形勢下保持船舶工業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指出今年下半年特別是近兩個月以來,船舶工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日益趨緊,確保手持訂單順利交付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統計顯示,截至9月底,我國造船企業手持訂單超過2億載重噸,約佔全球手持訂單量的35%。在確保按期保質交船的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要認真分析手持訂單及市場情況,從金融和法律等方面做好應對拖期接船甚至棄船的準備。
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趨緊與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直接相關。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説,目前國際貿易急轉直下,反映航運景氣程度的“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指數”大幅下跌,航運市場運力過剩的苗頭顯現。與此同時,受金融危機影響,船東融資難度加大。
“在這兩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世界新船訂造需求下降,造船市場下行趨勢逐漸形成。近年世界主要造船國家已形成龐大的造船能力,訂船需求大幅下滑將引發全球性的造船能力過剩,導致國際市場競爭加劇,新船訂單的承接和手持訂單的交付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困難。”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説。
就我國船舶工業自身而言,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近年來造船能力增長過快,能力過剩的隱患不斷增大;自主創新能力較弱,主要依靠外延式擴張的發展方式沒有根本改變;海洋工程裝備等高端産品比重較低,船舶配套業發展滯後。同時,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以及人民幣不斷升值,直接或間接削弱了我國船舶工業的競爭優勢。
針對目前船舶工業發展現狀,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要正確認識當前船舶工業面臨的形勢,努力保持當前生産經營形勢穩定,加快轉變船舶工業發展方式,努力提高産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推進船舶工業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