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圖:水磨鎮老街正在重建(2009年3月29日攝)。左中圖:幾位遊客走在水磨鎮老街上(5月9日攝)。左下圖:水磨鎮老街俯瞰圖(4月12日攝)。右圖:水磨鎮老街上的壩壩宴(4月10日攝)。遠眺汶川縣水磨鎮,青山和綠水掩映之間,白墻青瓦間點綴著黃色羌族碉樓和紅色閣樓,一幅如畫長卷迎面展開……水磨鎮位於青城後山,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進入成都平原的南大門,離震中映秀不足10公里,汶川大地震讓水磨鎮百姓的家園遭受慘重損失;然而地震前鎮上煙囪林立,60多家高污染、高耗能企業的廠房終日排放煙塵,環境污染也曾是當地百姓心痛的事。2008年8月,佛山援建組來到水磨鎮後,並沒有急於“蓋房修路建工業”,而是先“診斷”再“規劃”,然後才開始“重建”。援建組花了一個多月時間走訪水磨鎮,翻閱了大量書籍資料,當得知水磨鎮有碑文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商代,現在還殘存著唐代、宋代的道路、明代的古戲臺、清代的大夫第……援建組決定將水磨鎮打造成“汶川生態新城、西羌文化名鎮”,形成以壽溪湖為核心的“一湖兩岸四片區(一湖是指壽溪湖,四片區是指禪壽老街、水磨羌城、公共文化福利的諾亞方舟和行政辦公片區)”的總體規劃,並引入阿壩師範專科學校、四川音樂學院等高校,讓水磨回歸文化,成為一個宜居的旅遊城、文化城。站在春風閣上,遠眺大山、近瞰流水,滿目古鎮街景,倍感清風拂面,不禁讓人感嘆,短短1年多的時間裏,一座湖濱山地新城的悄然崛起,她不僅托起了水磨人民幸福生活的夢想,也見證了地震災區一個小鎮的涅槃重生。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水磨鎮水磨廣場(5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幾位遊客走在水磨羌城間(5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兩位小學生走在雨後的八一水磨小學裏(4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距水磨鎮場鎮不遠的銜鳳岩村村景(4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