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8月23日電(記者許曉青、李惠子)上海世博會開園接近4個月,與每天約40萬遊客一樣興致勃勃的還有一個特殊群體——數以萬計的中外記者。
統計顯示,世博會前半程,進入園區的媒體註冊人員總數達12.74萬人次,其中境外記者超過1萬人次。8月以來,儘管上海出現百年不遇的極端高溫天氣,每天進入園區的媒體註冊人員仍有500人次至600人次,其中約十分之一是境外記者。
根據上海世博會媒體註冊中心累計向中外媒體發放的12389張註冊證件推算,每名持證記者往返世博園超過10次。
截至7月底,位於黃浦江畔的上海世博會新聞中心共舉辦了100多場新聞發佈會和集體採訪活動。新聞中心內設立的國際廣播電視中心(IBC)製作直播節目總長達260小時以上。世博會官方電視新聞團隊,向中外媒體提供了約2700分鐘的公共電視新聞素材。作為上海世博會唯一東道主通訊社,新華社為來自發展中國家的100多家媒體提供了圖片新聞服務。
世博會開幕前一週,一檔名為“未來城市”的電視直播節目在德國電視一台開播。節目主編漢諾·弗林斯説,4月26日至30日,節目平均收視率達21.6%,每天大約有479萬觀眾收看,這與中方團隊所給予的大力幫助有關。
德國電視一台在一封感謝信中寫道:“貴中心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包括製作設備和衛星直播等支持,保證了節目順利播出。”
路透社電視部也對世博新聞中心所提供的世博會開幕式和開園儀式電視轉播公共信號表示感謝。統計顯示,路透全球電視信號用戶踴躍使用了世博會開幕式和開園式的公共信號,其中47家電視臺轉播了開幕式,並播出相關新聞超過400次;21家電視臺轉播了開園式,並播出相關新聞達120次以上。
4月下旬以來,上萬中外記者為世博會馬不停蹄地奔波,位於世博園世博中心內的新聞中心,始終為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無冕之王”敞開大門。一些境外記者稱這裡是“記者之家”。
在持證的552名港澳臺媒體記者中,香港《大公報》記者是諸多活躍力量之一。《大公報》駐上海記者站主任茅傑説,不僅上海站的全體記者進入世博園採訪,香港總部由總編輯挂帥,還有10名精兵強將積極參與世博會報道。
“新聞中心的咖啡令人印象深刻,高溫天還增加了冰水,工作人員都很耐心,如果工作到深夜,工作人員總是堅持等待最後一名記者發稿完畢才離開,這種服務媒體的敬業精神很感人。”茅傑説。
令中外記者交口稱讚的咖啡和茶點是世博新聞中心為上萬名記者準備的意外驚喜。每天從早到晚,總有幾名身著制服的“小白菜”(世博會志願者)為記者遞上免費飲料和茶點。“起初我們還擔心,安排志願者為記者煮咖啡是否合適,而幾個月來的實踐證明,‘咖啡文化’已經成了新聞中心的獨特品牌,無論中外記者,都對此表示滿意。”上海世博局副局長朱咏雷説。
“新聞中心的媒體班車確實方便,特別是在40攝氏度的高溫下,班車車站向安檢口移動了約20米,實現了‘無縫對接’,對我們這些冒酷暑工作的‘老記’而言,這個細微的改進非常貼心,”海峽之聲廣播電臺上海站站長張玉龍説,“人性化的服務體現了世博會主辦方的一片真情。”
除了咖啡和班車,世博會進程過半之際,不少記者還發現工作間裏出現了一張溫馨的按摩椅。與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提供的中醫指壓推拿等服務有所不同,會期長達半年的世博會,為每家常駐媒體配備了“機器按摩師”。
自世博會試運行以來的120多天時間內,從製作上萬張註冊證件,到安排直通新聞中心的媒體班車,從改善記者就餐環境,到為媒體辦公區增加遮陽設施,加之專為境內外記者開設的“感知上海”之旅等,一項項細緻入微的服務,令上海世博會新聞中心成為溫馨的“記者之家”。
朱咏雷表示:“伴隨上海世博會的進程,新聞中心也在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