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4月1日電(記者 王炤坤)消費和服務業在經濟總盤子中份額偏小一直是工業大省山西的“結構性短腿”。在貫徹全國兩會精神時,山西省更加注重“三駕馬車”的協調拉動,利用危機帶來的經濟結構調整機會,加速由工業生産大省向消費服務經濟轉型。
危機襲來,山西經濟的“三駕馬車”格局發生了變化。主導經濟全盤的工業企業停産限産面擴大,導致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低迷,投資保增長的主力落在了重點工程建設上;以能源原材料為主體的出口産業出口額從去年三季度以來一路下滑;而過去當配角的消費經濟卻活躍起來,與此緊密相關的第三産業服務經濟呈現異軍突起的好勢頭。
去年山西省服務業增速近7年來首次超過工業增速,近4年增速首次超過GDP增速。今年1至2月份,這種趨勢更加明朗,服務業領域投資同比增幅高達223%。服務業投資的超高速增長,使得山西投資結構呈現出歷史性重大變化,服務業投資佔城鎮投資比重首次超過工業,由上年同期的兩成多大幅提高到現在的五成多。
山西省趁勢而上,把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上升到戰略高度。今年首先在18個服務業重點領域中每個領域選擇1個旗艦項目和10個示範帶動項目,從稅費、土地、價格、金融和産業政策等方面全方位扶持。營業稅的起徵點由月營業額1000元一步到位提高到5000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向鼓勵類服務業項目傾斜;服務業水價、氣價與工業同價;省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採取貼息、補助等方式支持,或採取獎勵方式扶持;引導銀行、保險、期貨、證券等金融機構支持服務業發展;鼓勵小額貸款公司發展農村服務業等業務;選擇重點項目加快培育並推動上市融資;引導煤焦企業向服務業領域發展。
消費挖潛力,農村是關鍵。山西省一手解決農民的“買難”,一手解決農民的“賣難”。同時大幅度提高農民享受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的水平。今明兩年全省將建成30個年交易額5億元以上的大型農産品批發市場,建設60個配送中心、5000個農家店和便民店,將“萬村千鄉”工程與供銷、糧食、郵政、電信相結合“一網多用”,到2010年全省銷售網點覆蓋80%以上的行政村。重點扶持30個大型農産品流通企業。在做好“家電下鄉”“汽車摩托下鄉”的同時,擴大“農機下鄉”補貼範圍。山西省政府為提振農民信心,提出在兩年內實現農村“五個全覆蓋”:具備條件的建制村水泥(油)路全覆蓋;中小學校舍安全改造全覆蓋;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特別是村級衛生室全覆蓋;村通廣播電視全覆蓋;今年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
城市開拓消費領域,改善消費環境。目前,餐飲業、汽車消費成為山西主要城市的消費熱點,省政府又提出特別扶持對就業與消費帶動力強的社區商業、物業、家政業、旅遊休閒、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消費業態。針對本省日用品95%以上要從省外調入的現狀,商務部門還提出與東南沿海地區對開大宗生産資料和日用消費品運輸專列。
煤炭景氣時一些山西人到東部城市買房住,而在本地房地産的投資和消費上不願下本錢。去年山西省房地産投資水平在中部六省排末位。今年山西省制定實施了促進房地産市場鼓勵住房消費的政策,從土地供應、資金籌措、信貸支持等方面給予支持:延長了公積金貸款限期,最長貸款期限由20年延長至30年,在省內開展公積金異地貸款業務,建立了經濟適用房用地供後監管制度,經濟適用房價格和廉租房租金審批制度。
對山西促進經濟轉型的一套組合拳,山西財經大學教授馮子標評價説:“在一個傳統工業佔主導的省份,大力發展消費服務型經濟從長遠上更有利於緩解資源環境人口的矛盾,擺脫對出口外需的依賴,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而出於應對危機的考慮,也非常有利於實現就業和經濟增長等反危機的近期調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