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8月31日電(記者關桂峰)青山薄霧,波濤滾滾,細雨綿綿。若不是一場特大洪澇泥石流災害突然發生,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仍將繼續過著安寧的生活。
8月18日,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普拉底鄉力透底村委會東月各村民小組發生特大洪澇泥石流災害,造成多人死亡和失蹤。
災害發生後,記者在這塊悲情的廢墟上,深深感受到有一股堅強的力量在凝聚。這種堅強源自災難面前不屈的人民,也來自於這樣一群共産黨員和基層黨組織——他們強忍內心的痛楚,舍小家顧大家、不畏艱險,晝夜奮戰在搶險救災現場。
黨員自發組成“黨員突擊隊”戰鬥在救援一線
記者8月22日在泥石流災害現場見到普拉底鄉咪谷村黨支部書記余秀妹時,她略顯羞澀。連日來,她帶領著本村的黨員、民兵等自發組成“黨員突擊隊”,戰鬥在災區第一線,不畏艱難地搶救運送傷員、配合部隊在現場搜尋失蹤人員。
余秀妹今年38歲,是位傈僳族婦女。18日3時,睡夢中的余秀妹接到災情通報後,立即率領村裏的黨員、民兵和婦女組成應急分隊,疏散本村沿江一線的群眾,直到7時,江面平靜一些才回家。
回到家後,她坐立不安,立即組織18名黨員趕往東月各村安置傷員。“雖然沒有接到黨委政府安排的任務,我們都很想去東月各村幫忙,這樣我們才心安。”余秀妹説。
19日一早,余秀妹再次帶領69人,其中黨員24人,來到現場參加救援受傷群眾、搜救失蹤人員。“除了生病的3名黨員外,外出打工的4個,其餘的黨員都來了。”余秀妹説。
65歲的老黨員漢永林不顧勸説,偷偷地跟在突擊隊後邊。“等到我發現他的時候,他已經在現場不停地用鋤頭挖淤泥了。”余秀妹説。
漢永林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我年紀大了,但能和年輕人一樣幹活,我不覺得累,平時做活也是從上午8點到下午5點。”
咪谷村距離災害現場15公里,每次他們都要搭麵包車來普拉底橋邊,再步行四五公里到現場。19日清晨,突擊隊開始搶救礦洞內的重傷人員。路很險,兩邊都是懸崖峭壁,搶救的過程異常艱難。他們就用繩子把受傷人員固定起來,3個人從前面拉、兩個人在後面抱住,攀著樹枝爬、踩著石頭縫,連拉帶拽,把重傷者背起來越過危險地段。隨後,每個人輪流把傷員背到鄉里衛生院。
黨旗飄揚在災區,黨員突擊隊戰鬥在一線。普拉底鄉黨委副書記和曉寶告訴記者,“黨員突擊隊”包括鄉里的6個村334名黨員、9個黨支部。為了搶險救災的需要,還組織了50名身強體壯、平時表現較好的黨員,組織了搶險救災突擊隊。
民兵應急分隊:再苦再累都值
18日1時45分,普拉底鄉武裝部部長余志友的手機響了。
接到災情報告後,余志友立即組織15名應急分隊隊員,從鄉政府出發。崎嶇的山路異常難走,一路上,他們經過了3條河流都發現有泥石流災害的跡象,部分居住在河流旁邊的村民跑出來,站在公路旁邊四處張望。他們就立即對在河流周邊的人員進行疏散。
待余志友等人飛奔到現場時,突然,在離公路邊30米左右的地方,有人大呼“救命、救命!”余志友趕忙用電筒照,“我第一個念頭就是要組織搶救,但是泥漿很厚,腳一踩下去就陷了進去。”
正在緊要關頭,有民兵發現了路邊被泥石流沖毀的房子,他們就趕忙把房子拆了,把木板一塊塊地擺過去,形成一條路,把傷員轉移出來。
上午10時左右,余志友等20名隊員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上礦山解救8名被困人員,其中有一名重傷者。泥漿淹沒到膝蓋,他們就前面扶一個後面拉一個地走,但河水太大,無法到岸邊搜救,他們拿出事先預備的一根約15米長的安全繩丟到河對岸,讓受傷者將繩子拴到身上,順著繩子把他拉過來,用這種方式搜救了4名人員。
在河對岸另一個地方的幾名被困人員,只能搭橋解救,民兵隊員劈斷路邊大的木料,用繩子將木料拴住,橫著放置在河面。不料河水太大,幾次漂過去又被泥漿衝下去了,他們又將木料拽起來,嘗試著將其豎起來放下去,這樣成功解救了3名人員。
記者採訪余志友時,他聲音嘶啞,災害發生的幾天來,民兵隊員每天睡覺都不足三四個小時。他説,他們都是我們的親人,看到失蹤者家屬期盼的眼神,我們再苦再累都覺得值。
救人是第一位的
再泥濘的道路也擋不住堅定的步伐,再遙遠的路途也隔不斷共同的關切。連日來,各部隊迅速行動,因為他們抱著共同的心願:救人是第一位的!
8月18日,泥石流衝下來時,普拉底鄉邊防派出所副所長江義斌正在值班。得知災情後,他緊急集合6名民警搭上一輛皮卡車前往現場。當時周圍一片漆黑,到達東月各村時,他們發現位於東月谷河處的玉金鐵礦廠已經被泥石流沖毀,通往縣城的道路中斷,河道已經被泥石流覆蓋。
“通知各家各戶往高處撤離!”江義斌發出命令。民警們開始緊急轉移現場200多名群眾。
6時30分,天剛剛亮,沒顧得上休息,他們立即搜救泥石流災害中的失蹤人員。就在向礦山突擊的時候因泥漿太厚,淹沒了膝蓋以下,鞋都陷進了泥漿裏,只能一次次地把鞋拔出來又繼續穿上。
通過努力,民警們鋪設了通往鐵礦廠選礦廠的木板浮橋長600多米。由於選礦廠兩邊靠著山脊,山上隨時還有滾石,大家走得比較慢,原本兩三分鐘的路,走了20多分鐘。“滑坡碎石隨時都有可能滾下,我們要邊走邊看著有沒有危險。”江義斌説,但是我們都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怎麼儘快把傷員運出來。
重傷員曲三華被幾個工人攙扶著背下來時,傷口都沒來得及處理,鄧世能説:“當時他的右大腿有個十幾公分長的傷口,肉都翻出來了。我就從被子裏揪出來棉花套,用棉花覆住傷口,用T恤捆住傷口免得出血。”為了能轉移一下他的注意力和傷痛感,鄧世能就和他多聊聊天,告訴他一定要堅持住,救護車已經到了。
泥污濺滿了全身,汗水浸透了衣服,解救完被困人員,他們又繼續忙碌著,安置失蹤人員家屬、安撫受傷人員。
24日,記者在災害現場看到,在臨時警務室的尋親接待點,交警大隊民警負責受理損毀車輛的賠付事宜;刑偵、治安部門民警負責驗證遇難者身份、開具相關證明,將遇難者照片登記造冊,比對家屬提供的資料,確保遺體辨認工作準確無誤;普拉底邊防派出所和城區派出所民警負責維護災害現場秩序……
泥石流現場隨時有危險,碎石泥渣不斷散落,但是只要有一線生機,就決不輕言放棄——這就是突擊隊的信念。
在災害中失去親人的周茂清説:“災難不相信眼淚,雖然心中的傷痛是抹不平的,但我們有政府,有這些幫助我們的人,我們的生活肯定能恢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