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是全球科學家的主流共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11日   來源:新華社

氣候變化是全球科學家的主流共識
——訪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羅勇

    新華社哥本哈根12月11日電(記者黃堃 楊駿)正在這裡參加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的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羅勇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近些年來隨著科技進步、觀測網絡的完善,數據增多和研究不斷深入,氣候變化問題的嚴重性日益凸顯,氣候變化已成為當前全球科學家的主流共識。

    羅勇説,經各國政府和各領域專家長期系統研究,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化的可能性在增加。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組織數千名來自全球各國的科學家編寫了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在2001年發佈的第三份評估報告中,IPCC認為人類活動導致近50年氣候變化的可能性是66%,而在2007年發佈的第四份評估報告中,這一可能性已經上升到90%。

    那麼,IPCC報告的結論能否代表全球科學家的主流觀點呢?對於這個問題,羅勇回答説,IPCC報告的編寫程序是非常透明和平衡的。在作者遴選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各大地理區域都要有相應代表。在編寫過程中,每次都會邀請全世界專家評審草稿,報告的作者必須對專家的意見逐條答覆。最終公開發佈的報告內容更是經過各國政府的嚴格審核,如果任何一個用詞有某個國家不同意,就要進行修改,直到所有政府代表團都滿意為止。因此,IPCC關於氣候變化問題的結論是全球科學家的共同工作成果,相關表述獲得了所有國家的同意,這正是該報告在全球科學界得到廣泛尊重的原因。

    據他介紹,在全球溫度變化問題上,IPCC第四份報告採用了4個不同機構的研究結果,包括美國航天局、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以及俄羅斯和英國的研究小組等。四份報告的結論數據雖不完全相同,但指出的全球變暖趨勢則是一致的。

    此外,其他一些方面的觀測事實也能夠與全球氣候變暖的結論相互印證,如海平面持續升高、大面積冰雪融化、多數陸地區域的強降水事件增多、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乾旱事件的強度和持續時間都有所增加等。

    然而,氣候科研中也存在不確定性。羅勇表示,這是由科學發展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如氣候研究的基礎是觀測資料,而利用觀測儀器來採集氣象數據在20世紀初以後才大規模開展。在研究方法上,氣候模型的設置中會有一些假設條件,計算中也會出現誤差。當然,還有重要的一點是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很多物理過程和反饋機制的認識不夠充分。

    他説,這些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只有通過科學本身的進步在未來逐漸減小。現在一些科學家對氣候問題持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觀點,這是正常的。但正如歷史上一些科學結論隨著科學進步而不斷得到證實一樣,氣候變化也正得到越來越強的科研證據支持,“我們不能以科學存在不確定性為理由,否定目前的科學認識”。

    羅勇説,即使在承認全球變暖事實的前提下,也有一些科學家對其成因和影響持有不同觀點。實際上,不同時間尺度的氣候變化的原因不同。研究顯示,在萬年以上的尺度上氣候變化主要與地球軌道參數有關,在千年尺度上的氣候變化主要與太陽活動和火山活動有關,而最近一兩百年來的氣候變化由人類活動和自然共同導致。

    氣候變化的影響與溫度變化的幅度和快慢有關。同樣是升溫一攝氏度,發生在一萬年、一千年、還是一百年裏,其影響完全不一樣。如果時間足夠長,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可以緩慢地適應,如果速率過快則會導致災難性影響。例如IPCC第四份報告説,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化的可能性是90%,指的就是過去50年的變化,用詞十分嚴格,結論難以置疑。

    此外,當今人類社會高度發展,氣候變化影響的程度已經不可與人類早期文明時期相提並論。比如海平面上升將影響全球沿海諸多大城市,而極端天氣事件增加導致的雨雪冰凍災害等會對遍佈各地的輸電線路造成損害。

 
 
 相關鏈結
· 祝列克介紹中國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作努力
· 人口計生委副主任:須統籌綜合解決氣候變化問題
· 科學生活:氣候變化尚不確定100%是人為因素
· 發達國家應提供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 外交部宣佈:溫家寶將出席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
· 我氣候變化談判代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決心不動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