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談氣候變化談判與中國節能減排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以智慧求同存異 用行動促進談判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縱論氣候變化談判與中國節能減排

    新華社天津10月8日電(記者 江國成、李靖、劉劼)正在天津舉行的今年聯合國第四次氣候變化談判定於9日結束。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旨在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凝聚共識,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議,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障人類的氣候安全。

    中國為什麼承辦這次會議?氣候變化談判的最大障礙是什麼?如何看待個別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溫室氣體減排提出不合理要求?下一次談判會有多大進展?我國的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是什麼關係?帶著這些問題,記者8日專訪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

    問:中國承辦這次會議有哪些考慮?

    答:去年年底舉行的哥本哈根會議最後達成了一個沒有法律約束力的政治協議,反映了在長期目標、資金、技術轉讓、透明度等方面的一些共識。但是據我們了解,有一些發展中國家對哥本哈根協議是不贊成的。主要是有些國家認為協議形成的過程不夠公開透明,沒有體現廣泛參與、協商一致的原則。

    哥本哈根會議之後,對如何推動談判,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要吸取哥本哈根會議的教訓,遵循公約框架下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協商一致的原則,發揮締約國的作用,通過大家的努力,達成大家都能接受的、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另外一種意見是認為190多個締約方坐在一起談判,效率低,不容易達成一致結果,不如搞小範圍磋商,大國政治,有利於提高效率,形成共識。

    哥本哈根會議之後,中國政府領導人致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丹麥首相拉斯穆森,解釋中方立場,提出要吸取哥本哈根會議的教訓,要遵循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協商一致的原則,加大談判的力度。為發揮公約和議定書工作組談判的主渠道作用,根據發展中國家的要求,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增加了締約方談判的次數。前三次締約方談判已經在德國舉行。這次天津會議是第四次談判,也是今年年底墨西哥坎昆會議之前最後一次談判會。與此同時,部長級的小範圍的磋商也在每次談判會議之後分別舉行。

    中國主動承辦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會議,表明中國在用實際行動支持聯合國氣候談判,並在其中發揮積極、建設性的作用。但我們只是這次會議的承辦方,主要是做好後勤服務,為談判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問: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答: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最大的障礙是各方缺乏互信,談判要取得實質進展,需要各國都有強烈的政治意願,並把政治意願變成實際行動,在行動中建立互信。

    各國、各利益集團之間要建立互信。建立互信的第一件事,就是發達國家儘快落實快速啟動資金。發達國家在哥本哈根協議中承諾,在2012年底前建立300億美元的“快速啟動基金”,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如果連已經承諾了的都不能落實,怎麼能建立互信呢?所以發展中國家希望快速啟動資金要建立起來,並且要建立公開透明的管理機制,讓大家知道這些錢誰出了,出了多少,給誰了,以後怎麼使用,這些都要公開透明。

    另外,已經基本上取得共識的問題,比如技術轉讓問題、森林問題、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適應能力等,也要付諸實施。只要有行動,就可以建立互信,就能推動談判進程,儘早達成有法律效力的協議。

    我們主張在應對氣候變化全世界各國應該同舟共濟,各盡所能,求同存異,共同努力,推動整個談判進程,儘早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

    問:天津會議是為年底在墨西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坎昆會議打基礎的。您對坎昆會議有何期待?

    答:在天津會議和坎昆會議上,各締約方應堅持巴厘路線圖的授權,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下的雙軌制談判,這是合法的渠道。就是議定書工作組和公約工作組在公開、透明、廣泛參與的原則下展開談判,各方消除分歧,取得共識。

    具體來講,公約工作組要更多地消除分歧,進一步簡化案文(討論稿);議定書工作組要根據現在的主席案文,儘快通過談判變成一個締約方談判的案文。只要兩個案文的談判取得進展,就為坎昆會議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兩個案文所涉及的所有問題,要全面、均衡地開展談判,坎昆會議會在其中的一些問題上有進展、有共識,有些問題還會存在分歧。已經取得的共識,要作出決定,並儘快落實;存在的分歧,也要明確進一步談判方向,爭取在明年的南非會議上取得最後的結果。如果能夠取得這樣的結果,坎昆會議就將是比較成功的。

    坎昆會議的目標應是有限的,大家應該以務實的態度對待坎昆會議的結果。

    問:您如何看待個別發達國家要求中國設置溫室氣體排放峰值的言論?

    答:儘管我國採取了一系列節能減排措施,單位國內生産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在降低,但排放總量確實在增加。這種情況是合理的,也是公約允許的。我們是發展中國家,要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保護環境,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合理增長是必然的,但我們絕不會像發達國家工業化進程中那樣無約束地排放。現在有的發達國家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已經達到4萬美元以上,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還在增加。現在卻談論或要求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只有幾千美元的中國確定並儘快達到溫室氣體排放峰值,這顯然是不合情理的。

    中國絕不像有些發達國家那樣,在人均GDP達到4萬美元以後才出現峰值。我們從人均GDP3000美元的時候,就開始採取措施,減緩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國為了全人類的生存和長遠的發展,會繼續積極努力,爭取儘早出現峰值。當然,全球和發展中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出現峰值的時間取決於發達國家提供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情況,“你提供的資金和技術越多越早,峰值來臨的時間就會越早”。另外,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峰值還取決於發達國家率先大幅度減排溫室氣體的程度。

    根據公約和議定書規定,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責任,發達國家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這些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為了全人類可持續發展,中國是準備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但這應該是公平合理的。發達國家也應該按照“巴厘路線圖”的要求,切實採取行動,履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轉讓技術,率先實現大幅度減排的國際義務。

    問:您曾經講過,中國的節能減排不僅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也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這句話怎麼理解?

    答:近5年來,為實現2006-201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等節能減排目標,前4年中央投資已投入1285億元,今年預計還要投入833億元。這些投入只佔全國節能環保總投資的10%-15%。“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完成後,全國就能實現節能6億多噸標準煤,相當於少排放二氧化碳15億噸以上。

    去年,我國又提出202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但我們一定會説到做到的。

    我們為什麼要下這麼大力氣節能減排?這是出於中國經濟發展自身的需要。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就,綜合國力明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但與此同時,我國也付出了相當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

    發達國家工業化200多年遇到的環境問題是逐步出現,分階段解決的,這些國家長時期遭遇的問題在中國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集中出現。因此,中國的資源、環境問題呈現複合性、綜合性、壓縮性的特點。這就給中國解決自己的資源、環境問題帶來相當大的難度。

    如何解決中國發展中遇到的能源資源和環境問題?我們要發揮後發優勢,改變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為此,我們提出要發展綠色經濟,發展循環經濟、利用低碳技術改造傳統産業,盡可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盡可能提高資源産出率,轉變我們的發展和消費方式,調整我們的經濟結構、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只有這樣,中國的經濟發展才可能持續。

    地球這麼小,人口在增加: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0億。人類發展的需求是無限的,但地球的資源、能源、環境容量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資源怎麼支撐無限增長的人類的需求?如果不走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之路,發展根本難以為繼。

    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的節能減排是出於自身經濟發展自身的需要,當然也是和國際上應對氣候變化的潮流是一致的。

 
 
 相關鏈結
· 發展改革委舉辦節能減排進世博活動 解振華出席
· 解振華:中國將繼續在坎昆會議談判中發揮積極作用
· “十二五”節能專項規劃座談會召開 解振華主持
· 解振華:中國將從六方面推動低碳經濟和社會發展
· 解振華14日指出: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有進展
· 解振華:中國將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