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0月27日電(記者王秋鳳)“十一五”期間,廣西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得到較快發展。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0年,廣西累計投入資金10.9億余元開展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現已安置貧困群眾4.1萬戶,搬遷總人口18.5萬。
廣西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基本在大石山區,土地資源不足成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對此,廣西各地各有關部門因地制宜採取了多種措施。
調整利用未利用土地成為解決土地資源問題的重要手段。廣西河池市都安縣易地扶貧搬遷工業園區調整到手土地3158畝,其中未利用土地2491.26畝,佔79%。
做好土地權屬置換也是保證移民搬遷用地的重要舉措。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土地權屬置換有兩種形式:一是調劑和協商轉包,即將村內閒置、富餘土地和常年離家外出農民的閒置土地轉包給搬遷戶耕種,二是項目支持,通過改造、開墾土地等措施解決搬遷農戶生産用地問題。
在廣西崇左龍州縣等林場、茶場資源較多的山區縣,當地政府通過協商租用林場、茶場土地對群眾進行安置。搬遷安置群眾在林場、茶場從事林業和茶葉採集、加工、銷售等勞務,還能獲得較為穩定的收入。據統計,2009年,龍州縣林場、茶場安置群眾人均純收入達3500元。
廣西還積極探索“無土安置”,依據縣域周邊靠近公路、學校、醫院、産業區、鄉鎮政府所在地對有較強勞動能力,對土地依賴小,有經濟基礎和一技之長的農戶或外出務工返鄉人員進行安置。
易地搬遷較好解決了貧困人口脫貧和發展問題,也有效保護和恢復了貧困地區生態環境。據測算,截至2010年,隨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進展,廣西約有2.3萬畝25坡度以上耕地實現了退耕還林,搬遷群眾每年可減少薪柴砍伐42.5萬立方米,生態環境得到了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