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記者 黃小希、周婷玉)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在11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説,顯著提高新農合的報銷比例和醫療救助的補助水平,可有效緩解農村兒童患重大疾病的經濟負擔。
鄧海華在談及衛生部、民政部日前聯合印發的《關於開展提高農村兒童重大疾病醫療保障水平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時,作出以上表述。
根據《意見》,試點工作可先從解決0—14周歲(含14周歲)兒童所患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臟病兩類重大疾病入手,優先選擇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兒童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兒童先天性室間隔缺損、兒童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兒童先天性肺動脈瓣狹窄等6個病種進行試點。
各省(區、市)要根據試點病種的標準化診療方案,測算並限定相應病種的合理診療費用。新農合和醫療救助基金在限定費用的基礎上,實行按病種付費,明顯提高報銷比例。原則上,新農合對試點病種的補償比例應達到本省(區、市)限定費用的70%左右,醫療救助對符合條件的患者再行補償,補償比例不低於限定費用的20%。參合患者在本省(區、市)內相應的定點醫療機構診療,享受規定的補償。
“這兩者加起來就相當於90%的費用能夠通過保障制度解決,能夠大大減輕、緩解農村兒童患重大疾病的負擔。”鄧海華説。
《意見》同時要求,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衛生部印發的相關病種臨床路徑、臨床技術操作規範或診療指南,確定試點病種的標準化診療方案,並依據診療方案和定點醫療服務協議,規範救治醫院的醫療服務行為,加強監管,有效控制試點病種的診療費用。
對此,鄧海華表示,衛生部有關司局已經將涉及試點工作的6種臨床路徑印發各地。“我們希望通過這項試點工作,來逐步探索建立適宜的多層次的農村居民重大疾病的醫療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