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0月24日電(記者仇逸)記者24日從中國疾控中心、上海市衛生局獲悉,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計劃開發署、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熱帶病研究與培訓特別規劃署的資助下,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所、國家新藥篩選中心和第二軍醫大學等12家單位在上海聯合成立“中國熱帶病藥物與診斷創新網絡”,這是世界上第二個熱帶病藥物與診斷創新網絡,將進一步發展成為“亞洲熱帶病藥物與診斷創新網絡”。
這一網絡將發掘和整合我國現有的熱帶病研究資源,展示交流國內外各種信息,支持和幫助研發人員開展藥物、疫苗與診斷試劑的創新活動,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技術、新産品進入市場,為我國乃至亞洲地區的熱帶病防控作出貢獻。
2008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計劃開發署、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熱帶病研究與培訓特別規劃署幫助建立了非洲熱帶病藥物與診斷創新網絡,旨在在發展中國家建立一個合作平臺,推進發展中國家的熱帶病健康産品的創新研究。
24日,“中國熱帶病藥物與診斷創新網絡”在上海舉行第一次會議,國內20多個省市的研究所、高校、疾控機構和相關企業參與此次會議。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楊維中表示,熱帶病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構成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威脅,熱帶病藥物與診斷創新網絡的建立,對全國熱帶病防治有重要意義。
熱帶病是發生或主要發生在熱帶地區的所有疾病,通常是指滋生在濕熱環境中的傳染病,如瘧疾、利什曼病、血吸蟲病、盤尾絲蟲病、淋巴絲蟲病、恰加斯病、非洲錐蟲病和登革病等。這類疾病的疾病負擔始終位居傳染病的前列,且主要流行于發展中國家。與其他傳染病相比,其研究工作特別是與預防控制直接相關的藥物、診斷及疫苗研究常常被社會忽略。近年來,全球熱帶病新藥等公共衛生産品的研發工作,常由非營利性組織和大型跨國制藥集團聯合開發,其中有小部分藥物由於受惠于美國FDA關於被忽視疾病藥物相關的優惠政策,由小型制藥集團研發。
我國歷史上曾經是熱帶病嚴重流行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下,我國熱帶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世紀末,新中國成立初期曾猖獗流行于我國的主要熱帶病大多已被控制。但是由於自然、社會等多種因素,我國熱帶病的防治工作仍面臨著嚴峻挑戰。如:血吸蟲病仍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蘇的江湖洲灘以及四川和雲南兩省大山區流行;耐藥結核病已成為引起結核病急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全國輸入性惡性瘧疾病例近年呈上升趨勢等。很多熱帶病和寄生蟲病的診療仍面臨著很大困難,相應的藥物、診斷試劑與疫苗研發進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