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中國成立60週年全國“雙百”評選活動開始投票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041.劉胡蘭(1932-1947) 女,漢族,山西省文水縣人,中共黨員。

    全國抗戰爆發後,中國共産黨領導山西人民開展救亡運動,文水縣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在黨的領導下,雲周西村涌現出一批抗日積極分子,一些貧苦農民相繼入黨,並成立了黨支部。劉胡蘭積極參加村裏的抗日兒童團,為八路軍站崗、放哨、送情報。後來,劉胡蘭當上了雲周西村婦救會秘書,參加了黨領導的送公糧、做軍鞋等群眾活動,還動員青年報名參加八路軍。抗戰勝利後,閻錫山的部隊佔領了文水縣城,解放區軍民被迫拿起自衛武器,保衛抗戰勝利成果。1945年11月,劉胡蘭參加了黨組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階級覺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1946年2月,劉胡蘭參加了我軍反擊閻錫山頑軍作戰的東莊戰鬥的支前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鍛鍊成長。劉胡蘭在鬥爭中經受了嚴峻考驗,于1946年6月被批准為中共候補黨員。1947年1月12日,閻錫山國民黨軍和地方武裝“復仇自衛隊”包圍了雲周西村,劉胡蘭被國民黨軍和地主武裝抓獲。在敵人威脅面前,她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地説:“怕死不當共産黨!”敵人將同時被捕的6位革命群眾當場鍘死。但她毫不畏懼,從容地躺在鍘刀下,英勇犧牲。毛澤東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042.吉鴻昌(1895-1934) 男,漢族,河南省扶溝縣人,中共黨員。

    吉鴻昌1913年入馮玉祥部,因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從士兵遞升至軍長。1930年9月,吉鴻昌所部被蔣介石改編後,任第22路軍總指揮兼第30師師長,奉命“圍剿”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因對“圍剿”紅軍態度消極,1931年8月被蔣介石解除兵權,強令其出國“考察”。1932年1月,吉鴻昌回國後,聯絡與發動舊部,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號,並毀家紓難,變賣家産購買槍械,組織武裝抗日。1932年秋在北平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1933年5月,吉鴻昌任“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第2軍軍長、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兼察哈爾警備司令,隨即率部進攻察北日偽軍,連克康保、寶昌、沽源、多倫四縣,將日軍驅出察境。1934年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為主任委員。1934年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被軍統特務暗殺受傷,遭法租界工部局逮捕,並引渡給北平軍分會。敵人使出種種手段,迫害逼供。吉鴻昌大義凜然地説:“我能夠加入革命的隊伍,能夠成為共産黨的一員,能夠為我們黨的主義,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這正是我畢生的最大光榮。”11月24日,經蔣介石下令,被殺害於北平陸軍監獄。

    043.向警予(1895-1928) 女,土家族,湖南省溆浦縣人,中共黨員。

    向警予是我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被譽為“我國婦女運動的先驅”。1912年秋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學習。1919年秋參加革命團體新民學會。同年10月與蔡暢等組織湖南女子留法勤工儉學會,為湖南女界勤工儉學運動的首創者。1921年底回國,1922年初加入中國共産黨。1925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第一任婦女部主任。同年10月到蘇聯學習。1927年4月回國,先後到中共漢口市委宣傳部、市總工會宣傳部工作。大革命失敗後,任中共湖北省委負責人之一,黨的大部分領導同志先後轉移出去,她主動要求留在武漢,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中堅持黨的秘密鬥爭。1928年3月20日,由於叛徒出賣,她不幸被捕。敵人一次又一次對她嚴刑逼供,但她始終堅貞不屈,嚴守黨的秘密。國民黨反動派無計可施,遂決定在5月1日這個全世界工人階級的節日裏殺害她。走向刑場時,她視死如歸,沿途向廣大群眾進行講演。敵人極端恐懼,憲兵們兇殘地毆打她,但她仍滔滔不絕地演講。劊子手們殘忍地給她嘴裏塞滿石塊,又用皮帶縛住她的雙頰,在武漢余記裏空坪刑場,向警予英勇就義,年僅33歲。中共第四屆中央委員、中央局委員。

    044.呂順保(1922-1989) 男,漢族,河南省內鄉縣人,中共黨員。

    呂順保曾被侵華日軍抓去服苦役,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兵,受盡摧殘和壓迫。1945年7月被解放,參加八路軍。194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歷任班長、政治指導員、政治教導員、組織幹事、政治協理員等職。在解放戰爭中作戰勇敢,工作積極,立特等功2次、大功4次,榮獲“戰鬥英雄”、“人民英雄”、“帶兵模範”、“愛民模範”等稱號。他視人民如父母,通過關心和解除群眾疾苦,宣傳黨的政策,提高群眾覺悟。每到一地,嚴格遵守群眾紀律,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和好評。他待戰士如兄弟,從關心生活入手,培養他們的政治覺悟和軍事技術。他經常把自己的衣物、鞋襪送給戰士,把飯菜讓給戰士,行軍中經常替戰士扛槍扛炮。1948年冬,所在連隊在風雪中向大同急行軍,他處處做戰士的表率,走在隊伍前面。在他的帶動下,全連憑著堅強的意志和鋼鐵般的團結,晝夜風雪兼程,無一人掉隊,勝利完成任務。他被樹為全軍“愛兵的旗幟”,所在連被晉察冀野戰軍授予“尊幹愛兵模範連”榮譽稱號。延安《解放日報》號召全軍向他學習。1950年9月,出席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1956年9月轉業到地方工作。1989年9月病逝。

    045.孫炳文(1885-1927) 男,漢族,四川省南溪縣人,中共黨員。

    孫炳文1908年考入京師大學堂。不久,接受資産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失敗後,受到袁世凱的追捕,回到老家。1917年,孫炳文結識了時為滇軍將領的朱德,救國救民的共同志向使他們成為莫逆之交。孫炳文和朱德反復討論國內政治形勢,最後決定到馬克思的故鄉德國考察學習。1922年10月,孫炳文和朱德在德國由周恩來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1925年秋回國,先到北京,年底到廣州,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秘書、黃埔軍校和廣東大學教授。1926年6月,孫炳文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同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後,他任總政治部後方留守處主任。1927年春,蔣介石加緊反共步伐,陰謀準備反革命政變,孫炳文在黃埔軍校演講中堅決揭露和鬥爭。4月16日,他在取道上海前往武漢時,由於叛徒告密,被敵人逮捕。敵人對他誘以高官厚祿,遭他嚴正拒絕,痛斥國民黨新軍閥背叛革命、危害人民的種種罪行。面對敵人的屠刀,他回答説:“我是共産黨員,要殺就殺!”4月20日,在龍華被敵人殺害。孫炳文遇難後,朱德聞訊十分悲痛,撰文紀念孫炳文,稱讚他是“革命意志堅強的無産階級戰士”。

    046.尋淮洲(1912-1934) 男,漢族,湖南省瀏陽縣人,中共黨員。

    尋淮洲1927年9月隨瀏陽工農義勇隊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後到井岡山,參加開闢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鬥爭。1928年轉入中國共産黨。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排長、連長,參加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反“會剿”作戰。1929年春隨紅4軍轉戰贛南、閩西。1930年調任紅1軍團第12軍34師營長、團長,後任35師師長。1932年3月任紅1軍團第15軍45師師長,12月任第21軍軍長。率部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1933年2月在第四次反“圍剿”的黃陂戰鬥中,率21軍插入敵後,切斷國民黨軍第52師退路,為全殲該師創造了條件。6月任紅3軍團第5師師長,率部參加東方軍,入閩作戰,指揮部隊連戰告捷。同年10月任紅7軍團軍團長。1934年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1934年7月,他和樂少華奉命轉戰閩浙皖贛邊。11月所部進入閩浙贛蘇區,與方志敏領導的紅10軍合編為紅10軍團,他任第19師師長,繼續率部北上。同年12月,在安徽太平(今黃山)譚家橋戰鬥中,他指揮部隊同數倍于己之敵展開激戰,不幸腹部中彈。在彌留之際,口中還在反復地念著:“北上抗日!北上抗日!”因流血過多,壯烈犧牲。

    047.戎冠秀(1896-1989) 女,漢族,河北省平山縣人,中共黨員。

    戎冠秀1938年擔任村婦救會長。1941年秋,在邊區軍民反“掃蕩”鬥爭中,任村交通轉運站站長。前方打仗,她帶領婦救會員日夜忙碌,送水送飯,慰勞軍隊,搶救傷員。日軍進村“掃蕩”,她又組織群眾堅壁清野。1943年秋,日軍7萬餘人對根據地實行“大掃蕩”。戎冠秀指揮群眾轉移出村後,發現一名負傷的八路軍戰士正被日軍追趕,她急忙背起傷員往山上跑。在半山腰的一個山洞前,讓傷員踩著她的雙肩向裏面爬,由於山洞太高,她用雙手托起傷員的雙腳將其送入山洞。在抗戰中,她冒著生命危險搶救過多少傷員,像慈母一樣護理過多少傷員,多少傷員喊過她娘,她自己也數不清。1944年2月,她出席了晉察冀邊區群英大會,被晉察冀解放區政府和晉察冀軍區授予“子弟兵的母親”的光榮稱號。1949年,她作為華北區人民代表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她多次出席全國勞動模範會議和擁軍優屬表彰會,當選為第一至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四屆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代表,第四屆全國婦女代表大會執委會委員。曾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1989年8月病逝。

    048.朱 瑞(1905-1948) 男,漢族,江蘇省宿遷縣人,中共黨員。

    朱瑞192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30年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參謀長兼秘書長。1932年1月到中央蘇區,曾任紅15軍、紅3軍政治委員,紅5軍團政治委員,紅1軍團政治部主任。率部參加了第四、五次反“圍剿”。1934年10月參加長征。第一、四方面軍會師後,任第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到陜北後,參加了東征、西征等戰役。1936年12月任第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中共中央北方局軍委書記。後調任八路軍駐第一戰區聯絡處處長,從事對國民黨軍將領的統戰工作,同時指導恢復整頓中共直南、豫北特委,在晉豫邊區、太行南區等地創建抗日遊擊隊。創辦華北軍政幹校,培養了一批抗日軍政幹部。1939年5月任八路軍第1縱隊政治委員,與司令員徐向前赴山東統一指揮中共在蘇魯的部隊。後兼任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1945年夏,主動向中共中央提出從事建設炮兵的工作,被任命為延安炮兵學校代理校長。1946年10月起任東北民主聯軍和東北軍區炮兵司令員,兼炮兵學校校長,為人民解放軍炮兵的建設奠定了基礎。1948年10月1日,在遼沈戰役攻克義縣戰鬥中犧牲。

    049.朱自清(1898-1948) 男,漢族,浙江省紹興市人,文學家。

    朱自清1919年參加北京五四愛國運動,從事新文化宣傳活動。從北京大學畢業後從事教學和文學創作,先後在杭州第一師範等學校任教。1922年參與創辦《詩》月刊,寫作和推廣新詩。1924年出版詩文集《蹤跡》。1925年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此後轉向散文創作和古典文學研究。他同情和支持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革命鬥爭,上海五卅運動時寫了《血歌》,北京三一八慘案後寫了《執政府大屠殺記》。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他懷著愛國知識分子的正義感從事寫作、研究和教學。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享譽文壇。1931年赴英國留學。1932年後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與聞一多成為摯友。1934年後參與編輯《文學季刊》等刊物。1935年,參加“一二九”學生遊行,反對國民黨政府對日本侵略的不抵抗政策。全國抗戰爆發後,1937年任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堅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行抗日救國的宣傳。抗戰勝利後,積極支持學生愛國民主運動,反對國民黨特務殺害李公樸、聞一多。1948年6月表示寧可挨餓也不領取美國麵粉,以抗議美國扶日援蔣反共政策。同年8月12日,在貧病交加中逝世。

    050.江上青(1911-1939) 男,漢族,江蘇省江都縣人,中共黨員。

    江上青1927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29年就讀于上海“藝大”,同年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並擔任“藝大”地下黨支部書記,從事地下學運工作。全國抗戰爆發後,他和其他同志組織成立了江都縣文化界救亡協會流動宣傳團,從江都出發,溯江而上,廣泛開展抗日宣傳,組織動員民眾抗日工作。1938年8月,遵照黨的指示到安徽,在中共安徽省工委領導下,參加了安徽省抗日民眾動員委員會第八工作團,在大別山區開展抗日宣傳工作。1938年11月,皖東北地區被日軍佔領後,受中共安徽省工委派遣,他和一批共産黨員到皖東北泗縣工作,擔任國民黨安徽省第六行政區專員公署專員秘書兼保安副司令、第五遊擊區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利用合法身份,積極開展抗日宣傳,培訓抗日幹部,建立抗日武裝,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開闢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培養了大批幹部。同時,在秘密黨員中建立了中共皖六區專署特別支部,任特支書記。1939年3月,中共皖東北特委成立,楊純任特委書記,江上青為特委委員。他們協助中共豫皖蘇省委領導,推動皖東北國共合作、團結抗戰局面的形成。1939年7月29日,遭地主反動武裝伏擊,壯烈犧牲,年僅28歲。

    051.江竹筠(1920-1949) 女,漢族,四川省自貢市人,中共黨員。同志們出於敬愛,都親切地稱她“江姐”。

    江姐在1947年第二條戰線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鬥爭中,受中共重慶地下市委的指派,負責組織大中學校的學生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英勇鬥爭。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領導下,江姐還擔任了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聯絡和組織發行工作。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下川東地委副書記,領導武裝鬥爭。江姐以川東臨委及下川東地委聯絡員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鬥爭最前線。1948年,彭咏梧在組織武裝暴動時不幸犧牲。江姐強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1948年6月14日,由於叛徒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國民黨軍統特務用盡各種酷刑,老虎凳、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杠、電刑……甚至殘酷地將竹籤釘進江姐的十指,妄想從這個年輕的女共産黨員身上打開缺口,以破獲重慶地下黨組織。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殘酷折磨,江姐始終堅貞不屈,“你們可以打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組織是沒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産黨員的意志是鋼鐵!”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於渣滓洞監獄,年僅29歲。

    052.許繼慎(1901-1931) 男,漢族,安徽省六安縣人,中共黨員。

    許繼慎1921年4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曾任安徽省學生聯合會常委兼聯絡部部長,參與領導愛國學生運動。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同年轉入中國共産黨。參加了第一、第二次東征。1926年任葉挺獨立團第2營營長,參加北伐戰爭攻打平江、汀泗橋、賀勝橋等戰役,身負重傷仍堅持指揮戰鬥。後升任團參謀長、團長。汪精衛武漢國民政府叛變後,曾以獨立師師長的職位作誘餌,妄圖策動許繼慎叛黨,被他斷然拒絕。大革命失敗後,許繼慎在安徽、上海等地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30年春被黨中央派往鄂豫皖蘇區,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領導整編鄂東北、豫東南、皖西3塊根據地紅軍,實現了鄂豫皖紅軍的統一領導和指揮。此後,指揮紅1軍英勇作戰,相繼取得英山、四姑墩、光山、金家寨、香火嶺等戰鬥的勝利,鞏固和擴大了鄂豫皖蘇區。1931年1月第1、第15軍合編為第4軍後,先後任第11、第12師師長。率部取得雙橋鎮大捷,獲鄂豫皖紅軍首次全殲國民黨軍1個師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一次“圍剿”。此後,堅決反對張國燾提出的遠離蘇區、冒險進攻的錯誤軍事行動方針。1931年11月犧牲。

    053.阮嘯仙(1897-1935) 男,漢族,廣東省河源縣人,中共黨員。

    阮嘯仙1920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春參加廣東的共産黨早期組織。1922年秋,負責籌備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廣東區(兩廣區)委員會的工作,被選為團區委書記。1923年8月,當選為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第一次國共合作後,他先後擔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兼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組織幹事、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中共廣東省委委員兼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是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的重要領導者之一。大革命失敗後留在廣州堅持秘密鬥爭,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兼農委書記,後任中共廣東仁化縣委書記,領導舉行仁化大暴動。在中共六大上當選為中央審查委員會委員。後任中共江西省委秘書長、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江蘇省委委員兼宣傳部長。1930年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員,河北省委代理書記、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等職。在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33年冬到中央革命根據地。1934年2月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審計委員會主任。中央紅軍長征後,任中共贛南省委書記兼贛南軍區政治委員。1935年3月,在指揮突圍的戰鬥中不幸壯烈犧牲。

    054.何叔衡(1876-1935) 男,漢族,湖南省寧鄉縣人,中共黨員。

    1914年,何叔衡與毛澤東相識于長沙,成為摯友。1918年4月,他與毛澤東等組織成立新民學會,任執行委員長。1920年與毛澤東等發起組織俄羅斯研究會,並共同發起成立長沙的共産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委員。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執行委員、監察委員。1927年長沙馬日事變後,到上海為黨創辦地下印刷廠等。1928年6月赴蘇聯出席中共六大。9月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與徐特立、吳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編在特別班學習。徐特立曾説,在莫斯科,我們幾個年老同志,政治上是跟叔衡同志走的。1930年7月回國後,在上海負責全國互濟會工作,組織營救被捕同志,將暴露身份的同志轉往蘇區。1931年11月,奉命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與毛澤東等參加中央工農民主政府的領導工作。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任臨時中央政府工農檢察人民委員、內務人民委員部代部長、臨時最高法庭主席等職。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堅持遊擊戰爭。1935年2月24日,從江西轉移福建途中,在長汀突圍戰鬥時壯烈犧牲。

    055.何孟雄(1898-1931) 男,漢族,湖南省酃縣人,中共黨員。

    何孟雄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政治係學習。1920年3月加入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説研究會。同年10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初加入北京的共産黨早期組織,成為最早的黨員之一。曾參與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領導工作。1922年7月任中共北京地方執委會候補委員。1923年7月任中共北京區執委會兼北京地方執委會委員長。1925年5月,任京綏鐵路總工會秘書長,參與領導京漢鐵路北段的罷工。1926年初,調任中共唐山地方執委會書記。在此期間,參與發動和領導了京綏鐵路、開灤煤礦、唐山鐵路機車廠、正太鐵路和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等許多重大鬥爭。1926年冬,調到當時的革命中心武漢工作,任中共湖北區委兼漢口市委組織部長。大革命失敗後,于1927年10月奉調上海,先後任中共江蘇省委委員、淮安特委書記、江蘇省委常委兼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上海滬西區委書記、上海滬中區委書記等職,參與領導江蘇、上海各地黨組織的恢復、發展工農運動和開展武裝鬥爭。1931年1月,因叛徒告密,何孟雄在上海被捕。2月7日,他與其他23位革命者一起英勇就義,年僅33歲。

    056.佟麟閣(1892-1937) 男,漢族,河北省高陽縣人,中國國民黨黨員。

    佟麟閣早年參加護國討袁戰爭。曾任馮玉祥部陸軍第11師第21混成旅旅長。1926年9月五原誓師後,隨部參加北伐。1928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35軍軍長、暫編第11師師長、第29軍副軍長。1933年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5月,參加察哈爾抗日同盟軍,任第一軍軍長兼代理察哈爾省主席,跟隨馮玉祥馳騁察省,打擊日軍,收復失地,為察省光復作出了貢獻。193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29軍副軍長,駐守平津一帶。盧溝橋事變後,他率部奮勇抗擊日本侵略軍。7月28日,在北平城外南苑的第29軍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敵機的輪番轟炸,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他與132師師長趙登禹誓死堅守陣地,指揮29軍拼死抗擊。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後奉命向大紅門轉移,途中再遭致日軍包圍,在組織部隊突擊時,被機槍射中腿部。部下勸其退下,他執意不肯,説“個人安危事小,抗敵事大”,仍率部激戰。頭部又再受重傷,流血過多,壯烈殉國。1937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發佈命令,追贈他為陸軍上將。1945年後,北平市政府將南溝沿改名為佟麟閣路,以示紀念。

    057.吳運鐸(1917-1991) 男,漢族,湖北省武漢市人,中共黨員。

    吳運鐸早年曾在安源煤礦當礦工。全國抗戰爆發後,不遠千里,奔向皖南雲嶺,1938年參加新四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歷任新四軍司令部修械所車間主任,淮南根據地子彈廠廠長、軍工部副部長,華中軍工處炮彈廠廠長等職。他心繫兵工,為人民兵工事業無私奉獻。在淮南根據地時因陋就簡,帶領職工自製土設備,擴大了槍彈生産。還主持設計研製成功槍榴筒,參與設計製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時、踏火等各種地雷,為提高部隊火力做出了貢獻。在生産與研製武器彈藥中多次負傷,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殘,經過20余次手術,身上還留有幾十處彈片沒有取出,仍以頑強毅力戰勝傷殘,堅持戰鬥在生産第一線。他説:“只要我活著一天,我一定為黨為人民工作一天。”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和全國總工會授予他特邀全國勞動模範稱號。他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他出版的自傳體小説《把一切獻給黨》不僅在我國多次再版,影響了幾代人,而且被譯成七種文字,在國外廣為流傳。離休之後,他應邀擔任京、津、滬幾所工讀學校的名譽校長、許多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和一些刊物、群眾團體的顧問。1991年5月2日在北京逝世。

    058.吳煥先(1907-1935) 男,漢族,湖北省黃安縣人,中共黨員。

    吳煥先1923年考入麻城乙種蠶業學校,開始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後回家鄉組織農民協會,建立農民武裝。他一家六口慘遭國民黨地方民團殺害。1927年11月率紫雲區農民武裝參加黃麻起義。後帶領部分武裝在黃麻地區和光山南部堅持武裝鬥爭,為開闢鄂豫邊蘇區創造了條件。後任鄂豫邊革命委員會土地委員會主席、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員、黃安縣委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12師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第25軍73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歷次反“圍剿”。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離開蘇區後,任鄂東北遊擊總司令部總司令,參與領導重建第25軍,任軍長。在國民黨軍重兵劃區“清剿”、蘇區大部喪失的嚴峻形勢下,指揮部隊連續取得郭家河、楊泗寨等戰鬥的勝利。第25、28軍合編為第25軍後,任政治委員。11月奉中共中央指示,率部進行長征,戰勝敵人的圍追堵截,進入陜西南部秦嶺山區,廣泛發動群眾,建立民主政權,開展遊擊戰爭,領導開闢了鄂豫陜蘇區,先後任中共鄂豫陜省委副書記、代理書記。1935年7月率部西進,接應中共中央和紅軍北上。同年8月21日在甘肅涇川四坡村戰鬥中英勇犧牲,年僅28歲。

    059.張太雷(1898-1927) 男,漢族,江蘇省武進縣人,中共黨員。

    張太雷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法科學習,1919年投身五四運動,1920年10月參加北京共産主義小組。積極開展工人運動,與鄧中夏到長辛店組建勞動補習學校,培養了北方鐵路工人運動的第一批骨幹,後到天津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春赴莫斯科,任共産國際遠東書記處中國科書記,多次陪同共産國際派到中國的代表會見李大釗、陳獨秀等,參與創建中國共産黨的活動。他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人之一,曾任青年團中央總書記。1926年3月,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他主張武裝工農予以反擊。1927年8月出席八七會議,堅決主張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被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先後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中共廣東省委書記、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9月到潮(安)汕(頭)組織群眾接應南昌起義軍。11月到上海,參與制訂廣州起義計劃,下旬回廣州主持武裝起義準備工作,兼任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12月11日領導廣州起義,建立廣州蘇維埃政府,任代理主席、人民海陸軍委員。12日遭敵襲擊時壯烈犧牲,年僅29歲。

    060.張自忠(1890-1940) 男,漢族,山東省臨清縣人,中國國民黨黨員。

    張自忠1917年入馮玉祥部,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1931年後任第29軍第38師師長。1933年參加長城抗戰,任喜峰口第29軍前線總指揮,打退了日軍,守住了陣地。全國抗戰爆發後,先後任國民黨軍第59軍軍長、第33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等職。1938年3月,日軍進犯臺兒莊,奉命率第59軍急行軍增援臺兒莊作戰,為整個戰役勝利贏得了時間。1940年5月,中國軍隊與日軍15萬精銳部隊在棗陽、襄陽、宜昌等地進行棗宜會戰。他親自率領部隊與敵寇決戰。在部隊被敵層層包圍的不利態勢下,他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力戰不退,與敵寇拼死搏殺,最後身中7彈,壯烈殉國。彌留之際,他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張自忠將軍為國家為民族不避艱險、不惜犧牲的勇氣和精神永遠活在中國人民心中。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將烈士墓擴建為張自忠烈士陵園,並於1986年10月,由民政部批准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北京、天津、武漢等城市建有“張自忠路”。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
 
 
 相關鏈結
· "百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等評選啟動
· 人民日報評論員:黨員幹部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 "雙百"候選人已産生 群眾投票從20日起全面展開
· 全國"雙百"評選提名:群眾參與廣泛社會反響熱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