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浙江以優化社會環境、提高執政能力促經濟轉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30日   來源:人民日報

    今年以來,浙江,一再成為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

    3月28日,吉利與福特達成收購協議,吉利跨國並購沃爾沃,“窮小子娶了洋公主”;

    兩個月之後,浙江另一家民營企業娃哈哈宣佈,委託荷蘭與瑞士的公司為娃哈哈貼牌加工産品——從替別人加工,到讓別人為自己加工,娃哈哈開創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全新模式;

    又過了3天,位於杭州的阿裏巴巴也有驚人之舉:正式推出海外直購頻道——“淘日本”,中國第一個跨境直購的商品交易平臺誕生了……

    人們不會忘記,這些企業,都是從“草根”長成了“參天大樹”;

    人們不會忘記,浙江剛剛經歷了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衝擊;

    人們更不會忘記,轉型升級正在讓浙江完成鳳凰涅槃!今後的浙江,體更健,步更穩。

    先發優勢弱化,競爭日趨激烈;前有“標兵”,後有“追兵”。轉型升級浙江別無選擇

    站在浙江省檔案館的歷史照片前,會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這是舉世聞名的小商品批發城——義烏嗎?犬牙交錯的低丘上稀疏地長著幾棵小樹,低丘的褶皺裏橫陳著一排排陳舊破敗的瓦屋。那兩條呈十字狀交錯的街道,逼仄得容不下兩台並排行駛的卡車。

    江邊茫茫的灘塗上,幾名頭戴草帽的農民正在彎腰耕作,農民臉上的汗珠和那身補丁衣服,訴説著稼穡的艱辛。而田頭同樣疲憊不堪的老牛和那架古老的水車,似在提醒人們,當時的生産力是多麼的低下。杭州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過去就是這模樣。

    確實,30多年前的浙江,陌生得讓人不可想象。

    論經濟發展的先天條件,浙江嚴重不足:“七山一水兩分田”;缺油少煤,資源95%以上靠外來輸入;海防前線這一區位,又讓國家投資長期以來遠遠繞開浙江……

    窮則思變,靠著“走遍千山萬水、吃遍千辛萬苦、想盡千方百計、説盡千言萬語”的“四千精神”,浙江人勇立改革開放時代潮頭,創造出了“浙江速度”、“浙江奇跡”:經濟從1978年開始年均增長13.1%,高出全國3.5個百分點;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84年開始年年保持全國省區第一;60個縣(市),30個進入全國百強縣,又是全國第一……

    2008年,就在經濟高歌猛進的時候,潛在的危機,也在悄悄逼近浙江。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浙江面臨著國際國內宏觀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和要素價格波動的雙重壓力,面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和自身競爭優勢弱化的雙重壓力。”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這樣分析面臨的形勢。

    曾在浙江率先“起跑”的台州,近幾年開始失去鋒芒,顯出了“疲態”:GDP增速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每年超過20%,到2000年後放緩到10%以上,在2008年發展最困難的幾個月,工業投入一度同比下降近50%;經濟活躍的紹興,2008年,幾家大型企業先後停産。

    杭州,寧波,溫州……這些響噹噹的經濟強市,經濟指標也紛紛疲軟。

    浙江,一下子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務實的浙江人開始自我反思——

    “産業層次低、企業實力不夠強,過分追求規模效應而忽視質量,自主研發能力差,産品結構重復,管理粗放……”浙江省省長呂祖善揭起自家的短來,毫不留情。

    “以台州工業為例,發展之初,靠的是做別人不願做的産品,快速模倣,産品檔次低。這形成了‘低水平增長陷阱’:附加值低、成本低、價格低。由於當時還有利潤空間,導致很多企業忽視了長遠發展。”台州市委書記陳鐵雄一針見血地説。

    “浙江的不少企業,還固守著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傳統觀念。這樣,勢必造成資本結構保守,家族‘一股獨大’。囿于‘家天下’,股權不開放,人才便無以集聚,現代經營理念難以滲透,政策活力也難以釋放,企業就只能在庭院窠臼裏打轉轉。”從基層幹起來的長興縣委書記劉國富對浙江民營經濟這一痼疾痛心疾首。

    確實,10年前的浙江企業,沒有“老虎”,只有“群狼”。但10年過去了,浙江還是只有“狼群”,鮮有“老虎”。

    滯後,就難免要付出代價。2008年春,曾為浙江民企標桿的明星企業飛躍集團一夜之間瀕臨倒閉;曾有“浙江第一鎮”之稱的紹興楊汛橋鎮,多家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窘境;連民營經濟最活躍的溫州,工業增速也陡落10多個百分點……

    轉型升級,已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不獨如此,隨著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實施,東部地區率先發展,西部大開發深入推進,中部地區快速崛起,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可以説,浙江前有‘標兵’,後有‘追兵’。如果浙江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爭創發展新優勢,就會在新一輪發展中擴大與‘標兵’的差距,就有被‘追兵’趕超的可能。”趙洪祝保持著慣有的清醒。

    轉型升級既要做好存量文章,加大存量調整力度;更要做好增量文章,以增量帶動存量的調整和優化

    其實,對於浙江經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浙江早已開始採取對策。

    世紀之交,浙江省委明確提出,要推動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2003年7月,省委推出“八八戰略”——發揮浙江的體制機制優勢、區位優勢、塊狀特色産業優勢、城鄉協調發展優勢、生態優勢、山海資源優勢、環境優勢、人文優勢等“八個優勢”,推出進一步發揮、培育和轉化的八方面舉措,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

    根據“八八戰略”的總體部署,浙江開始實施“騰籠換鳥”工程:抓住宏觀調控的機會,以“倒逼機制”促使企業苦練內功,加快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同時,力抓節能減排,關停了大量高污染企業,逼迫低小散企業自我提升。

    在2007年6月召開的浙江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浙江在堅持“八八戰略”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兩創”戰略——創業富民、創新強省。強調全面推進個人、企業和其他各類組織創業與再創業,全面推進制度、科技等方面的創新,建設全民創業型社會和全面創新型省份。

    2008年9月,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作出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決定。特別是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全省上下進一步形成堅持科學發展,推進轉型升級的共識,行動更加自覺,更加急迫,更加有為。

    為推動企業創業創新,省裏出臺了多項新的扶持政策:由省發改委牽頭,對企業投資建設的高新技術項目,在資金等要素方面給予傾斜;由省科技廳牽頭,對企業設立各類國家級或省級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研發中心,以及面向行業和區域的技術中心,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由省財政廳牽頭,對企業研發新産品實行評定獎勵制度,重點支持研究開發、生産高新技術産品和節能環保産品。

    扶持政策還涵蓋了金融保障、品牌戰略、稅費減免等方面。

    就在轉型升級穩步推進之時,一場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不期而至。2009年第一季度,全國GDP同比增長6.1%,而浙江卻只有3.4%……

    浙江經濟何去何從?是為了保住GDP增長而暫時放緩轉型升級步伐,還是立足長遠咬定轉型升級?

    “復原傳統增長方式,即使暫時保住了經濟指標,今後仍然躲不過發展難關。困境中更要咬定轉型升級,堅持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發展的十字路口,省委書記趙洪祝、省長呂祖善的意見完全一致。

    “既要做好存量文章,加大存量調整力度,不斷鞏固和發展原有優勢,更要做好增量文章,積極挖掘潛力,變劣勢為優勢,以增量帶動存量的調整和優化。”省委、省政府的這一決定使浙江轉型升級的步伐邁得更加堅實。

    提升存量,浙江把眼光瞄準傳統産業,推動企業由“低小散”向“高新尖”發展,推動塊狀經濟向産業集群轉化。

    於是,傳統的紡織業“變臉”了。我國最大的紡織基地紹興,長期存在著“一流設備、二流技術、三流價格”的短腿。2008年,入住紹興輕紡城的多家民營企業在政府組織下,聯合成立了紡織研究院,聘請專家實施科研攻關。2009年開始,紹興很多規模紡織企業開始大量聘請海外僱員,意大利、美國、英國等全球時尚中心也都有了紹興人自己的設計中心。向設計、營銷這條國際産業分工的“微笑曲線”的兩端升級,紹興紡織業完成了“量變”到“質變”的鳳凰涅槃。“七色彩虹”是對美出口最大的中國針織面料供應商,以往生産的普通面料,售價僅為每米10元左右。升級後,每米麵料可賣到60多元。

    産業集群之路加速啟動。“領帶之鄉”嵊州市,不再著眼于“一根領帶打天下”,相關産品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家紡、絲巾、服裝……許多企業還一改在嵊州埋頭生産、坐等經銷商上門取貨的經營理念,主動出擊到全國各地進商場、設專櫃、開品牌店,擴大營銷網絡。嵊州市政府也因勢利導建起中國領帶城物流中心,構築集交易、倉儲、展示、科研等為一體的現代化專業市場群,推動簡單集聚的塊狀經濟向産業集群轉化。

    拆解業是台州的支柱産業之一。這些企業在為台州製造業提供源源不斷原料的同時,拆解過程中也産生大量的油污、廢水、廢氣……轉型升級是不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齊倒掉?台州人倒掉了“臟水”留下了“孩子”。“齊合天地”是台州最大的拆解企業,如果你現在再到該廠,會看到花草遍地,綠樹成蔭,儼然一座花園。是技術創新讓該企業完成了蛻變:原先拆解電線時靠燃燒分離出銅絲,現在用機器分離,100%解決了廢氣問題。

    由“低小散”向“高新尖”轉化,企業實力必然大增。近日,溫家寶總理來浙考察的浙江富沃德電機有限公司生産的“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採用目前國際電梯曳引技術最先進的驅動方式,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具有能耗低、綠色環保的特點。浙江杭叉工程機械集團公司通過技術創新,有效提高了産品的附加值和市場佔有率。目前這個企業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達30%,機動叉車出口量居全國第一。

    推動廣大中小企業做強做大帶來什麼結果?浙江人久久期盼的“老虎”終於出現了!不獨是吉利、娃哈哈、阿裏巴巴,名不見經傳的杭州海興電器公司在國際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一口氣簽訂了4家海外工廠投資協議;以生産汽車配件萬向節聞名的萬向集團,在“嚴寒”中逆勢而上,已在電動汽車産業牢牢佔據了一席之地。

    當然,浙江在做好“增量文章”上,更是下足了功夫——以發展支撐力強的大項目為依託,努力把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海洋經濟和欠發達地區發展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光伏産業是未來能源産業發展的方向。在政府強力推動下,浙江已經成為我國光伏産業大省。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首推薄膜電池生産線,標誌著我國太陽能電池生産邁入“薄膜時代”;國內首個屋頂大型光伏電站系統也在浙江投入運營。

    新昌是個山區小縣,依託高新技術支撐,三花集團開發的“新型微通道換熱器”一年半時間申報了52項專利,能效提高30%以上,體積減小30%以上,材料重量減少約50%。一個高科技産品,讓這個企業在同行業一舉領先。

    儘管陸域面積小,但浙江卻是個名副其實的海洋資源大省。在轉型升級中,浙江當然沒有忘記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做“強”海洋天更闊。

    有一件事讓寧波人一直心緒難平:長期以來,貨到貨運,貨運貨到,一船船一車車貨物僅僅是從寧波港過一下手而已。寧波港得到的只是“一顆汗珠子摔八瓣”的裝卸費。儘管近些年港口吞吐量節節攀升,但效益始終沒有突飛猛進。寧波北侖區區長華偉把癥結歸結為:“酒肉穿腸過”。

    現在,寧波人開始把港口變成市場平臺:發展港口物流業,建設物流園區,培育物流仲介組織。這一變化,帶來的效益是驚人的:拿正在建設的鋼材交易市場和煤炭交易市場來説,以前,每年頂多只能收到10多億元裝卸費,而通過市場平臺交易後,每年的銷售收入將超過200億元。

    過去,漁民捕上鮮魚後,經過簡單冷凍就銷往市場,個頭小的、粗加工剩下的都當廢料丟掉。現在,經過延伸産業鏈條,許多東西變廢為寶。記者在象山縣石浦南方水産公司看到,原本被當作廢料丟棄的魚骨,加工成松脆美味的休閒小食,售價高達每公斤91元。

    國際金融危機的倒逼機制,也使浙江的服務業加快推進轉型升級——2009年,浙江省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5%,對全省生産總值增長貢獻率達57.6%。三産對浙江經濟的貢獻首次超過工業。

    大家對剛剛結束的“杭州國際動漫節”可能還記憶猶新。你知道嗎?“杭州製造”的國産動畫片,不但佔領了國內熒屏,還衝出國門打入國際市場。2009年杭州共生産原創動畫片35部、1477集、27409分鐘,産量居全國第一;獲得國家廣電總局推薦的優秀動畫片共8部,同樣居全國第一。

    轉型升級不能只局限于經濟結構內部。社會環境優化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基礎,執政能力提高是經濟轉型升級的保證;只有社會環境、執政能力一齊升級,可持續發展才能落到實處

    轉型升級是個系統工程,不能只局限于經濟結構內部。如果社會環境沒有得到優化,執政能力沒有根本提高,那麼經濟轉型升級就很難取得成果。這是浙江各級黨委、政府的共識。

    基於這種認識,浙江把社會環境優化、執政能力提高,當做轉型升級的兩翼,促兩翼齊振,讓整個系統一起升級。

    青山鬱鬱,碧水潺潺,綠陰間田舍掩映,江南六月風光宜人。

    浙江是全國生態環境最好的省份之一,除了江南魚米之鄉的自然稟賦,還得益於歷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傾力打造。特別是進入發展新階段後,浙江加大力度推進環境整治、循環經濟和生態省建設,以此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面和優化社會環境的一項重要內容。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這是浙江率先發出的強音。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地處浙江西部天目山區的安吉曾是浙江20個貧困縣之一。這個縣的“污染名號”同樣聞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造紙、化工、建材、印染等企業遍佈全縣。導致青山被毀,污水橫流,嚴重的水污染危及下游的太湖。1998年,國家有關部門發出黃牌警告,安吉被列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點區域。

    痛定思痛。安吉人果斷關停了污染企業,並把“生態立縣”作為發展戰略。近3年,170多個5000萬元以上的投資項目因環保評估不達標被否決,其中超億元的項目有10多個。全縣大力發展以竹産業為龍頭的生態高效農業,獲得“國家生態縣”稱號。“山巒青翠、河流清澈、空氣清新,經濟結構合理、社會和諧穩定、人居環境優美。”這是國家環保部門對今日安吉的評價。

    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上海、南京、杭州的居民,紛紛把安吉作為休閒度假的後花園。每逢週末,安吉的山山水水間到處可以看到嬉戲、漫步的外地遊客的身影。安吉農民依靠生態發家致富:2009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326元,高出浙江平均數1319元;縣財政增幅連續3年走在浙江前列,2009年增幅榮登浙江縣(市)榜首。

    在安吉帶動下,浙江生態縣建設如火如荼……最近,浙江省委根據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決定召開省委全會,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全面部署。

    趙發春在當年“楓橋經驗”的發源地——諸暨楓橋鎮擺水果攤已經多年。來自湖北的他笑呵呵地告訴記者:“山好水好人好治安好,住在這裡,特別有安全感!”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營造和諧環境是我們執政的宗旨”,楓橋鎮上的這些標語是對“安全感”的最好詮釋。

    “多一個球場,少一個賭場”,“多寫一個字,少打一張牌”,“多看名角,少些口角”,行走在浙江農村,這樣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

    “沒有平安的富裕,是缺少保障的富裕;沒有富裕的平安,是缺少依託的平安。只有社會環境優化,轉型升級才有基礎。”浙江省委副書記夏寶龍這麼認為。

    在抓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浙江千方百計優化社會環境: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推進“網絡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打造“平安浙江”,便是工作的抓手。

    省委、省政府一方面加強相關制度建設——以鄉鎮綜治工作中心為平臺,推進平安工作網絡向基層延伸,讓綜治進村居、進社區、進民企。目前,全省鄉鎮(街道)綜治工作中心建成率達到96%,有綜治信息員5萬多人,建立各類調解組織5萬多個。

    另一方面,強化宣傳教育——通過提高群眾素質,讓群眾自覺遵守社會規範,自己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為及時有效化解各種社會矛盾,浙江省2003年推出“領導幹部下訪接待”制度,連續8年,從省委書記、省長到基層鄉鎮長,定期約訪接待群眾。

    為保證這一制度落到實處,省裏堅持常年抓“三頭”不鬆懈。何為“三頭”?抓基層源頭,抓問題苗頭,抓落實領導責任制的“頭頭”。

    “三頭”齊抓,尤其是頭頭帶頭,“下訪制度”出成效便是必然的了。群眾這樣評價“領導幹部下訪接待制度”:“幹部來下訪,群眾少上訪”;“下訪抓‘三頭’,矛盾無出頭”。

    “要根本消除矛盾,還要‘以文化人’,讓文化滲透進村,使人有書卷氣、村有文化味。良好的文化環境能提升人的品質。”諸暨市委宣傳部長姚漢松向記者講述了他的“化人”心得。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設“平安浙江”的基礎。連續多年浙江都將新增財力的2/3以上用於民生改善;養老、醫保、教育等社會保障指標都名列全國前茅。

    一枝一葉總關情。作為我國主要的農民工輸入大省,浙江暫住人口約有1800多萬。省裏明確提出,讓“平安”惠及生活在浙江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在嘉興平湖打工10年的河南籍農民工周國平,喜滋滋地領到了居住證,一家三口都成了這裡的新居民。他説,“別看居住證與暫住證只有一字之差。身份的改變,讓我們更安心。”如今,居住證制度已通過人大立法在浙江省全面推開。

    浙江各地、各行業都在為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盡力。紹興縣率先提出“失土農民有保障”,給農村老百姓發上了“退休工資”;嘉興拿出3.5億元補貼,在全國率先實現養老城鄉一體化;舟山的海島漁民,面對藍天大海,住著別墅式的新居,讓遊客艷羨……

    在浙江經濟快速發展的進程中,解決好勞資雙方的關係問題,不僅關乎著經濟能否持續發展,也關乎著社會的穩定。浙江省各級工會找準定位,不做“花瓶”、“擺設”,而是把自己當做勞資和諧的“紅娘”和社會安定的“穩壓器”。

    全省縣以上地方工會和部分鄉鎮工會都建立了職工維權幫扶中心,為困難職工群體提供包括法律維權、職業介紹、困難幫扶、心理諮詢、就業培訓等多種服務,使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困難職工在工會找到回家的感覺。義烏市總工會維權幫扶中心首創的社會化維權機制,受到中央領導的肯定,獲得中國公共管理創新獎;寧波北侖區建立的黨政主導、工會牽頭、各方協作的社會化勞動爭議調解機制,有效地降低了勞動者維權成本,緩解了社會矛盾,為權益受到侵害的勞動者近距離得到救濟提供了幫助,成為新時期社會管理的成功樣本。

    這些年,不少地方勞資矛盾凸顯已成為一個不容回避的話題。企業效益年年翻番,但一些企業職工工資卻不見漲。

    儘管有關部門一再要求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讓勞資雙方協商解決工資問題。但收效甚微。

    現在,這一難題在浙江得到破解。政府、工會、企業一起努力,“工資共決”覆蓋面佔到全省企業的70%以上。在羊毛衫生産基地溫嶺新河鎮,由羊毛衫行業工會與業主委員會分別代表職工方和企業方,對整個行業的職工工資進行協商談判。協商制定統一的工時、工價標準。“工資共決”後,工人的工資年均增幅達5%以上。

    由於注重社會環境優化,浙江成為我國社會治安最好的省份之一。不久前國家統計局的抽樣調查表明,浙江省群眾安全感滿意率居全國前列。去年初的“裁員潮”和今年初的“用工荒”,在浙江也都沒有明顯顯現。這一切,保證了浙江經濟的平穩運行。

    如果説社會環境優化,被浙江當做保證經濟轉型升級的左翼,那麼執政能力提高,則被當做保證經濟轉型升級的右翼。趙洪祝經常強調:“執政能力能否提高,決定我們轉型升級的成敗。”

    執政能力主要通過各級領導幹部的綜合素質和工作水平表現出來。為此,省委下大力狠抓各級黨組織的學習型黨組織創建,狠抓各級領導幹部的教育培訓,狠抓各類幹部的交流輪崗,力求通過學習、實踐兩條根本途徑,全面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創造力、決策力、執行力。

    提高幹部素質,教育先行。“人文大講堂”是浙江一道亮麗的風景。從省裏開始,基本每個市、縣都有自己的“人文大講堂”。週末到人文大講堂聽講座,成為各級幹部的必修課。

    “人文大講堂”的課程設置不拘一格。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經濟學家……都可以在這裡揮灑自己的智慧。從省委書記到科員,都是忠實的聽眾。

    人文大講堂,有的已經舉辦上千場,這是何等的文化盛況!

    執政能力提高,還必須將影響“政令暢通”的罈罈罐罐全部打破。浙江首創“強縣擴權”。這兩年又全面推進“擴權強縣”、“強鎮擴權”改革,擴大縣以及中心鎮部分經濟社會管理權限。5次擴權後,浙江省將能下放的權限“不留尾巴”地下放到縣。幾乎所有縣都得到了原屬地級市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省市兩級政府自我削權,行政審批事項已經由改革初期的3251項減少到目前的630項。

    今年以來,在打破“罈罈罐罐”方面,浙江繼續發力:圍繞轉變發展方式,浙江又進一步深化綜合配套改革,制定了加快增長方式的評價體系,啟動了推動城鄉一體化改革……此外,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義烏國際貿易綜合配套改革等六大改革,也同時啟動。

    一面是放權,一面是服務。以溫州推行“效能革命”為起始,浙江年年緊抓機關作風和效能建設。今年浙江提出“治庸治懶”,對“庸、懶、散、亂、吃、拿、卡、要”嚴懲不貸。

    重典,保證了政府的執政效能。“眼下,想混日子不可能了。”寧波北侖區一名手握實權的科長如此感慨。當地在440多個機關科室中梳理出100名有實權的重點職能科室負責人,通過媒體公佈,接受群眾監督和評議,讓仲介機構調查考評。連續兩年評優可以優先選拔任用,連續兩年考核“基本稱職”將直接定格為不稱職,原則上予以免職處理。

    為提高幹部執政水平,浙江大刀闊斧改革幹部考核評價標準。

    大凡基層幹部,都會有這樣的經歷:一聽説調到工業基礎好、資源豐富的鄉鎮,無不歡呼雀躍;而若要調到工業基礎差、資源匱乏的鄉鎮,則會叫苦不迭……

    這與時下通行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大有關係:GDP是否增長,是衡量幹部政績的一個硬杠杠。在任期內,如果GDP沒有大的增長,想評優?想升遷?難!

    這樣的比賽,容易帶來這樣的結果:為了GDP增長,有些人便把環境保護拋在了腦後。於是,儘管三令五申保護環境,小造紙、小化工仍屢禁不止;本來秀麗的山水,會被開山取石弄得千瘡百孔……

    現在,浙江實行新的幹部綜合考核辦法,不再搞單純的GDP競賽,講究“由裏往外美”。以富陽為例,這個市根據各自的不同條件將25個鄉鎮、街道,分為工業主導型、綜合發展型、農業生態型3個類別予以分類考核。新考評辦法同過去相比有兩大變化:一是不引導所有幹部都去“抓數字”,把民生搞好,同樣可以得高分;二是分類考核,定位是什麼就考核什麼,不鼓勵大家都當“團體冠軍”,而是鼓勵大家按不同功能定位去做“單打冠軍”。

    新的考評辦法把過去捆在身上的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的“政績枷鎖”卸掉了,欠發達的鄉鎮和經濟發達的鄉鎮,幹部都有了推進科學發展的信心和決心。鄉鎮幹部的積極性被真正調動了起來!用當地幹部的話説,抓GDP增長是政績,解決民生困難、生態環保問題同樣也是政績。

    有這樣的指揮棒,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有了“我要轉”的動力保障。

    轉型升級孕育了浙江更大的“勢能”。經過轉型升級的浙江,將帶著更大的衝勁與勢能,再次站在經濟發展的潮頭

    春華秋實,轉型升級帶來的效果正在顯現:

    一掃去年年初頹勢,浙江經濟今年開門就是個滿堂紅。1月,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590.3億元,同比增長24.1%;進出口總額185.8億美元,同比增長26.1%;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44637.6億元,同比增長24.4%;工業用電量183.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7.5%。

    經濟發展的後勁也已顯現出來:1至5月,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重要經濟指標大幅增長,企業利潤、財政收入、居民收入均出現快速增長勢頭。

    浙江經濟強勢向好,不獨表現在這些數字上,還表現在經濟質量全面提升,結構更加優化,活力不斷增強:去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34.4%,新産品産值率提高1.7個百分點,單位生産總值能耗下降5.6%,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4.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3%,均創歷史較好水平。

    就上半年總體形勢來看:今年1至5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56.5%,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增長40.6%,限額以上第三産業投資增長24.5%,民間投資增長29.2%,新産品産值增長25.8%。

    也許數字是枯燥的,要想看些生動的,請把目光投向正在舉辦的“南非世界盃”賽場:從場館的座椅到空調設備,從球迷項上的圍巾到嘴裏造勢的喇叭,到處都有“浙江製造”。不少人為此歡呼雀躍。

    然而,金華市市長陳昆忠卻有著另類解讀:“這些製造還不足喜,其實,大家更應該高興的是賽場外不斷涌現的‘浙江創造’。”

    製造可以模倣,創造卻需要創新。你瞧:時尚的滑輪車後輪裝上單向齒輪,取代了複雜而昂貴的電機提供動力;一輛輕巧的代步自行車,到了賓館、機場裏,折疊起來就是一個靈巧的行李架;看慣了水杯胖胖的杯身,眼前這個扁長方形水杯可以放進錢夾裏……

    這些,還只是“浙江創造”的一個側面。2009年,浙江省專利申請量超過10萬件,授權量近8萬件,分別比上年增長20.6%和51%;今年一季度,全省專利申請量、授權量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前5個月專利授權量同比增長77.9%。

    寧波2009年獲國家授權專利首次突破萬件。“萬件專利的價值,不亞於幾千億元固定資産投入。”寧波市市長毛光烈説。

    在轉型升級帶動下,浙江的短板正在一塊塊補齊。素被稱為浙江“西部地區”的麗水,2008、2009連續兩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名列全省第一。而浙江省2009年農民人均收入在全國省區中率先突破萬元大關,並連續25年位居全國省區第一。

    如果説,以前浙江沿海地區的崛起是“單極突進”的話,那麼今天全省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各個區域正齊頭並進,呈現“多輪驅動”、區域統籌協調發展的積極態勢。

    “其實,浙江轉型升級帶來的好處,決不僅僅是這些。轉型升級,可謂功在當代,利在未來。”紹興市委書記張金如打了個比方:“轉型升級等於脫掉了原本穿在身上的舊棉襖,換上更輕更好的新棉襖。”

    日前,記者走馬浙江,“著新裝”的浙江,景色更加怡人:

    海岸線綿長的浙江,優良港口資源眾多,千余個海島如明珠般散落在大海當中。

    大海曾是天塹,隔斷了交通,也阻斷了經濟發展。而今已經建成的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猶如一彎長虹,直指大海;金塘大橋等“連島工程”五座大橋的建成,意味著海島舟山孤立千萬年之後,終於“登陸”了;而紹嘉跨海大橋建設工地上,腳手架林立,機器日夜轟鳴。這座大橋貫通,紹興濱海工業園區、袍江工業區、上虞杭州灣新區,將升級為一個新的發展大平臺……

    大橋是臍帶,讓浙江的海島連接著母體,從此有了依靠;大橋是弦線,使浙江像風箏,起飛、高升。

    大橋時代,長三角人流、物流、信息流匯聚流通加快,在經濟社會更加開放背景下,浙江的戰略空間、戰略資源將發生重大變化。大橋不是一個僅局限于經濟發展的戰略概念,而是一個涵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綜合發展的戰略概念,將促進浙江經濟、社會、文化建設全面發展。

    除了造橋,浙江還在潛心打造一艘艘“航母”——位於慈溪的寧波杭州灣新區,世界500強企業接踵而來;台州灣新區,未來10年將創造5000億元産值,再造一個新台州……

    更有南始溫州,北到嘉興的新興行業産業帶,正在沿江、沿海悄然崛起……

    一個嶄新的“升級版”浙江,正向我們走來。

    浙江向海。站在台州灣邊,疾風吹面。眼前,一波海浪卷上沙灘,退下,孕育了更大的勢能,再次卷來。我們相信,從危機陰霾中走出來、經歷轉型升級的浙江,將帶著更大的衝勁與勢能,再次站在經濟發展的潮頭!(記者 王慧敏)

 
 
 相關鏈結
· 江蘇經濟轉型升級背後的三字秘訣:早、實、緊
· 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 陜西趕搭經濟轉型"頭班車"
· 上海世博的舉辦使中國經濟轉型迎來“世博契機”
· 珠三角加大經濟轉型升級力度 再掀吸引外資熱潮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