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26日電(記者毛咏)從全面推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草場承包責任制開始,新疆廣大農村牧區實現了劃時代飛躍:從過去一貫的“要糧吃”變身為“大糧倉”“大果園”“大牧場”。
改革開放的30年間,新疆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糧食和其他主要農産品大幅度增長,實力不斷提升。農業增加值由1978年的13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628億元,農業總産值由30年前的113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1063億元。
14年前連口糧都不能自給的新疆如今已成為國家糧食後備産區,保持了每年人均佔有糧食400公斤以上的糧食安全線。進入21世紀,新疆根據國際國內市場的變化,調整“一黑一白”戰略,糧、棉、油、畜“四大基地”由此建立。
今天的新疆農村變得更加色彩斑斕:紅的蘋果、黃的梨、紫色的葡萄、金色的瓜、白花花的棉花……如今,新疆擁有全國最大的優質棉生産基地,綠意盎然、果香四溢的環塔裏木盆地1400萬畝林果基地。
特色林果業帶給農民的實惠逐年增多,天山南北催生了一大批農村特色種植“莊園主”。維吾爾族農民太來提·買買提艾力是新疆西北角阿圖什市市郊的一位農民。2007年,他們全家種植了14畝葡萄,收入達6萬多元,成為當地極有影響力的“葡萄莊主”和致富帶頭人。
一大批特色種植業規模化發展,帶起産業鏈延伸。新疆甜菜糖料、番茄醬、枸杞、紅花、啤酒花等生産在全國凸顯優勢。
新疆還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發展畜牧業既有傳統特色優勢又有資源優勢。截至目前,新疆肉類和牛奶分別達到189萬噸和236萬噸的生産能力。牲畜品種改良、現代化養殖技術及“奶牛富民”工程的推廣造就了大批新時代的養殖大戶。
阿勒泰地區福海縣養殖戶趙進疆在當地第一個貸款養殖優質荷斯坦奶牛,只用了兩年時間就收回了全部成本。趙進疆告訴記者:“政府給我們建養殖小區,建牛舍補助8500元,個人再掏8500元。這樣的機遇和優惠條件,只要我們農民好好幹,沒有不富的!”看到效益,同村其他養殖戶也都擴大養殖規模。如今,趙進疆所在的闊聶克買村已成為當地有名的優質奶牛村。
改革開放30年,新疆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19元增加到2007年的3183元,提高26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錢智説,“十五”期間,新疆還通過扶貧攻堅解決了農牧區44萬特困人口的溫飽問題,200多萬貧困人口脫離貧困線,新疆南部少數民族集中地區農牧民人均收入的增長開始超過自治區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