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5月9日電(記者葉鋒、桑彤、何欣榮)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觀眾眼裏的世博會,可能不盡相同。記者走近世博遊客,聽他們講世博會的所觀、所感、所思。這是一場視覺的盛宴,這是一次心靈的震撼。
關鍵詞一:驚嘆——“我的眼睛不夠用了”
“震撼!”上海市民李可飛連續用這個詞描述他對中國館的感受,“巍峨的鬥拱造型讓人震撼,100多米長的《清明上河圖》讓人震撼。我覺得我的眼睛不夠用了。”
中國館裏的電影《歷程》更讓李可飛心潮澎湃。電影通過一家四代的經歷,講述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人自強不息的發展故事。李可飛説,當片子演到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災時,他的眼淚禁不住流了下來,“這裡面有自豪,感動,慶倖,決心……非常複雜的感情。”
談到此次世博會,來自比利時的藝術家卡斯米爾用了三個詞:有趣,興奮,奇妙。“有些場館的想象力太讓人吃驚了!”他説,從世博園開園起就在裏面拍攝照片,打算拍好後出版一本《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畫冊。但他不無遺憾:“我很快就要回去了,但拍的照片還不夠多。”
關鍵詞二:品味——“館內外的細節都值得玩味”
排隊進館一飽眼福固然重要,但新浪網友“穿山甲1268”和大家分享獨特經驗:“在偌大的世博園裏,展館以外也有很多精彩。”
他在博客上提醒:“世博園外,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建築,壯觀的世博軸,大量的造型各異的戶外雕塑,琳瑯滿目的世博紀念品商店,美味誘人的風格迥異的餐館咖啡館,還可以到黃浦江邊憑欄遠眺欣賞浦江兩岸的景色,就連世博園裏的花花草草散發的芬芳都會讓人流連忘返……”
“進了世博園,館內館外都要細細看,園裏的好風景多得是!”一家來自無錫的旅行社的導遊這樣告訴團裏的遊客。
這幾天,來自台灣的參觀者蔡正祿一直在細細品味每一個場館的設計。他説,世博園中的台灣館、非洲聯合館和航空館中的部分項目,都有他所在的公司參與設計,因此他對於場館的結構設計和文化展示特別關注。
關鍵詞三:警醒——“我要把這些帶給學生看”
劉章海是雲南曲靖的一名中學教師。兩天來,他在世博園裏邊看邊記,記滿了一大本。記者看到,筆記本的前幾頁,是密密的數字:石油,45年;銅,61年;天然氣,60年……這是資源可用年限的數字。1公斤紙,15公斤;1公斤鋁,37公斤……這是生産一公斤資源性産品需要耗材的質量。他的相機裏,滿是在“城市地球館”內拍攝的照片:垃圾遍地,石油泄漏,魚蝦死亡……觸目驚心。
“這些展覽內容給城市敲響了警鐘,再不能這麼掠奪資源了。”劉章海説,“今年我們那裏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旱災,我回去後要把這些數字和照片全部讓學生們看,讓他們受更多的教育。”
關鍵詞四:嚮往——“希望生活會有美好的改變”
上海一個小學的三年級學生顧洪宇,是個航空迷。在中國航空館門口,和許多“趕場子”的遊客不同,他十分癡迷地盯著大屏幕,仔細地觀看通過幻影成像技術演繹的各款經典飛機模型。在飛機模擬器上,他操縱方向盤,方向改變,座椅晃動,眼前是白雲、藍天、青山、高樓……世博園的一番經歷,讓他堅定了自己的夢:“長大了,我也要飛上藍天。”
大連商務職業學院的學生張寧印象最深的是上汽集團-通用汽車館。館裏呈現了2030年的概念車。他説:“20年後,路上沒有紅綠燈,車流像魚群一樣自由穿梭,上億雙手從方向盤上解放出來,再也沒有擁堵,我們的生活會怎麼樣?”
“希望世博的展示能變成現實,生活會有更美好的改變。”他説。
關鍵詞五:反思——“我們還要努力”
世博園C片區的德國館是大熱門,館外天天排著長隊。許多觀眾參觀完畢,欣賞之餘,不無反思。
在上海一公司就職的Lydia曾有三個月的旅德經歷。她這次特地來世博會“重溫”德國。她留意到:在展示其産品的木箱結構上,既寫著“德國製造”,又標明“德國創造”;為節能,德國甚至在混凝土板內設置了透光纖維。她説:“世博會是個大課堂,我們要更多學習他國創新、細緻的精神。”
“看到這些産品,我很欽佩德國創造了這麼多馳名世界的品牌,真希望將來也有更多的‘中國創造’能揚名世界。”學材料專業的大學生楊建強説,這也讓他更加清晰地體會到中國在創新和科技這些方面還存在差距,“我們還要努力”。
關鍵詞六:意外——“為什麼未來生活看起來這麼熟悉”
在E片區的城市最佳實踐區粗粗一看,福建遊客李莎心有不解:西班牙馬德里館外豎滿了在她家鄉再平常不過的竹子;在寧波滕頭村館區,除了竹子外墻之外,不過多了些水稻、苗圃,還有音響裏播放雞叫和蟲鳴;而在發達國家丹麥的奧登塞案例區,則更只是散落著幾輛自行車和一條所謂的“自行車道”——美好的城市生活,要將美好的過去找回來。
“對每一個人來説,低碳生活就是要科學安排日常的衣、食、用、行,儘量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浪費,從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學生林彬陽這樣向記者描述他的觀後感。
她認為,世博園裏最時尚的制服出自德國館——因為工作人員告訴她,那身橘紅色的工作制服,在相應的環境中能夠被完全地分解掉,就連衣物染料和紐扣也不會在降解過程中産生環境隱患。
關鍵詞七:感動——“謝謝上海,謝謝中國”
一些場館的官方人員參觀世博園時,除感嘆其精彩外,話語間還洋溢著對組織方的感謝之情。
“謝謝上海,謝謝中國。”8日,紅十字會與紅心月會國際聯合會副主席穆罕默德·阿爾-麥迪説。説這話之前,他剛剛參觀了國際紅十字與紅心月館。
這座館內最震動人心的是“表情”:在地震、海嘯、颶風等自然災害中的受災者們的表情——恐懼,無助;以及從全球各國紅十字組織志願者中選出的320位紅十字志願者的表情——堅毅,溫暖。
穆罕默德·阿爾-麥迪説:“參觀這個館的過程,讓我回憶起了我參與過的每一個重要的場合和每一個令人震撼的時刻。”
“我在家裏通過電視觀看了上海世博會精彩的開幕式,感到非常興奮。”文萊外交和貿易部長穆罕默德親王説,感謝上海奉獻了這麼壯觀的盛會,希望世博會連接起文萊和中國“一個令人驕傲的過去,一個繁榮昌盛的現在和一個令人興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