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砥礪奮進 共克時艱——記者來自一線的經濟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01日   來源:人民日報

    編者按:今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我們砥礪奮進、經受嚴峻考驗的一年。面對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和自然災害頻發等困難和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分析、準確判斷、果斷決策、從容應對,堅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面實施並不斷豐富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一攬子計劃,全黨全國堅定信心、共克時艱,全力做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我國經濟回升向好趨勢不斷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近日人民日報記者分赴黑龍江、內蒙古、江蘇、江西、廣東、重慶6個省區市採訪。從今天起推出一組“人民觀察特別報道——來自一線的經濟報告”,反映各地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所採取的舉措、取得的成效、積累的經驗。

    今年的冬天來得比以往早一些,11月中旬的一場大雪從北到南席捲大半個中國。

    雪花飄舞中,可以看見眾多廠區裏忙碌的身影,看見寒風中捲起袖子的工人,看見弧光閃爍的工地,看見每個人臉上的微笑!

    就在一年前,在許多地方還是這樣的場景:寂靜的工業園區、“失聲”的生産線、背著鋪蓋躑躅在火車站的農民工、望眼欲穿等待顧客的小攤主……

    一年過去了,儘管國際金融危機的陰霾尚未完全散去,可人們分明又重新感受到了中國經濟澎湃跳動的血脈。

    前三季度國民經濟統計數據顯示,“保八”大局已定,中國經濟走出了一個漂亮的“V”型反轉。

    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進入新世紀以來最為困難的局面——

    困難前所未有,措施同樣前所未有

    危機來自大洋彼岸。

    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迅速從局部蔓延到全球,從發達國家傳導到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

    這場危機衝擊力之強、波及範圍之廣,歷史罕見,世界經濟也由此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經濟全球化浪潮中,中國早已深深融入世界經濟體系,面對危機,自然不可能獨善其身。

    位於珠三角的廣東東莞,最先感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曾經如雪片般不斷飛來的訂單,陡然零落下來;曾經滿負荷轉動的生産線,突然停止了運轉。據東莞市提供的數字,2008年全年關閉企業接近900家,佔當地企業總數的6%。

    不僅是東莞,廣東全省經濟的鮮明特點也是外向度高,加工貿易比重大。危機爆發前的2007年,廣東省外貿依存度為155%,比全國高89個百分點。加上産業層次總體偏低、貿易結構不合理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使廣東經濟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更為敏感。今年一季度全省經濟增速下滑至5.8%,為1990年以來的最低增速。

    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從沿海向內陸蔓延,從下游行業向上遊行業傳遞。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處內陸的省份也逐漸感受到金融危機帶來的寒意:內蒙古自治區2008年12月的停産半停産企業達到1112戶。黑龍江城鎮單位從業人員減少,城鎮登記失業率上升,2008年末,從業人員比上年減少3.1萬人。

    國際環境惡化使我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下行壓力加大。工業增速從2008年6月的16%一路下滑到10月份的8.2%和11月份的5.4%。企業訂單明顯減少,市場萎縮,庫存大幅增加,農民工返鄉增多。

    困難前所未有,措施同樣前所未有。

    在美國次貸危機急劇惡化,迅速演變成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影響明顯加大之際,中央審時度勢,果斷出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進一步推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提出將在兩年內投入4萬億元刺激經濟增長。

    其後又相繼出臺一系列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政策,形成了系統完整的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一攬子計劃。

    面對來勢洶洶的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央與地方齊心,政府與企業協力,幹部與群眾攜手——

    千方百計共渡難關,成為共識化為行動

    在我國實施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中,投資4萬億元的舉措擔當了擴內需、保增長、惠民生的重任。一年來,一批重點工程紛紛上馬。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投資額達到15.5萬多億元,同比增長33.4%,特別是基礎設施投資額同比增長50.2%,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3個百分點。

    在黨中央、國務院出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之後,全國各地上下一心千方百計不遺餘力抓落實。

    一年來,不論嚴寒酷暑,在京滬高鐵沿線,在機場、高速公路、核電站建設工地,每天都有無數工人奮戰在建設一線。

    國際金融危機對企業的衝擊直接而迅猛,鋼鐵業更是“重災區”。一時間,鋼材價格暴跌40%至50%,壓得許多鋼鐵企業喘不過氣來。但在最困難的時刻,包頭鋼鐵集團公司卻做出了“不減産、不減人、不減薪”的決定。

    在這個時候敢於做出“三不”的決定,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更需要堅實的底氣。包鋼集團董事長司永濤説,包鋼的底氣,來自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給企業帶來的巨大機遇,來自全公司10萬職工上下一心共克時艱的精神。高速鐵路和鐵路客運專線的快速建設,使包鋼的拳頭産品百米高速重軌銷量大增。適應市場的新需求,包鋼對産品結構及時進行調整,增加了350公里高速軌等技術含量高、效益好的産品,使包鋼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不但實現了“不減産、不減人、不減薪”的承諾,而且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項目是拉動內需的重要引擎,是保增長的突破口。江西省在努力加大固定資産投入的同時,開闢了重大産業項目綠色通道制度,省級項目審批由平均22.5天縮減為12.5天,縮減44.6%。江西省統計局副局長彭道賓告訴記者,1—10月,年初確定的153項省重點工程已完成投資555.6億元,增長61.9%。

    保增長離不開保企業。推動新項目建設是擴大經濟增量,而幫助現有企業渡過難關,則是對經濟存量的挖掘。江蘇省把金融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結合起來,加大了對企業的支持力度。省財政安排了各類專項資金100億元支持産業發展和企業技術改造,安排50億元再擔保資金和10億元出口信用擔保資金。

    政府資金帶來的是“乘數效應”。今年前三季度,江蘇省金融機構新增貸款8294億元,是去年的1.9倍。

    “草原鋼城”包頭市為企業“加油鬆綁減壓”,各級幹部深入企業調研,對包鋼、包鋁、一機等龍頭企業採取一企一策、一戶一議的辦法,加強生産要素協調,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目前,全市136戶停限産企業基本都已恢復生産。

    多策並舉刺激和擴大消費,更是一攬子計劃的著力所在。今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250億元補貼資金,支持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力爭撬動巨大的農村市場。5月19日,又推出新的促進消費政策:中央財政安排補貼資金70億元,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從而實現了農村消費和城鎮消費的雙輪驅動。

    真金白銀的政策換來的是“消費馬車”的穩步前行。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最新數據表明,今年1—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394億元,同比增長15.3%,比1—9月加快0.2個百分點。

    在擴大內需的同時,努力穩住外部需求也是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國家連續多次提高部分産品出口退稅率,保住了不少外貿企業的生機。各地積極為掙紮在生死線上的外貿企業排憂解難。

    江蘇省建立全省出口百強企業跟蹤服務責任制,對100家2008年的出口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的重點出口企業進行跟蹤服務。另一邊,為拓展市場,搶抓訂單,江蘇省商務廳全力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展會,財政撥款2億元對參展企業進行補貼,“對有的企業甚至食宿全包,只要他們出個交通費。”江蘇省商務廳副廳長笪家祥説。

    集體的力量,融合的智慧,終於使得我國外貿出口降幅連續收窄。10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3.8%,較9月收窄1.4 個百分點,為今年最低降幅,月度出口連續四個月超千億美元。

    面對來勢洶洶的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央與地方齊心,政府與企業協力,幹部與群眾攜手,千方百計共渡難關,成為舉國上下共同的意志、協調的行動。

    中國經濟的增長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的增長,更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有質量的增長——

    收穫增長,收穫信心

    年初,即使當時最樂觀的預測也難以想見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一攬子計劃能取得如此顯著的成績。更可喜的是,中國經濟的增長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的增長,更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有質量的增長。許多我們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前致力於調整的、努力要達到的目標,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進程中與我們漸行漸近!

    增長質量表現在投資結構的優化上。

    在一攬子計劃中,大量投資集中在基礎設施、災後重建和民生領域,讓百姓切實享受到了擴大內需帶來的便利和實惠。今年上半年,在已分四批下達的中央投資中,保障性住房建設375億元,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1043億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871億元,衛生、教育等社會事業573億元。這些投資將在當前和長遠對拉動內需,增強消費後勁都起到積極作用。

    從各個省市的投資結構來看,結果同樣讓人欣慰。大多投資集中在事關未來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在能夠形成新經濟增長點的重大産業項目上、在對産業優化升級起關鍵作用的重大技術改造項目上。今年1—10月,江西省工業投資2342.3億元,增長36.9%,其中用於技改擴建項目的投資超過一半。江蘇省大力推進“百項千億技術改造工程”。通過技改投資,沙鋼建成了當今世界水平最高的“第一高爐”,增強了發展後勁。

    增長質量表現在區域發展協調上。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區域平衡性不夠,各省市內部經濟區域發展同樣面臨不平衡問題。這輪發展當中,總體呈現了滯後地區加速趕超之勢。

    在江蘇,長期比蘇南“矮上一截”的蘇北終於有了底氣,今年1—9月,蘇北五市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3.4%,同比分別比江蘇全省和蘇南地區平均水平高1.7個百分點和2.3個百分點。

    在廣東,33個省級産業轉移園散落在距珠三角腹地100到300公里的環形輻射帶上。這些轉移園吸納著從珠三角轉出的傳統産業,成為推動粵東西北快步發展的加速器。

    在內蒙古,發展勢頭長期相對滯後的東部盟市發展速度加快。前10月,東部5盟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996.8億元,增長23.1%,增幅高於全區平均2.5個百分點。

    增長質量表現在農村消費異軍突起上。

    今年以來,由於國家撬動農村消費市場及持續的支農惠農政策初見成效,農村市場增幅長期低於城市的現象開始改變,1—10月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8%,高於城市增速0.8個百分點。

    增長質量表現在以節能減排為抓手,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上。

    犧牲了環境的增長,隱患無窮,只有在節能環保中實現的經濟增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發展。今年以來,太湖流域關閉淘汰小化工企業137家,太湖水更清了,天更藍了。江西省則推進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積極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途徑。

    在增長中人們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不斷深化。

    堅決不要帶污染的GDP,堅決不上資源消耗大的項目,堅決不搞低水平重復的項目;推動産業結構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發展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戰略産業……科學發展的理念,點點滴滴滲透進了全國各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一年的實際工作中。

    保增長的路上,我們熬過了嚴冬,看見了爛漫的春花。

    保增長的路上,我們收穫了增長,收穫了科學發展的信心,收穫了新一輪騰飛的希望。(記者 劉磊 沈寅 肖遙 賀勇 李波)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分析研究2010年經濟工作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明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

    會議認為,今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我們砥礪奮進、經受嚴峻考驗的一年。面對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和自然災害頻發等困難和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分析、準確判斷、果斷決策、從容應對,堅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面實施並不斷豐富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一攬子計劃,全黨全國堅定信心、共度時艱,全力做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我國經濟回升向好趨勢不斷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在國際金融嚴重動蕩、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國內外形勢嚴峻複雜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極為不易。 >>>詳細

溫家寶考察上海江蘇:靠創新開拓經濟增長新領域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 趙承、郭奔勝)在經歷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一個搶佔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制高點的潮流正在世界涌動。中國經濟也處在調整結構的關鍵時刻。

    28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上海、江蘇考察工作,走訪了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院所,就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産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等進行調研。他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當前和今後我國面臨的重大戰略任務,必須加快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産業帶動向依靠第一、二、三産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資消耗向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管理創新轉變。 >>>詳細

李克強安徽考察:鞏固經濟回升基礎 提高發展質量

    新華社合肥11月29日電(記者 車玉明、宋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近日在安徽考察時強調,要在鞏固經濟回升勢頭的同時,適應世界經濟變革調整的新形勢,針對經濟發展的新情況,以節能增效和生態環保為重要抓手,以科技創新和改革開放為動力,加快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步伐,加大民生工程實施力度,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

    28日至29日,李克強冒雨來到蕪湖、合肥,深入企業車間、科研院所、能源供應調度單位,走進基層醫院和居民家中,著重就經濟運行和民生情況進行考察調研。 >>>詳細

 
 
 相關鏈結
· 吳新雄:推進重點工程建設 強力支撐江西經濟崛起
· 上海開啟新一輪經濟轉型大幕 服務經濟將唱主角
· 四川堅持旅遊産品多樣發展 旅遊經濟邁上新臺階
· 走適合中國國情道路 既保持經濟增長又確保減排目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