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上海開啟新一輪經濟轉型大幕 服務經濟將唱主角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30日   來源:人民日報

    ○上海大規模的經濟轉型有兩次,15年前的第一次轉型目標是為了産業升級,由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為主導的工業,轉為以IT、汽車、裝備製造等高新技術産業為主導的工業;而這一次轉型,則是轉向第三産業為主導,發展現代服務業緊密圍繞經濟、金融、航運、貿易“四個中心”建設逐步展開

    ○上海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結構,是要通過做強做大服務業來提升第三産業的比重,同時要使第二産業再次升級。將第二産業的發展定位於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極力推動9個重點領域高新技術産業化的發展,並做大第二産業的産前研發端和産後營銷端。服務業增加值佔上海經濟的比重今年預計將佔到57%

    度過短暫的秋天,上海比往年提前一個月進入冬季。與低溫天氣形成對比的,是上海經濟結構調整的熱度。

    11月4日,迪士尼項目獲國家批准,將在上海浦東啟動建設。有人預言,它將拉動相關産業鏈的發展,形成超過千億元的新的增加值; 10月30日,虹橋商務區管委會正式掛牌。以上海虹橋交通樞紐為核心,這一商務區將成為上海一個新的增長極。

    上海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的大幕已經開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在不久前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時談到,上海正在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在上海市委近日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上,俞正聲再次強調:對上海而言,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就沒有出路。市長韓正在日前舉行的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上,也清晰地描述了上海經濟結構轉型的路徑與目標: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經濟結構。

    為增長尋找新動力,服務經濟將唱主角

    上海的轉型有如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上海大規模的經濟轉型有兩次,一次是15年前,這是第二次。第一次轉型的目標是為了産業升級,由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為主導的工業,轉而成為IT、汽車、裝備製造等高新技術産業為主導的工業;而這一次的轉型,則是轉向第三産業為主導。應該説,這一次轉型比上一次轉型跨度更大,也更加深刻。

    作為一個特大型城市,長期以來,上海的産業結構以工業為主,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相對比較滯後。儘管上海曾經提出過“三二一”的産業結構思路,但由於種種原因,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並沒有如願形成,一直保持著二、三産業輪動發展的格局,到2008年底,第二産業在經濟中的比重依然處於前列。

    一場空前的國際金融危機,讓上海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服務業的重要性。

    數據顯示,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上海經濟受到衝擊最大、降幅最深的便是工業。上海的工業産出中,有近1/3是出口。受國外訂單下降、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國內外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等的影響,上海工業總産值連續7個月負增長,成為整體經濟下行波動、甚至負增長的直接原因。

    在應對危機中,上海一方面努力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升級,培育新的工業增長點,同時,更加注重推動服務經濟發展。今年1至9月,上海第三産業的增加值增長14.1%,金融、信息服務、商貿等産業都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表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經歷了這一場危機的衝擊,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特大型城市,資源環境都非常有限,要獲得新的增長,必須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産業結構。”韓正説。市委書記俞正聲更是一語中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力度、廣度和深度是衡量上海發展最重要的指標,上海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堅定不移地改善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環境,才能加快實現“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

    “以服務經濟為主導的産業結構,重要的是大力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在三次産業中的比重。”上海市政府研究中心主任周振華解釋,“這裡所説的服務業,特別指現代服務業和高端新興服務業,而不只是一般的服務業。”

    2008年,上海服務業增加值佔上海經濟的比重為53.7%,而今年預計佔到57%。這一比例與全國其他省市相比,相對較高,但與國際同類城市相比,卻相對較低。以香港為例,香港第三産業的佔比達到90%以上。以此作為參照,上海第三産業的成長還有巨大空間和潛力,“只要佈局合理,第三産業完全有可能成為上海新的增長動力。”

    圍繞“四個中心”建設,推進現代服務業

    按照既定的發展路徑,上海發展現代服務業緊密圍繞經濟、金融、航運、貿易“四個中心”建設逐步展開。“把上海建設成為‘四個中心’,這是黨中央給上海的定位,現在看來,這四個中心中,金融、航運、貿易三個中心本身就是高端服務業。”有專家説。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國務院已出臺意見,並獲得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現在正在大力推進之中。”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屠光紹這樣介紹。

    上海市政府日前出臺了貫徹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意見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每年提出一個年度實施計劃,明確各項工作的推進舉措、責任部門,確保各項工作紮實推進。

    上海推進金融業發展的速度前所未有。在短短半年時間裏,多個“率先”再次出現:率先開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率先啟動企業人民幣出口退稅操作,率先試點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企業,並積極推進股權投資領域的對外開放,率先推進在滬外資銀行發行人民幣債券,率先啟動金融國資國企的改革……今年6月,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以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也不斷推進,航運服務業得到大力發展。目前,上海港已成為代表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力量。2008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總量達2800萬標準箱,居全球第二位,而貨物吞吐量連續4年居全球第一位。下一步,上海將探索建立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加快完善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和現代航運服務業體系,支持航運金融、保險、現代物流和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

    以上海虹橋商務區建設為標誌,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建設也正式破題。這一舉動引來多方關注。上海清醒地認識到,“四個中心”建設是黨中央賦予上海的使命,經濟中心是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總括,後面三個中心建設好了,經濟中心也就自然建成了,“四個中心”的建設是統一的。據了解,國際貿易中心的建設涵蓋整個上海,虹橋商務區只是其中的一個增長極。虹橋商務區是一個功能區,它以虹橋交通樞紐為核心,區內為26.3平方公里,是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重要載體,周邊約60平方公里的區域規劃為虹橋商務功能拓展區。這一區域的建設已全面啟動,將成為上海現代服務業的重要集聚區。

    做大現代服務業,升級第二産業

    推進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上海的第二産業將如何發展?

    以上海正在推進的舉措看,上海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結構,是希望通過做強做大服務業來提升第三産業的比重,而並不是通過削減、甚至放棄第二産業來突出第三産業的比重。上海不僅不放棄第二産業,而且要使第二産業再次升級。

    有學者談到,第二和第三産業之間並不是替代關係。實際上,服務業曲線的快速上升可以和工業比重繼續上升並行,而不是要等到工業化完成或達到最高點以後。在這個意義上,服務業是第三産業,但不是“第三次産業”。

    上海將第二産業的發展定位於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同時做大第二産業的兩端,一個是産前的研發端,一個是産後的營銷端。“在製造業U形的微笑曲線中,製造這一環節處於價值的最低端,而研發、營銷環節處於微笑曲線的最上面兩端,附加值最高,這就是上海要做的。”

    按照這樣的思維,在發展先進製造業方面,上海極力推動9個重點領域高新技術産業化的發展,涉及飛機製造、海洋工程、新材料、新能源、醫藥等領域。根據這樣的産業規劃,按照培育、重組、提升、淘汰並重的原則,上海製造業戰略升級的步伐明顯加快。

    這樣的升級與淘汰已在上海各區展開。上海閔行區於今年初開始為産業升級做準備,利用經濟低谷期,淘汰一批落後的、高能耗的企業,同時,騰出一大批土地,為新的産業入駐做準備。閔行區區長陳靖介紹,近兩年,閔行已關停企業1200家,上半年有36戶企業遷走。上海寶山區是國家重要的鋼鐵製造基地和港口,其産業結構一直偏“重”,為加快推進産業結構調整,該區將老廠房改成“設計中心”,舊倉庫變為“企業總部”,依託二産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在做強先進製造業的同時做大現代服務業。據介紹,今年,被上海列入淘汰的項目達700項左右。

    而對傳統的第二産業項目,上海堅持做“微笑曲線”的兩端,以提升産業的附加值。恒源祥是上海一家傳統的紡織業企業,但是,為了降低成本,它將企業的總部和營銷總部留在上海,而將生産環節轉移到了外地。類似恒源祥的轉型,對上海招商引資帶來了不小的變化。至今,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總部、研發總部進入上海,而製造型工廠進入的卻越來越少了。

    上海經濟轉型,全國有望受益

    每一次的經濟調整與轉型,都會帶來許多挑戰。這一次的轉型上海是否做好了準備?

    有不少專業人士分析,此次的經濟轉型與上一次相比,社會環境和社會承受能力有了很大的不同,人們對轉型的接受度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就業的容量更大,不僅可能給市民帶來機會,也可能給全國帶來機會。

    無論是上海發展第三産業,還是發展先進製造業,上海的經濟轉型給長三角乃至更廣闊的地區都將帶來有益的影響,且有些利好已經産生。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最為典型。雖然金融中心建在上海,但是,金融機構來自全國、全世界,這些機構服務的對象不只是上海,也包括全國。今年前10個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再融資量創新高,而參與融資的企業遍佈全國;作為非上市公司的股權、産權交易平臺,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的交易量達到891億元,而其中的異地並購量增加了34%。副市長屠光紹形象地説:“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是在上海,又不在上海。”

    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建設也是如此。比如上海虹橋商務區,它的建設對長三角地區已經産生影響。虹橋商務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薛全榮談到,因為飛機、高鐵、地鐵等多種交通工具匯聚,商務區不僅服務上海,也將有效服務長三角地區,成為整個區域的商務中心和大型綜合交通樞紐,會對長三角地區的貿易、物流等一系列服務業産生重要反應。“可以説,經濟轉型將使上海服務全國、服務長江流域、服務長三角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轉型對上海産業的影響也將擴散至全國。漕河涇開發區是最早的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內已聚有世界各地的企業數千家。上海發展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區內企業也有反響。一家來自台灣的筆記本電腦企業,欲在上海擴張,但又擔心成本太高。可是,真要搬離上海,又有些捨不得。得知這一情況,漕河涇開發區總公司副總經理陳青洲給這家企業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在開發區內成立一個地區總部及研發中心,同時將生産製造轉移到位於浙江嘉興的漕河涇開發區海寧分區。這樣一來,既解決了企業的發展問題,同時也留在了上海,且與上海的産業方向相吻合。重要的是,海寧的招商引資因為漕河涇的産業轉移而事半功倍。按照這樣的思路,漕河涇開發區內有相當數量的企業實施了生産基地的轉移,最遠的已落戶在了湖南。(記者 謝衛群)

 
 
 相關鏈結
· 重慶加快推進交通運輸工作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 教育部:發揮高校科技支撐作用服務經濟平穩發展
· 山西消除“結構性短腿”加快向消費服務經濟轉型
· 趙洪祝強調:切實提高法治水平 服務經濟社會大局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