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紫千紅總是春
——與時俱進的中國新聞出版業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 柳斌傑
新聞,由封閉變為開放;出版,由“書荒”變成“書海”;傳媒,由單一變得多樣,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聞出版業所發生的舉世公認的三大變化。30年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引下,我國新聞出版戰線不僅率先解放思想,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強大的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而且不斷深化自身改革,堅持開拓創新,推進了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增長方式、管理模式的轉變,解放了生産力,使我國新聞出版産業更加壯大,新聞出版事業更加繁榮,新聞出版制度更加完善,新聞出版工作更有成效。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我國新聞出版業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階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顯著成就。
(一)開闢了中國特色新聞出版業發展之路。我國的新聞出版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組成部分,既不能固守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傳統模式,也不能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現成模式,必須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走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經過30年的改革創新,在管理上,我們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業自主經營的新體系;在行政上,形成了宏觀調控、政策調節、依法行政、市場監管新模式;在宏觀體制上,我們實行經營性單位和公益性單位兩分開,支持經營性單位轉企改制、面向市場、競爭發展,扶持公益性單位創新機制、增強活力、搞好服務;在微觀運行上,機制靈活,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總體而言,我國新聞領域,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實施輿論監督,貫徹“三貼近”原則,更加關注民生,已經做到準確及時、公開透明、有序開放、有效管理;我國的出版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為人民群眾提供了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産品。同時,我國也在積極發展多媒體,使之成為全面覆蓋、快捷傳輸的現代傳媒生力軍。整個新聞出版領域邁上了産業化、市場化、集團化、國際化的發展軌道。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出版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堅持中國特色新聞出版發展道路,必須有相應的法律制度來保證。30年來,已經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印刷業管理條例》、《出版管理條例》、《音像製品管理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外國記者在華採訪條例》為主的法制框架。圍繞這“一法七條例”頒布實施的相關配套法規、規章,如《新聞採訪規定》、《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圖書出版管理規定》、《報紙出版管理規定》、《期刊出版管理規定》、《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等共有30多件,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受到國際相關組織高度評價。
(三)新聞出版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解放了新聞出版生産力。30年來適應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新聞出版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後,新聞出版業改革加大了力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啟動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在所確定的35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中,新聞出版單位就有21家,佔了2 / 3。新聞出版總署堅持從體制創新入手,總體設計,分類指導,全面完成了出版、發行、報業改革試點任務,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提供了寶貴經驗。2005年,新聞出版總署進一步明確出版發行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重點抓了轉企改制、企事分開、職能轉變、上市融資等難點的突破。一批地方出版社、中央部委出版社、高校出版社和一批經營性報刊社轉企改制。轉制後的企業,贏利水平大幅提高。49家黨報黨刊集團實現了宣傳編輯和經營業務兩分開,報刊的發行、印刷、廣告等經營活力大為增強。各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完全實現了政事分開、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管辦分離,政府的職能發生了根本轉變。融資渠道不斷擴大,多种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産業格局初步形成。全國性民營連鎖經營企業8家,民營發行網點達10萬個,中外合資、合作或外商投資書報刊發行企業和印刷企業達2500多家;一批民營網絡出版發行企業快速成長;出版、發行、報業上市公司已達11家,市值2000多億,凈融資達240多億,大大解放了出版生産力。
(四)新聞出版陣地得到鞏固和加強。改革開放以來,新聞出版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經典著作、研究性著作以及普及讀物的出版工作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經典理論讀物、重點出版物也由單一向豐富多樣轉變,並通過堅持“三貼近”增強了吸引力。以《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美術全集》、《漢語大詞典》、《漢語大字典》、《辭海》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基礎性工具書,深受讀者歡迎。主題出版年年出彩,新品力作不斷涌現,大批主旋律作品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新聞出版産品豐富多彩,滿足了人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30年的改革發展,使“書荒”變成了“書海”。據統計,我國圖書品種已由1977年的12886種增長到2007年的248283種,總印數達62.9億冊。期刊由1977年的600余種、5.6億冊發展到2007年的9363種、29億冊。報紙由1977年的200種、123.7億份發展到2007年的2081種、438億多份。音像製品從1978年的398個品種發展到2007年的3.37萬種,傳統出版産品增加了10倍到100倍。我國電子出版業起步于1993年,到2006年出版電子出版物7207種,發行量達1.6億張,電子圖書已達160多萬種,其中有50多萬種上了市。通過數字化和互聯網傳輸的報刊已有3萬多種,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民族網絡遊戲産品已有300多種上市,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新聞出版業真正實現了新聞出版産品從供應不足到“市場過剩”的歷史性轉變,在促進我國文化積累和傳播、促進國民文化消費、促進經濟和社會信息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六)新聞出版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的本質要求。針對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仍然很大的實際,政府組織實施了把書屋建到村上、讓農民有書讀的農家書屋工程。目前已建成各類農家書屋2萬餘家,同時與民政部等共建“社區書屋”6萬多家,這些書屋惠及2億多城鄉人口。國家計劃用10年時間使農家書屋覆蓋到70多萬個行政村和社區,徹底解決村民、居民看書難、讀報難等問題。進入新世紀後,面對全球性的閱讀新趨勢,我們實施了全民閱讀工程,倡導閱讀風尚,引導閱讀方向,運用報刊、圖書、音像、網絡等載體,向大眾提供喜聞樂見的優秀讀物,幫助他們讀好書、看好報、上好網。為了解決好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看書難、讀報難的問題,中央和地方財政按照“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的方針,加大了資金投入,組織實施了200多項民族文字出版工程,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少數民族文字出版事業發展。
(七)高新技術的廣泛使用深刻改變著新聞出版業。隨著信息技術、數字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以數字網絡出版、數字印刷業為主體的新型出版業態呈現高速發展態勢,成為我國新聞出版産業改革開放以來傳播手段變革的重要標誌。30年來,我們始終把加快新聞出版業的技術進步作為重要戰略之一,通過制定科技規劃和重點科技項目等措施,鼓勵和支持新聞出版企業大力使用互聯網、數字化等新技術,推動新聞出版業實現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截至2006年,我國數字出版産業整體規模已經達到了200億元;計算機顯示器、閱讀器有1.3億。網上書店越來越多,電子書的規模穩居全球第一,33家報業集團推出了數字報紙,手機閱讀已成為新時尚。為了培育和推動新的出版業態,我們正在著手實施“中華字庫”、“國家知識資源數據庫”、“國家數字複合出版系統”、“國家動漫振興工程”等一批國家重點工程,大力推進電子書、手機報刊、數字出版等新興業態的發展。
(八)“走出去”戰略成效初顯,全新的出版業對外開放格局日漸形成。1986年第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的舉辦,標誌著中國出版業正式向世界敞開大門。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的規模和層次逐年提高,已經成為國際上最重要的圖書博覽會之一。近幾年來,我國堅持參與4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書展、書市,宣傳、展示和推介中國圖書産品,開展版權貿易。在法蘭克福、巴黎、紐約、莫斯科等地舉辦的大型書展上,中國都成為最大的亮點之一。加入WTO以來,我們兌現承諾,整個書報刊分銷市場都已經向世界開放,在出版、印刷、發行等各個環節,不斷加大引進外資的力度,中外合資、合作的印刷、發行、出版企業達2500多家,期刊版權合作50多家,圖書合作年均600多種;對外版權貿易的成交量由1990年的幾百種發展到2007年的1.4萬多種。引進輸出比例由10年前的15:1縮小到2007年的5:1;圖書出口達730多萬冊,是進口的兩倍;報刊出口達到400多萬份,發行到了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大批中國自主研發的網絡遊戲産品,進入了國外的主流市場。“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已經推出1400多種中國精品圖書,由40多個國家和地區翻譯出版,在西方主流社會産生了一定影響。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在新聞出版改革、發展和管理的實踐中,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概括起來,就是要處理好幾個關係:必須處理好新聞出版意識形態與産業形態雙重屬性的關係;必須處理好堅持中國特色與遵循一般新聞出版規律的關係;必須處理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係;必須處理好經營性産業與公益性事業的關係;必須處理好有序開放與有效管理的關係;必須處理好繼承傳統與改革創新的關係;必須處理好弘揚主旋律和堅持多樣化的關係,始終保持科學發展的態勢。
回顧30年,我們更加堅定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新聞出版強國的信心。今後,我們將堅決貫徹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方針,繼續解放思想,不斷深化改革,推動新聞出版業發展方式、體制機制、政府職能三大轉變;建設農家書屋工程、重大出版工程、少數民族文字出版工程、全民閱讀工程、文化環境保護工程等五大服務工程;實施精品戰略、集約化經營戰略、科技興業戰略、人才戰略、“走出去”戰略等五大戰略;儘快形成以國有經濟為主體、多种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新聞出版産業格局,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世界先進文化的開放格局;構建面向基層、服務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覆蓋全面、傳輸快捷的傳媒體系,實現中國新聞出版業的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