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2月24日電(記者吳小康、張周來)自從用上沼氣,廣西合浦縣廉州鎮廉北村村民王家源一家5口做飯、洗澡的供熱都“免費了”。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能源工作辦公室的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11月底,廣西累計建成戶用沼氣池352萬座,沼氣池入戶率達44%。
“以前做飯、洗澡每個月都得用掉一罐液化氣。”王家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罐液化氣少説也得七八十元,貴的時候要100多元。在王家源院裏,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氣池與豬圈相連,7頭豬的糞便就是沼氣的原料來源。
自治區能源工作辦公室主任肖超介紹,按照測算,廣西建成的這些沼氣池每年可為農戶提供優質燃料14億立方米,能源開發量約折合標準煤221萬噸,可節約薪柴704萬噸。此外,每年還可提供8800萬噸沼液沼渣優質有機肥料,為農民增收節支約53億元。
廣西是一個缺煤、缺油、缺天然氣、電力不足的省區,廣大農村地區長期以來靠秸稈、薪柴、煤炭等作為生活能源。這種能源消費方式既不利於環境保護,又會帶來商品能源供求關係的緊張,增加農民的負擔。沼氣是可再生清潔能源,既可替代秸稈、薪柴等傳統能源,也可替代煤炭等商品能源,而且能源效率明顯高於秸稈、薪柴、煤炭等。
近10年來,廣西一直將沼氣建設列入為民辦實事的內容,大力推進農村沼氣建設。2009年,廣西籌措的資金就達3.77億元,對計劃修建的20萬座沼氣池進行補貼。合浦縣能源工作辦公室主任傅智東介紹,一座沼氣池的平均造價為2500元,“政府補貼1500元到1950元。”王家源告訴記者,修建沼氣池所用的沙、石、水泥以及灶具、沼氣調壓器都是由政府出資購買的,“我家花在沼氣池建設上的錢在1000元左右”。
除經濟上給農民帶來實惠,沼氣池還在環保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廣西壯族自治區能源工作辦公室透露,一個8立方米的戶用沼氣池,每年可替代薪柴2噸左右,這相當於2.5畝林地的木材産量。而2.5畝的森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達15.3噸,廣西建成的352萬座沼氣池,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多萬噸,減少甲烷排放4.4萬噸。
正是得益於沼氣池的大力建設,近年來,廣西的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山清水秀地乾淨真正成為廣西的名片。2008年,廣西的森林覆蓋率達54.2%,是全國森林覆蓋率的近3倍,居全國第四位;森林面積1.93億畝,居全國第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