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鐵路保增長促發展:在金融危機中彰顯"中國速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記者齊中熙)剛剛過去的2009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和大眾化的交通工具,鐵路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在鐵路建設、技術創新、運輸經營、對外合作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金融危機中彰顯出“中國速度”,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9年12月31日,福(州)廈(門)鐵路正式開通。這是一列貨運列車從福廈鐵路福州火車南站緩緩駛出。剛剛過去的2009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和大眾化的交通工具,鐵路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在鐵路建設、技術創新、運輸經營、對外合作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金融危機中彰顯出“中國速度”,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加快建設有效確保增長

    2008年10月以來,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並進一步向實體經濟蔓延,中國經濟發展也受到了嚴重影響。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把經濟增長的立足點放到擴大內需上來,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

    此種形勢下,長期運能不足,且具有節能環保等優勢的鐵路,成為拉動增長、確保穩定的重要支撐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鐵路部門緊緊抓住鐵路加快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加大投資力度,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2009年,鐵路全年完成固定資産投資7000億元,創歷史新水平;全年完成基本建設投資6000億元,比上一年增加2650億元,增長79%,是我國鐵路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投産新線最多的一年,超過“九五”和“十五”鐵路基本建設投資總和。

    2009年11月21日,京滬高鐵上海虹橋站屋面最後一根鋼梁安裝完工,虹橋站結構封頂。京滬高鐵上海虹橋站是我國京滬高速鐵路的終到始發站。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新開工建設線路遍佈大江南北:上海-杭州、南京-杭州、杭州-寧波、南京-安慶、西安-寶雞等客運專線相繼開工建設;

    ——在建工程項目進展順利:京滬高速鐵路全線基礎工程進入了收尾階段,哈爾濱-大連、上海-南京客運專線線下工程基本完成,北京-石家莊、石家莊-武漢、天津-秦皇島、廣州-深圳(香港)、南寧-廣州等區際大通道項目加快推進;

    ——一批重點項目陸續建成投産:寧波-台州-溫州、溫州-福州、福州-廈門等客運專線相繼建成通車。特別是12月26日,世界上里程最長、運營時速最高的武廣高速鐵路開通運營,成為中國高速鐵路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大規模建設不僅為我國鐵路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為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注入了持久活力。

    2009年11月11日,全國鐵路實施2009年第三階段列車運行圖。這是一位旅客在青島火車站售票大廳查看列車運行路線。2009年鐵路部門統籌新增和既有運力資源,先後3次調整列車運行圖,優化列車開行方案,增加動車組開行數量,運輸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便捷運輸盤活人流物流

    2009年鐵路部門大力強化客貨營銷,加強運輸組織,最大限度地盤活了人流物流,既有效實現了自身的增運增收,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保障。

    客運方面,鐵路部門統籌新增和既有運力資源,先後3次調整列車運行圖,優化列車開行方案,增加動車組開行數量,運輸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創新售票組織,擴大席位復用和票額共用範圍,推廣聯程、往返和異地客票發售,強化客流旺季旅客運輸組織,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

    貨運方面,加強大秦線、侯月線和東北、西北、西南區域運輸組織,通過增配和諧型大功率機車、優化調整車流徑路、提高分界口能力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區域間運輸能力特別是入川能力,為西煤東運和東北、西北、西南地區重點物資運輸及四川地震災區災後重建,提供了強有力的運輸保障。

    國際金融危機一度為國內部分企業帶來了嚴重衝擊。為將危機對企業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鐵路部門積極推進戰略裝車點建設和路企直通運輸,深化大客戶戰略,為一大批國有、民營企業走出困境、加快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鐵路部門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社會效益第一,全力保證了煤炭、石油、糧食、災後重建等重點物資運輸。在運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通過優先安排運輸計劃、優先配置車輛、優先裝車、優先挂運、優先卸車等,把90%以上的運力用於煤炭、糧食、冶煉、農用物資等重點物資運輸。

    目前,佔全社會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鋼鐵及冶煉物資是由鐵路運輸的,確保了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和人民群眾生産生活需要。

    2009年,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15.25億人次,同比增加6321萬人次;貨物發送量完成33.20億噸,增加6113萬噸;總換算週轉量完成33118.06億噸公里,增加233.17億噸公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發動“引擎”助推經濟發展

    據測算,鐵路建設投資每完成1萬元,需要水泥2噸、鋼材0.32噸、人工25個工作日。2009年全國鐵路完成6000億元的基本建設投資,按照上述比例,鐵路部門共需用鋼材2000萬噸、水泥1.2億噸,能夠提供600萬個就業崗位。

    “鐵路工程建設過程中,大量使用沿線勞動力,大量採購當地原材料,直接帶動了當地人民群眾收入的增加、相關資源的開發。據不完全統計,鐵路投資的40%左右將直接通過材料費、人工費、人員消費等方式留在當地,對沿線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十分顯著。”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説。

    已經進入第三個建設年頭的京滬高速鐵路,取得了“攻堅之年”的全面勝利。2009年,京滬高鐵全線年度完成投資640.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224億元,佔總投資額的56.2%。在全線1318公里的建設線上,已有700多個施工單位、12萬多名建設者連續奮戰數百個日夜。在未來的建設中,京滬高鐵還將為鐵路建設工人和沿線百姓提供持續的數以十萬計的崗位,可提供穩定的、可觀的經濟收入來源。

    王勇平指出,鐵路建設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可分為兩部分:以京滬高鐵為代表的在建線路工程,體現的是鐵路建設投資本身對拉動經濟增長、促進人民群眾就業的作用。而以武廣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為代表的開通線路,體現的是鐵路建成通車後,運輸能力增加和行車條件改善帶來的運量增長、運輸費用降低、客貨在途時間節約等由旅客貨主直接獲得的經濟效益。

    不僅如此,新開通線路還産生了巨大的“轉移經濟”效益,通過緩解運輸“瓶頸”制約,改善投資環境,對房地産、旅遊、餐飲、服務等産業發展帶來拉動效應。相對於直接經濟效益來説,這種“轉移經濟”效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大,持續時間也更長。

    2009年12月26日,武廣高速鐵路正式開通,開啟了旅客“陸地飛行”的新時代。這條大動脈通車運營後,武漢到廣州間旅行時間由原先的11小時縮短到3小時,長沙到廣州直達僅需2個小時,滿足了旅客對快速、安全、舒適、便捷和準時的要求,沿線多年來春運“一票難求”的問題也將得到有效緩解。

    武廣高鐵極大地釋放了既有京廣鐵路的運輸壓力,有效緩解了鐵路對煤炭、石油、糧食等重點物資運輸的“瓶頸”制約,推動了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武廣高鐵還開啟了珠三角、長株潭、武漢城市群的跨區域“同城化”時代,為帶動“武廣經濟帶”的形成具有積極意義。

    鐵路的加快發展還帶動了機械、冶金、建材、電子信息等一條産業鏈的發展,顯示了産業鏈長、投資拉動大的效應。據測算,鐵路投資與相關産業最高有1:10的拉動效應,2009年鐵路完成基本建設投資6000億元,可以産生數萬億元的經濟拉動效應。  

 
 
 相關鏈結
· 鐵路貨運8個月來首次同比增長 反映經濟持續回暖
· 鐵路加快建設步伐 做拉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 鐵道部:建設和諧鐵路 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貢獻
· 中國鐵路建設以上萬億元投資的支撐拉動經濟增長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