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萬事民為先 讓群眾得實惠——新疆改善民生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05日   來源:人民日報

    全國對口援疆會議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春風吹拂著新疆大地。

    “要把各族群眾熱切盼望、迫切需要、具備條件的民生工程先建設起來,力爭早日惠及民眾。”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七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上,黨委書記張春賢的話語鏗鏘有力。

    “富民興牧”、“富民安居”……一大批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相繼實施,揭開了新疆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序幕。

    多舉措,惠及“零就業家庭”

    就業是民生之本。但“就業難”一直是制約新疆各族群眾和諧、富裕的“瓶頸”。尤其“零就業家庭”是最困難的就業群體。為了儘快使他們的生活得到改善,張春賢提出“3個月內解決零就業家庭就業”,並告誡大家,要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堅持群眾第一、民生優先,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

    新疆“零就業家庭”到底有多少?各相關部門迅速集結隊伍分赴南北疆調查摸底,在一個月時間內摸清了底數,新疆“零就業家庭”共15658戶。

    7月1日,新疆出臺“促進零就業家庭就業實施意見”,要求“所有城市(鎮)在2010年7月31日前,對已經産生的‘零就業家庭’,通過多種途徑確保實現至少一人就業;8月1日起新産生的‘零就業家庭’,通過政府開發公益性崗位等辦法,實現24小時內托底安置就業。”

    “實施意見”尚未正式出臺,南北疆各地州、縣(市)就行動起來了——

    烏魯木齊市提出,把“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強力推進。建立“零就業家庭”消零長效機制,隨時發現、隨時幫助,已認定的“零就業家庭”勞動力在不挑不揀的情況下,24小時內至少一人可以就業;對新增“零就業家庭”實施托底安置。

    對於不願從事公益性崗位的“零就業家庭”怎麼辦?烏魯木齊市建立了一對一就業幫扶機制,有專人為其家庭作就業指導,並採取分戶負責的辦法。各區(縣)勞動保障部門根據收集、篩選的空崗信息情況,積極開展“訂單”式培訓,提升其就業技能,實現以培訓促就業。此外,烏魯木齊還啟動了“社區就業援助金補貼”,對從事微利項目、靈活就業的城鎮“零就業家庭”勞動力,啟動資金不足的給予3000元社區就業援助金。

    積極有效的幫扶機制促進了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的順利實施。6月底,家住烏魯木齊市延安路的古麗娜孜在社區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份環衛保潔工作。她説:“社區給安排了工作,以後家裏的日子會好起來的。”阿吉古麗也找到了一份天山區團結路街道辦事處市容科保潔員的工作,她非常高興:“有了工作,生活就有了保障,做人也有了尊嚴。”

    拆棚戶,讓群眾生活更有體面

    “3年改完,5年完善”;5年投資300億元,改造、改善234個棚戶區,惠及6萬戶20余萬人;動員20多個職能部門參與……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打響了棚戶區改造攻堅戰!

    低矮的房屋,隨處可見的自建房,曲折幽深的巷道,坑洼不平的路面,以及暴露在路面上的污水井,墻角和電線桿下堆滿的垃圾……這是烏魯木齊市棚戶區的一個縮影。

    “我家的房子從父輩就有了,翻修了幾次,但又舊又小,全家幾代人擠在裏面。春天出門一身泥,冬天高一腳低一腳,常滑倒……”在二道橋生活了70年的包智新説起棚戶房的生活,有無數的苦衷。而他生活的地方,正是烏魯木齊234個棚戶區中的一個。居住難、喝水難、如廁難、出行難、取暖難……長久以來,成為棚戶區居民心頭揮之不去的夢魘。

    其實,從2007年開始,烏魯木齊市就啟動了棚戶區改造工程。但是受困于棚改的面積太大、數量太多,棚戶區的改造舉步維艱。截至2009年,僅有4973戶居民搬進了新房,還有20余萬居民仍生活在棚戶區中。“3到5年內完成棚戶區改造,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在確保施工安全和質量的基礎上,加快工程進展,讓百姓儘早住進新居。”烏魯木齊市市委書記朱海侖果斷決策。

    在總結2007年以來棚戶區改造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烏魯木齊市出臺了《烏魯木齊市棚戶區改造實施方案》、《烏魯木齊市棚戶區改造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暫行辦法》、《烏魯木齊市棚戶區改造優惠政策實施細則》等4個文件。今年計劃投入35億元,改造棚戶區面積200萬平方米,安置1萬戶居民。

    隨著機械的轟鳴聲,一排排低矮的老土房被推倒,而另一側,四棟樓的地基正在澆築混凝土。這是記者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棚戶區改造項目“假日花園”工地上看到的一幕。“儘快改善城鎮居民住房條件,提升群眾的生活質量”,奇臺縣作出5年規劃,從今年開始到2014年共投入38.037億元,建築總面積達56萬平方米,使縣城和5個建制鎮現有的棚戶區全部得到改造,直接惠及城鎮居民26099人。

    在烏恰縣康蘇鎮康樂小區,85歲的買買提尼亞孜老漢領著記者參觀他的廉租房新居。老伴阿依夏木將水果、乾果擺滿一炕,熱情地招呼客人。房子面積不算大,但白墻亮窗,收拾得乾淨、整潔,有地暖、上下水,還有衛生間、煤氣呢!

    “每月房租多少錢?”記者問。老漢捋了捋鬍子,高興地説,“很便宜,一個月只交27元。”今年烏恰縣所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計劃新建、改造廉租房1562套,城市棚戶區改造2305套。州黨委書記閆汾新謀劃著,“讓世居帕米爾高原上的各族群眾,過上舒適、體面的生活。”

    完善城鄉低保制度,不斷提高城鄉低保保障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的城鄉低保制度取得了長足進步。起步于1998年的新疆城市低保,目前已有26.6萬戶、64.5萬人享受城市低保待遇,保障人數增長了12.2倍。年發放低保資金由1998年的801萬元增加到2009年的11.96億元,增長148.3倍。農村低保于1999年展開試點,至2007年下半年在全疆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已有46.5萬戶、129.9萬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低保對象佔全區農業人口的10.16%。

    新疆城鄉貧困人口面寬、基數大,一直是各級領導深感“揪心”的難題。尤其塔裏木盆地南緣、西南緣的和田、喀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南疆三地州,由於地處邊遠、生産生活條件惡劣,貧困人口相對集中,佔全疆貧困人口的80%以上。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自治區常委擴大會上,張春賢提出:完善城鄉低保制度,不斷提高城鄉低保保障水平,切實解決弱勢群體生産生活上的困難。

    “全疆城鄉低保人口到底有多少?”5月28日至6月3日,自治區民政廳組織百名幹部深入82個縣市、258個街道(鄉鎮)、789個社區、16個國有農牧場,走訪10284戶困難家庭,開展了“進家門、知家情、問家事、解家難”活動,了解困難群眾所慮、所盼、所思,問計於民、問需於民。

    親赴南疆三地州調研的自治區民政廳黨委書記莫涓感受頗深:“民政管的是弱勢群體、困難群體,不把這些人的生活安排好,民生底線提不上去,就會形成‘短板效應’,影響社會穩定和諧。因此説,‘民生連著民心,民心扯著民政’。”

    “底數清了,補多少,心裏就有了數!”民政廳的調研報告及建議,近期將呈報自治區黨委、政府,新疆各族困難群眾的生活有望得以改善。

    “黨啊,你是溫暖的春風,幫我們驅散了沉沉的烏雲,融化了滿樹的冰霜;黨啊,你是金色的陽光,催開園中的百花,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在南疆葉城縣依提木孔鄉阿爾西村,73歲的阿不來提·肉孜老人在自家院子裏,吟誦新近寫成的詩。

    阿不來提老人生在舊社會,新中國建立後才有機會走進學校,又入黨,當上了村幹部。靠政府的補助,他離開了世代居住的土坯房,住進了一磚到頂的抗震安居房,一家6口人的日子越過越好。從電視、廣播裏得知中央召開新疆工作座談會、全國19省市對口援疆,南疆三地州成為援助重點後,阿不來提老人樂了:“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相關鏈結
· 新疆加強民生工程建設:真情沃熱土 摯愛滿天山
· 4水庫從審批到開工僅用7天:"新疆效率"的民生情懷
· 新疆啟動"富民興牧"工程 以"小水庫"惠"大民生"
· 民族地區發展新亮點 新疆以民生"起筆"繪藍圖
· 新疆著力民生大事 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 新疆阿勒泰制訂“防洪疏導路線圖”確保民生安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