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大連9月10日電(記者 徐揚)在此間舉行的夏季達沃斯年會上,未來中國金融服務業的崛起,以及對世界競爭格局的影響,成為與會嘉賓熱議的話題。
“國際金融危機過後,全球金融規則將發生改變,屆時,包括中國上海在內的亞洲新興金融中心,將發揮更大作用。”香港第一東方投資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諸立力10日在夏季達沃斯年會上這樣説。
在此輪金融危機中,中國金融服務業損失較小,不僅成功地實現了自身的穩健發展,而且還成為保障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回顧近幾年中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無論是風險控制能力,不良貸款處理能力,還是資本充足率都有了明顯提高。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説,一個明顯的表現是我們的競爭能力得到提高,商業銀行做到了政企分開。
數據表明,截至2009年6月末,中國銀行業資産總額達到73.7萬億元,是改革開放初期1978年的388倍。在迎擊這一輪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我國的工行、農行、中行和建行四大國有銀行中已有三家位居全球市值15大銀行之列。
有分析認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的銀行業正在面臨一個根本性的結構調整。2020年和2045年,中國將分別取代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信貸市場。中國金融業的崛起,必然會改變全球銀行業的格局。
但速度快和規模大並不意味著實力強,中國金融業還沒有達到挑戰現有規則的地步,從原來的遊戲參與者成為遊戲規則的制定者。何帆認為,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當前的中國應該更多地扮演協調者和推進者的角色,而不是挑戰者的角色,“中國的金融創新和開放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我們的實力在增強,但不能因為金融危機改變我們的發展方向。” 中國農業銀行執行董事兼副行長楊琨認為,金融危機對各國銀行産生了巨大影響,但不可否認,美國和歐洲仍然佔據主導地位。中國金融業仍處於國際化的初期,“中國金融業要進一步與國際接軌,走出去。”
正在快速成長的中國金融業期待著增強自身的國際影響力。9月,中國人民銀行購買了不超過320億特別提款權(約合500億美元)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券。東北財經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肖興志認為,這是中國提升在國際金融舞臺話語權的一步,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諸立力表示,隨著全球金融遊戲規則的嬗變,亞洲國家理應發出更多更大的聲音。“以前是歐美主導,現在新加坡、香港、上海都可以發揮更大作用,並且應該聯合起來,實現共贏。”
“隨著中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上海一定能在2020年前實現金融中心的建設目標。”全球青年領袖、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方星海表示,未來需要改革中國自身的金融體系,讓更多創新性的中小企業從中獲取更多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