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3月17日電(記者郭嘉軒)農業大省湖北近年來大力推進以“創新基本農田保護機制”和“大規模土地整理”為主要內容的“興地富農”工程,在顯著提升基本農田保護水平和質量的同時,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2004年至今,該省已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500萬畝。
湖北是我國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的發祥地。2004年以來,該省在嚴格執行耕地保護的基礎上,探索以土地整理為抓手,整合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中低産田改造、村村通工程、林網建設等涉農項目,累計投入資金120億元開展“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打造出高標準基本農田近500萬畝。同時通過推廣綠肥種植、秸稈還田、配方施肥、地力配肥、保護性耕作、退化耕地修復等技術措施,以及零星分散自然村落歸併等土地集約措施,在項目區形成“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土肥沃、水暢流、旱能灌、漬能排”的高産標準化農田格局,極大地改善了生産條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産能力。
土地整理項目區全面實施城鄉建設用地“雙挂鉤”、集體用地産權制度改革,在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的同時,實現以城帶鄉、城鄉互補、城鄉一體化的發展目標,目前已逐步成為促進湖北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平臺。以“低丘崗地改造”為例,就直接新增耕地30余萬畝,為全省城鎮經濟社會發展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落實耕地佔補平衡提供了有力保障,為擴大內需、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廳長杜雲生表示,自“興地富農”工程實施以來,湖北農業生産成本降低了15%,農業生産能力提高了10%,為湖北糧食增産100億斤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土地整理與農業增收、零散村莊環境整治、“村村通”、“三改一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機結合,推進了湖北新農村建設步伐。目前全省1200個零散村莊完成了環境整治,8000余農戶擺脫了臟亂差的生活;12個重點血防縣市綜合投入14.13億元,實施興地滅螺94萬畝,壓縮了疫區和釘螺面積;實施扶貧項目、庫區移民安置土地整理項目64個,建設規模62.82萬畝,投資規模13.21億元,以開發促扶貧,為農民打造人均一畝“當家地”,使農民基本生活有了長遠保障。
據了解,2009年湖北還將投入42億元開展土地整理和低丘崗地改造,建設總規模180萬畝。力爭到2020年建成2000萬畝高産農田,每年新增糧食生産能力20億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