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北京文化體制改革重在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全民共享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萬一、李亞紅)北京市文化局28日稱,“十一五”期間,北京市文化局重點在社區、農村文藝演出、電影放映和圖書館建設等領域加大投入,兼顧城鄉間、區域間協調發展,構建起實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北京市文化局局長降鞏民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是設施,北京市文化基礎設施的薄弱環節在農村、社區。加快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才能改變城鄉不對稱的狀況,公共文化服務才能均等共享,惠及全民。據悉,北京市財政不斷增加對基層的文化資金投入,“十一五”五年累計投入資金約22億元。

    降鞏民指出,北京市這些年把文化建設關注點放到了基層,尤其是放到了農村,這使北京整個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向前走了一大步。北京市文化局下屬53家院團,通過轉企改制減少了40家事業單位,騰出更多的精力和財力給文化發展創造公平的發展環境。

    北京市2006年推行農村“文藝演出星火工程”,政府通過財政補貼,鼓勵國有和民營各類專業藝術院團進入農村演出,並激勵業餘文藝團隊開展跨區縣演出交流,已累計演出3.4萬場。

    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何昕説,任何單位和個人,只要願意為公共文化建設提供産品和服務,並在質量、數量方面符合北京市對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的要求,都可以參加公共文化建設和公共文化活動的政府採購。

    目前,北京市構建起覆蓋城鄉的演出服務體系,北京市文化局利用郊區縣閒置多年的劇場,推出“週末場演出計劃”。何昕説,投入僅相當於一個劇院年經費的一半,全年增加演出近1000場,使北京市10個遠郊區縣城鄉居民每週能觀賞到高質量的文藝演出。

    此外,北京市構建起覆蓋城鄉的電影服務體系,採取政府招投標採購,在北京市農村和社區數字影廳配備數字電影放映設備,並提供建設資金,購買版權,提供場次補貼。北京朝陽區文化館2003年積極引導農村自發形成的“文化大院”,為流動人口密集的地區開辦“民工影院”,鞏固了農民、農民工家門口的文化陣地,讓他們就近享受到文化服務。

    朝陽區文化館館長徐偉説,朝陽區流動人口多、外國人多,決定了文化館的服務對象不能局限在社區(村)的北京人,還應該包括外來流動人口、駐區外國人、在校師生等不同人群。1996年,朝陽區文化館年服務受眾15萬人次,2009年,年服務受眾已超過400萬人次。

    降鞏民認為,現在應發動全社會共同生産文化産品,只有使文化院團轉企改制,政府才能擺脫“自己的孩子自己喂”的處境,對所有文化院團一視同仁,也才能有效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創作。他建議,“十二五”期間,政府要更多地在公共文化服務上下力氣,為文化發展提供公平的競爭秩序,讓更多的社會資源、民營文化演出單位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相關鏈結
· 胡春華:著力推動內蒙古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
· 歐陽堅:文化體制改革必須真抓真改才能出實效
· 羅清泉、李鴻忠要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必須抓實
· 劉淇主持召開會議 研究北京文化體制改革等事項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