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10月15日電(記者 黃勇)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趙剛研究員透露,2020年,我國擬建成從地面到空間,從內陸到南極冰穹“空天一體”的天文觀測網絡。
14日在貴陽結束的中國科學院2010年度國際科技合作工作研討會上,趙剛展望面向2020年的天文發展規劃時説,中國天文學發展需求多,空間大,應該統籌規劃,實現跨越發展。
趙剛透露,目前,我國正在建設世界最大的單口徑500米球冠狀主動反射面射電望遠鏡,並積極參與建設國際30米巨型光學-紅外天文望遠鏡(TMT)計劃,同時籌劃在南極建設“中國南極天文臺”和在南半球建造南天LAMOST望遠鏡。其中,選址在貴州省平塘縣的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的臺址詳勘已經完成,進場道路開始施工,移民搬遷完成,力爭年內開始施工。同時,國家天文臺正計劃申請建立貴州射電天文臺,推動在貴州設立電磁波寧靜區的保護工作。
趙剛還透露了中國南極天文臺的建設方案。南極空氣塵埃少、光線散射小,大氣透明度好、大氣中水汽含量極低。南極天文臺擬建在南極冰穹A上,它是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長60公里,寬10公里,高低起伏僅數米。2005年中國科考隊在人類歷史上首次登上冰穹A,按照國際慣例,我國有在冰穹A建站和進行科考的優先權,具有國際合作的主導地位。中國已在冰穹A上建設了夏季站崑崙站,“十二五”期間將建設越冬站,而天文科考是建越冬站的主要科學目的之一。澳大利亞2004年曾做過的一次天文選址,認為冰穹C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臺址,但2008年以中國天文學家為主導的中、澳、美聯合天文選址初步結果表明,冰穹A的天文觀測條件較冰穹C更為優越,特別是在紅外和太赫茲波段方面,可與空間相媲美。作為中國、澳大利亞、美國、法國和意大利的合作項目,南極天文臺被列入中國極地戰略發展規劃重點和優先發展項目。
據介紹,中國天文學家在南極冰穹A成功架設並運行“中國之星(CSTAR)”大視場光學望遠鏡等一批觀測設備後,又在南極冰穹A架起了新“天眼”,即一台太赫茲傅立葉變換頻譜儀(FTS)和一台月光閃爍儀(SHABA)。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正在緊張研製3臺通光口徑為50/70公分的施密特廣角望遠鏡,如果一切順利的話,2011年底前後,中國天文學家就將把廣角望遠鏡架設到冰穹A上,屆時望遠鏡陣將用於暗物質、暗能量、變星、雙星和太陽系外行星等方面的觀測。
趙剛表示,到2020年,要利用我國航空工業技術優勢和衛星載荷研製成功的基礎,爭取實現我國自主空間天文衛星零的突破,建成從地面到空間,從內陸到南極冰穹“空天一體”的天文觀測網絡,大幅度提升前沿科學研究整體能力,在天文學前沿領域形成有重要顯示度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