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11月16日電(記者 來建強)地區生産總值突破萬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萬元、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2.96%,三組代表性數據表明,福建正進入“生産、生活、生態”並重發展的新時期。這是16日舉行的“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海峽西岸’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綠色建築高層論壇”上與會官員和學者的一致看法。
“改革開放30年來,福建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落後到先進的歷史性跨越。”福建省副省長蘇增添説,今年福建地區生産總值預計達1.2萬億元,是1978年全省工農業總值的180多倍。在過去30年間,全省累計批准外商投資項目41665項,實際利用外資740多億美元。2007年,全省進出口總額744億美元,佔全國比重由1981年的1.4%上升到13.4%。
生産發展促使人民生活發生根本性變化。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閩榕説,2007年,福建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到了近萬元,比1978年提高了30多倍;全省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33.5平方米,農村居民為42.35平方米,比1980年增加1.5倍以上;人口預期壽命提高到73.76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2004年1月,福建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至目前,這項制度已覆蓋150萬農民。
生産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改革開放初期,福建省森林覆蓋率不足40%,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始終堅持建設生態大省的目標,近年來又加快推進節能減排,開展企業清潔生産和循環經濟試點示範工作,污水、垃圾處理實現産業化。2007年,全省森林面積1億多畝,森林覆蓋率達62.96%,設區市飲用水源地達標率為98.6%,主要城市空氣質量基本達到環境功能區標準。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方克定認為,經過改革開放30年發展,福建省進入了“生産、生活、生態”並重發展的新時期,這正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生動體現。當前,我國面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入影響,只有繼續堅持把産業結構優化、推動技術進步、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開創充滿生機活力的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