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3月26日電(記者齊海山)在我國重要林業大省吉林,大家都在希望一組數字永遠就這麼數下去,今年已經數到了28——全省已經實現了連續28年無重大森林火災,人們都希望讓茫茫林海更好地庇護白山黑水。為了這個願望,吉林省年年堅持“全社會抓保護、全民搞防火,各級政府負全責”的森林防火機制,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層層落實防火責任制,全民大聯防編織了森林防火的“安全網”。
科學運籌築起預防、撲救兩道防線
在全球氣候變暖、乾旱加劇的情況下,森林火災頻發已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我國一些省區也是森林火災不斷,造成巨大損失。而吉林省卻創造了這樣一項輝煌的成果:連續28年沒有發生重大森林火災,28年來全省森林火災年平均受害率保持在0.028‰,遠遠低於同期全國和世界的平均水平。
吉林省森林覆蓋率高達42.5%,森林防火任務艱巨而繁重,大面積的林海集中連片分佈,地形複雜、交通不暢;春秋兩季風乾物燥,林下可燃物越積越多;高火險期正是群眾在野外從事農副業活動的高峰期,近年來又增加了溝係承包、旅遊增多等對防火不利的因素。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吉林也是全國森林火災的多發省,年均發生440多起森林火災,最多年份達980余起。
在這樣一個高火險省份,吉林省實現連續28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的秘訣在哪呢?吉林省林業廳廳長劉延春説:“1981年以來,吉林省歷屆黨委、政府積極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辦法,終於摘掉了森林火災多發省、重災省的帽子。”他説,吉林省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經驗,是堅持科學施策,建設好預防和撲救兩道防線,提高森林火災防控整體功能,同時把森林防火作為一個警鐘長鳴、銖積寸累、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過程,把多項綜合措施不斷細化完善並真正落到實處。
“驚官擾民”讓全省森林防火警鐘長鳴
吉林省森林防火指揮部副總指揮孫亞強介紹説,在吉林省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森林防火就是“驚官擾民”。用“驚官”的辦法推動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的重視,“擾民”就是要讓廣大群眾都自覺防火。
吉林省全省自上而下建立了森林防火指揮機構,實行分工負責,齊抓共管,使森林防火工作始終處於強有力的政府推動和目標責任體系之下。全省實行了“七長負責制”,從省長、市長、縣長、鄉鎮長、村委會主任到林業局長、林場場長都落實了森林防火責任,通過層層簽訂落實森林防火責任狀,使森林防火的責任切實落到各級領導的肩上,森林防火變部門行為為政府行為,做到片片有人管、村村有人抓、山山有人護。
自1987年開始,吉林省政府每年都發佈《森林防火命令》,規定在森林防火期內,實行林區野外用火管制措施,做到“四個一律”:“對於森林防火期內上墳燒紙和在林區野外吸煙者,公職人員一律開除公職,非公職人員一律從重給予經濟處罰;對在場不予制止或制止不力的領導幹部,一律給予行政處分;對引起森林火災造成嚴重後果的,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正是這些針對性強的措施使得林業工作快速向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方向邁進。同時,吉林省還全面實施野外火源監管、清山巡護、聯防聯保、嚴看死守、火情監測報告、防火和撲火預案、撲火統一指揮和聯合撲救、值班和森林防火事故追究等“十項制度”,形成了制度保障體系。
預防靠高科技的“千里眼” 撲救依靠隊伍做“保護神”
確保及早發現火情,準確確定火點位置,才能實施快速撲救,把小火消滅在釀成大災之前。吉林省將瞭望臺哨、地面巡邏、群眾義務報火等老辦法,與衛星監測、飛機巡護、電腦信息聯網系統等科學手段相結合,努力實現全方位監測,發生火情立即報告,快速反應,妥善處理。
吉林省在全國首創並率先步入了森林火險預警響應的科學化運行軌道。全省共劃分25個監測區,每個區選擇1個林場設置自動監測站,實時監測和傳送氣象指標數據。在森林火險監測系統的基礎上,引入危機管理和風險管理的原理,建立了“因險而動”的森林火險預警響應機制。有了這些“千里眼”和“順風耳”,吉林省的森林火情監測系統做到了“耳聰目明”,全省上下因險設防、因險而動,使快速反應的原則得以順利實施。
在森林火災的撲救上,吉林省實行快速反應,重兵撲救,實行“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則,堅決不讓小火演變成大災。吉林省的森林火災撲救實現了由群眾撲火向專業撲救的轉變,既充分發揮森防部隊的作用,又加強了地方專業半專業撲火隊和駐軍撲火支援連隊的建設,構築了一道森林防火的銅墻鐵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